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揭秘千年干尸之谜: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选载)   》 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舒敏 Shu Min

  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是否在张骞之前就已经存在?
  就丝绸之路的存在,史学界有不少看法。
  有学者提出,人们最熟悉的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道路,实际上并非是汉唐开辟的新线,而是自古以来一直就存在的天然通途,以“丝绸之路”命名只是一种借用或泛指。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各主要生活地区的交流始终存在。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200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石云涛的《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一书中的描写就应该看作是正确的。作者认为:“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条道路上已经有中国的丝绸、铜器大量地运往中亚,传去的还有中国的天文、历法。丝绸更通过那些游牧民族间接地传到更加远的地方,甚至欧洲。”按照这种说法,中国与西欧文化交流开始的时间,或曰丝绸之路启用的时间,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与这种观点不谋而合,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在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古勘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在《访古吐鲁番》一书中指出:“包括吐鲁番在内的新疆大地,作为欧亚大陆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远远要早于公元前2世纪。”其结论来自于他对生活在两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吐鲁番居民车师人的考古发现。在车师人安息的墓地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海贝、带柄的铜镜、漆盘、平纹绢、凤纹刺绣等,这些物品显然都是来自于遥远的外部世界。海贝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它们出自深海大洋;带柄的铜镜,其造型与希腊铜镜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不论是漆器还是丝绣,只能来自于祖国的中原大地,因为在汉使通西域以前,丝织业不过陕西。这些实例有力地证明了西域和中原地区乃至广大的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着文化、技术上的不断交流,而这种交流似乎可以作为“丝绸之路”早已存在的有力佐证。
  后来有学者又作了更加大胆的推测:“既然中国的考古说明,至少在商朝已经有丝绸出现,因为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帛、蚕、桑、丝等字的出现。中国人有什么原因不在一开始就把丝绸贩运出去呢?”“在商朝丝绸就是重要的中西方之间的商品,丝绸之路至少在商朝已经成型。”
  其结论可谓非同凡响。
  关于桑蚕的考古记录,目前所见最早的文物之一,是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象牙盅形杖饰,器表刻有蠕动的蚕纹和编织纹。由于河姆渡遗址的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因此,专家认为,我国至迟在7000年前就发明了桑蚕。如此说来,我国桑蚕起源的历史岂非还应该提前?因为在此之前,必定还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那么,丝绸之路的产生是否还有可能更早?
  看来,要确定丝绸之路的开通年代,尚难定于一说。
  此外,关于新石器时期的“草原之路”、传统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推测也见诸文字。
  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对丝绸之路最具开拓意义的,应属西汉时期张骞的“凿空”壮举。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加强了东西方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可以这样认为,张骞通西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然而,十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的名称来自于一个西方学者。
  19世纪末,曾经多次来中国旅行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认真地研究了这条横亘欧亚大陆的商道时,惊讶地发现,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使这条路支撑了1000年,这种商品就是中国的丝绸。因此,在他撰写的三卷本《中国》一书中,给这条路起了一个令后世学者叹服的名字: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字响遍全世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目录自序(1)
自序(2)1张骞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3历史凝结下来的见证:玉门关
4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阳关5嘉峪关上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
6东西文明的碰撞(1)6东西文明的碰撞(2)
1远古的记录:《穆天子传》2寓意深奥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3千年干尸之谜(1)3千年干尸之谜(2)
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1)4华光四射的战旗使罗马军团溃不成军(2)
5诗人岑参竟然在古墓中留下一纸账单6一个女人和丝绸的美丽传说
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1)1踏在高昌故城的千年墟土上(2)
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1)2从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交河故城(2)
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1)3火焰山中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