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 经络   》 第04章 足太阴脾经      佚名 Yi Ming

  足太阴脾经
  【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后(2),上内踝(3)前廉,上踹(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6),连舌本(7),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本经穴]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 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注释】
  (1)白肉际——指四肢掌(蹠)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掌(蹠)面的皮肤较厚而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2)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即指第1蹠骨的头部突起。
  (3)内踝——胫骨下端的突出处。
  (4)踹——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5)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6)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吼之后。”此兼指食管而言。
  (7)舌本——指舌根部。
  【语译】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1)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2),则快然如衰(3),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4),水闭(5),黄疸,不能卧,强立(6)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注释】
  (1)胃脘——《说文》:“脘,胃府也。”
  (2)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矢气。
  (3)快然如衰——感到病情忪解。
  (4)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指水泻。
  (5)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
  (6)强立——《太素》作“强欠”。可作勉强起立解。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足太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1)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足太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1)。
  【注释】
  (1)舌本——原作舌中,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后到达大腿前面,和足阳明经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喉,贯通到舌本。
  足太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1)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2)引脐与(3)两胁痛,引膺中与(4)脊内痛。
  【注释】
  (1)阴股——股的内侧。
  (2)上——原作下,据《太素》改。
  (3)(4)与——原缺,据《太素》补。
  【语译】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支撑不适,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部有扭转疼痛,并可向上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01章 手太阴肺经第02章 手阳明大肠经第03章 足阳明胃经第04章 足太阴脾经
第05章 手少阴心经第06章 手太阳小肠经第07章 足太阳膀胱经第08章 足少阴肾经
第09章 手厥阴心包经第10章 手少阳三焦经第11章 足少阳胆经第12章 足厥阴肝经
第13章 督脉第14章 任脉第15章 冲脉第16章 带脉
第17章 阳跷脉第18章 阴跷脉第19章 阳维脉第20章 阴维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