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遊走於歐洲各國間:歐洲如一面鏡子   》 歐洲如一面鏡子(4)      郭瑩 Ying Guo

  從15國到25國,再到2007年匯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達27國之衆。歐盟敞開胸懷,擁抱曾是意識形態敵手的中東歐原共産主義國傢。難怪,聞知被批準入歐盟的喜訊後,保加利亞總理謝爾蓋·斯塔尼捨夫,稱歐盟委員會的這個决定意味着:“柏林墻的最終倒塌”。西方媒體上的一種論調認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波”街頭抗議導致紅色政權在東歐變天,東西方冷戰最終落下帷幕,是與羅馬天主教廷的策反活動有間接關係。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其巨著《二戰回憶錄》第一册《山雨欲來風滿樓》中透露:1935年5月13日,法國政客拉伐爾會晤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時,曾建議蘇聯與羅馬天主教教皇修好,改善雙邊關係以鼓舞天主教徒,並藉機嚮全世界展示蘇聯容忍信仰自由。斯大林聽完法國人的建議後,不屑道:“什麽教皇?!他有幾師軍隊?”的確,羅馬教皇除了有一小撮專為儀式與擺設用的禦林軍外,沒有一兵一卒,更遑論“幾師軍隊”。但教皇所擁有的道德力量與宗教精神感召力,卻是無遠弗界,間接導致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産生的無産階級專政國傢,很多在“不放一槍一彈”的情形下,退出了歷史舞臺,被稱為“天鵝絨革命”。
  幾十年來,歐盟一直在成員國內推行經濟一體化。如今,成員國已經在商品、資本、人員和勞務自由流通的基礎上統一了內部大市場。目前,歐盟經濟領域85%以上的事務都實行主權共享,有一個5億多人口的內部市場。大歐洲、新歐洲,一直都是歐洲先賢們的夢想。盧梭、伏爾泰、康德,這些大哲學家無不曾孕育過“歐洲聯合”、“歐洲聯邦”的理想藍圖。坎坷的聯合之路上,歐洲人的勇氣、智慧、胸懷,確實給發展的世界以諸多啓示。單說數億歐盟民衆為了統一的歐元貨幣,情願放棄世世代代使用過的自傢老祖宗,即是難得的一項創舉。比如,德國媒體曾形容:“德國人信奉馬剋,勝過信仰上帝。”為此有人感嘆,歐盟人令人驚嘆的妥協精神,意味着“歐元時代”的誕生。其實,誕生的不衹是歐元,還有“歐洲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共同的讓步,共同的利益。
  歐盟成員國,民族紛繁,種族龐雜,宗教各異,並各自懷揣着不同的側重點及不同的利益訴求。但大傢都認識到:在當今社會誰都無力單獨行動,純國傢主權的時代結束了,正是這種認識把歐洲人捆綁在了一起。在許多領域,民族國傢衹有聯合起來纔具備行動能力。如果說原蘇聯的衛星國融入歐洲大家庭,大歐洲還不足為大,那麽,若未來俄羅斯融入歐盟,毫無疑問,那將是一個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大歐洲。當然,俄羅斯幅員遼闊且復雜,歐俄聯合還需一段較長時期的磨合。然而,當人們看到以面嚮歐洲著稱的彼得大帝的畫像,端正地懸挂在普京前總統的辦公室裏,誰還能懷疑俄羅斯融入歐洲大家庭的决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歐洲如一面鏡子(1)歐洲如一面鏡子(2)
歐洲如一面鏡子(3)歐洲如一面鏡子(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1)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2)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3)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5)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6)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1)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2)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3)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1)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2)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3)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5)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6)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1)希斯羅機場風雲錄(2)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3)希斯羅機場風雲錄(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