名山大川 剎那櫻花:1個中國白領的日本印象   》 第4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3)      林樺 Lin Hua

  一位專門從事日中之間勞務輸出的日本商人對我說,日本企業目前勞動力嚴重缺乏,他們希望從中國引進勞務人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長得像,而且文化和語言上都比較接近,容易管理和交流,以及融入日本社會;不像來自東南亞一帶或其他國傢的勞務人員,長得就不像日本人,更不要談交流、管理和融入日本社會了。
  十多年前,筆者就在歐洲一部礦泉水廣告片中客串過日本人。本來以為與許多真的日本人在一起拍片衹不過是濫竽充數,不想最後製作完成後,衹有我一個人出現在畫面上,真可謂"反客為主"。原來以為日本人個子矮、身材難看,但戰後幾十年來,隨着日本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起居習慣的改變,日本人的身高、體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據報道,近幾年日本年輕人在身高方面已經大有趕上中國人的趨勢了。但是在公衆的心目中,中國人似乎是普遍要高大一些、形象要好一些。日本人普遍以娶"中國美人"為榮,在他們眼裏,一個在中國人看來不值得一看的人也變成了"美人"。我有一個日本朋友,身高一米八幾、挺拔俊秀,在日本可算是一個標緻的小夥子了。他老是對我說,一旦到了國外,人傢大多數時間都會以為他是中國人。我對他說:"那是誇奬你身材好,就像有些中國人被當做是日本人,是誇奬他們衣服質量好。"而將日本人比做同樣近在咫尺的韓國人則會引起他們的不滿和不樂意,就像將法國人比做比利時人或英國人時一樣。
  正因為日本人和中國人的長相看上去都差不多,用的也都是漢字,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方式纔顯得相差如此巨大。也許是因為"同類相輕",因此中國人和日本人誰都不服氣誰,誰都會認為對方應該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有人以為長得像,又都使用漢字,日本人和中國人之間一定會比較容易交流和理解。而事實上,根據調查,中日之間的國際婚姻成功和"幸福"的比例,卻低於中國人與歐美人之間的國際婚姻。而中日兩國人民在外形上的相似,與兩國人在心理上的巨大隔閡和價值觀上的差異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究竟誰之過?
  筆者以前在歐美旅遊時,老是被歐美人當做日本人,很是惱火,好像中國人就沒有資格到那裏去旅遊一樣。作傢王安憶最近在一篇題為《中國和日本的未來》的文章中寫道:上個世紀80年代,她第一次出國旅行時,"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會問,是日本人嗎?"更讓她哭笑不得的是,在西方國傢翻譯出版的她的小說,通常也是采用日本的仕女圖畫作為封面。
  近幾年,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再也不會隨便被當做日本人看待了。歐洲旅遊景點前的小販也開始學習用中文招攬生意和討價還價,就連日本的許多涉外場所(機場、酒店和旅遊景點)也都提供中文介紹。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日比賽的賽場上,中國觀衆的數量許多時候已經不低於日本觀衆的數量。然而,衹有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有些中國人和日本人還必須互相變換身份。比如十多年前,某些中國人在俄羅斯從事非法活動,引起當地人民的公憤。為了避免遭受當地人的攻擊,有些中國人故意穿上和服和木屐,"客串"日本人,以免遭受劫難。
  無獨有偶,2004年春天,日本派出自衛隊前往伊拉剋,引起當地民衆的反感。有些日本人在伊拉剋被當地人綁架之後,便紛紛冒充中國人,以求盡快獲釋。有些在伊拉剋的中國人也被當成日本人而遭綁架。而在橫濱中華街開店的有許多是日本人,根本不會說漢語,也同樣冒充中國人。
  有趣的是,日本人和中國人的"陋習"有很多是一樣的:我註意到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有吃麵條、喝湯或喝茶時發出"呼嚕呼嚕"聲音的習慣;日本的餐廳同中國的餐廳一樣,都免費提供牙簽,所以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也有飯後當衆剔牙這種不雅、不文明和不衛生的習慣;同樣,日本人也喜歡在陽臺上曬衣服和被子,外出時喜歡穿拖鞋等。不知道這些根深蒂固的"陋習"是哪一國人先發明的,而這些在歐美都是看不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第1節:自 序第2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1)第3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2)
第4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3)第5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4)第6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5)
第7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6)第8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7)第9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1)
第10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2)第11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3)第12節:日本男人的悲哀(1)
第13節:日本男人的悲哀(2)第14節:日本男人的悲哀(3)第15節:日本男人的悲哀(4)
第16節:日本人的群體性(1)第17節:日本人的群體性(2)第18節:日本人的群體性(3)
第19節:日本人的群體性(4)第20節:日本人的群體性(5)第21節:日本人的群體性(6)
第22節:巴黎綜合徵(1)第23節:巴黎綜合徵(2)第24節:巴黎綜合徵(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