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就能活得好,可以不生病,长命百岁,补这补那不如补饮食,可是如何才算吃得好则有千百种说法。直观上看,贵的东西应该是好东西,可是东西之所以贵是取决于供求关系,名贵的东西吃起来大多味同嚼蜡。感觉上讲喜欢吃的、味道美的是好东西,奈何众口难调,世界上能吃的东西总会有人喜欢。从传统上总结,肉类无疑是好东西,菜不是坏东西的话起码也是次等的。十几年前从中国来到美国,我们家有人欢喜有人愁。无肉不欢的太太发现美国的肉比菜便宜许多,顿时觉得帝国主义的月亮就是圆。素食占90%的我看到养活自己的代价如此之高,对发明洋插队这个名词的前辈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在我们说吃不是要吃得好,而是要吃得健康。是因为吃得健康,我们的身体才能不生病,才能更好地适应如此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健康长寿。换句话说,现在的大多数疾病多多少少和吃得不健康有关。就拿心脏病来说,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是心脏病的致病因子中的几种,这三项都和肥胖相关。科学研究得出了结论,肥胖并不是因为吃得太多,而是因为吃得太不健康、吃了太多的垃圾食品的缘故。心脏病、糖尿病、种种癌症的多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处不在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的高脂肪、高热量的垃圾食品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我们自己吃出来的。
男人吃垃圾食品,吃着吃着哪项指标高了,于是赶紧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健康食品。女人吃垃圾食品,至多就是胖得走路都喘,不在乎自己形象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从青年到中年,饮食的习惯根深蒂固了,过了更年期还我行我素地吃,各种慢性病就很不客气地敲门了。正是雌激素让女人们不能自觉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时间就定在更年期之后。如果更年期之后还打算健康地继续生活下去的话,从青年和中年时,女人们就要开始排雷,把这颗定时炸弹清除掉。
我们的一生所追求的,不是在墓碑上刻上活了多少年,而是希望既活得长,又要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还能够自食其力,也就是要把中年尽可能地延长,让自己在70岁、80岁甚至90岁才进入老年,不至于人生的最后几十年让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长寿是健康的长寿。对于女人来说,就是要在更年期以后再活50年,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中年开始,从青年开始,从今天开始健康地生活,最至关重要的是要健康地饮和食。
在不同的场合,当我说出这个道理时,总会有人反驳:吃东西能吃出什么不好来?我们的父辈、祖辈都这么吃,也没吃出毛病来呀?
如果有时光穿梭机的话,让我们能够重新坐在老家的那张餐桌旁,和父辈、祖辈坐在一起,马上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吃的和他们吃的,除了部分形式上的东西外,是截然不同的。饮食的组成、饮食的种类、饮食的来源,甚至饮食的做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由于物质丰富了,中餐在做法上也向西餐靠拢,用大量的食用油、鸡蛋和动物脂肪,食物中油炸和肉类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一切在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只有几两到半斤油、几两到两斤肉的定量的年代是无法想像的。我们过上了我们祖辈、父辈所梦想的生活,也比他们多了许多病。
健康的饮食并不一定是有营养的饮食,在我们祖辈、父辈的年代,大油大肉被认为是健康的饮食,因为他们普遍营养缺乏,今天,对于多数人来说,大油大肉则是最不健康的饮食,因为我们热量过剩,需要减少所吃的热量,现在的健康的饮食是热量不足的饮食,也就是我们的祖辈、父辈的年代里最可怜的人吃的东西,就是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时总用的那个半成语:吃糠咽菜。让我们的身体吸收得越少越好,让我们的肠道蠕动得越快越好,让我们身体储存的脂肪越少越好。如果30年前的中国人看到这一幕,肯定没有一个人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摇滚歌星唱的: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既然这样,少吃点就是了,最不济饿他几顿。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吃出来的,而是给我们提供食品的厂家和商家让我们吃出来的,是他们千方百计诱导我们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把我们害成这样的是食品工业的发展。
西方的确有不少一提起现代化食品工业就咬牙切齿的人,就像我们所说的愤青,他们只看到食品工业对利润的欲望,而没有看到食品工业的现代化已经使人们购买食品的支出从占人们收入绝大部分改变成占很少部分,使更多的人能够吃饱而且还有余钱去买别的,而没有意识到食品工业也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我们的祖辈父辈的大油大肉就是好营养的概念上,他们和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一样才刚刚醒悟过来,还没有时间改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