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抱住一把熱情的腰:更衣記   》 第4節:夫長婦隨      莊秋水 Zhuang Qiushui

  後來流行的長裙也講究曳地而行,令人擔心女士們走路會不會折個跟頭。魏晉時玄學清談當道,像謝道韞那樣有"詠絮"之才,有"林下"風緻的女性比較受追捧。想來她們穿的衣服也必是在寬闊中求飄逸,所謂"一袖之大,足斷為兩;一裾之長,可分為二",行走路途,飄飄然有出塵之態。
  唐時女性以豐腴為美,更將裙腰一提再提,直達腋下雙乳,裙腰之下,寬闊多褶,碩大的裙身掩蓋了女性身體的腰臀麯綫。一方面酥胸半露,一方面是腰臀不見,觸目而不必驚心。長裙忘記了自己的目的就是遮蓋住充滿誘惑力的身體。在裸露和遮蔽之間的一段空白,留給了女性自己。我們可以看作那是外來的鬍地文化中殘存的原始女性意識,對傳統女性被壓抑的暫時的局部開脫。可惜曇花一現。隨着戰亂的到來,女人們再度擔負起欲望的承載體。五代時講究女人要顯得嬌小玲瓏,裙腰也就降到真正的腰間,並用細長的帶子一係,女子身材之妙盡顯。裙腰的高高低低,也頗能反映女性們在衣着上的反復無常。
  到了上個世紀20年,女人們再度穿上了長袍。最初的旗袍並不像現在麯綫畢露叉開到大腿。1920年代的女人們在新思想的鼓舞下,以為"娜拉出走"之後就男女平權了,然而終究逃不掉做女打字員,女看護,女結婚員。激憤和無力感填充在冷峻方正的長袍子裏。
  旗袍進化記
  民國18年(1929年)4月民國政府公佈了服裝條例。起因是上一年北伐成功後,孫中山先生靈柩要從北平碧雲寺迎往南京中山陵安葬,政府官員參加這樣隆重的"奉安大典",如果穿得五花八門,如何體現莊嚴隆重的氛圍?政府最後順應當時民衆的生活習慣,在旗裝的基礎上製定了國服--禮服。其中女子禮服有甲乙兩種。甲種為長衣旗袍,乙種上衣下裙,可謂充分照顧到了傳統與現實。
  20年代末以降,受西式服裝緊緻嫵媚的影響,旗袍長度短了,腰身收緊了,此後不斷花樣翻新,高領低領,有袖無袖,衩低至膝,衩高及胯。那理智化的妖媚,是燃燒後的革命激情餘燼,和對一切世俗的無奈嘲諷。
  1928年北伐成功,革命的成功不僅打走了封建軍閥,也裁短了女人們的旗袍:長度僅及膝蓋。3年後,大概是覺得革命可以反覆,女人們的貞靜安詳卻是不能丟掉的,旗袍又長到了腳面。1931年,旗袍興起"花邊運動",四周都要加上花邊,大有嚮前清"十八鑲"致敬的姿態。1937年,日本人的進攻驚擾了蓬勃發展的時裝業,一般人傢都要輾轉在戰爭的塵煙裏,舒服簡便是最高準則。不過此時的旗袍裁剪已完全西式了,前後抓褶、有胸綫的立體縫紉,抱身合體。怎麽說時代進步了,再也不能把女人們裝在一個衣服套子裏安靜地等待了。
  我們現在對旗袍的認識,雖然有張曼玉走秀的26套旗袍陣,還是偏見得要命。這也難怪。酒店小姐們紅得滴血衩高及臀皺巴巴的旗袍,早已切走了我們旗袍審美的半壁江山。餘留的那半壁江山,也在電影電視劇的狂轟亂炸中,全化作了舊上海歌女舞女絲鍛旗袍上的狐媚之氣。
  幸得還有穿陰丹士林旗袍的女學生支撐這國服的一角。月份牌中的陰丹士林廣告,常常是一位穿着立領無袖青藍色旗袍滿臉含春的女郎,廣告詞直接明了:"她何以充滿了愉快",回答是:"因為她所穿的'陰丹士林'色布(一)顔色最為鮮豔(二)炎日曝曬而不褪色"。
  為什麽這麽黑?
  陰丹士林以其不易褪色的品質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女學生的最愛。我們現在看民國題材的電視劇,標準的女學生裝,春秋季是一襲陰丹士林藍旗袍,鼕季是長棉袍外罩陰丹士林藍大褂,長圍巾直垂至膝,夏天則上着月白竹布褂下穿印度綢黑短裙。總之是特別幹淨平整,當然也特別符合一般人對女學生的想象。有些歡場女子為了招徠客人,也愛穿上陰丹士林旗袍扮清純裝可愛。
  發明陰丹士林這種合成染料的德國巴斯夫化工公司,可能沒想到無意中他們竟然打造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的審美典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看莊秋水"更衣"第2節:一抹微雲第3節:保衛屁股第4節:夫長婦隨
第5節:為什麽這麽黑?第6節:從來不解醉紅裙第7節:一件大紅鬥篷第8節:妾有綉腰襦
第9節:一襖心情第10節:具有國際感的披帛第11節:對抗性遊戲第12節:裙帶關係
第13節:圍裙的前世今生第14節:人傢的姑娘有花戴第15節:雲鬢花顔金步搖第16節:心有千千髻
第17節: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8節:結發為夫妻第19節:女為悅己容第20節:溫潤如玉
第21節: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第22節:有暗香盈袖第23節:名叫"合歡"的秋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