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藥師經的濟世觀 》
第四:布施.等文
南懷瑾 Na Huaijin
什麽是布施
所以學佛要以智慧認識真善惡,然而衆生除了不識善惡以外,又‘惟懷貪吝’一切衆生的心理在基本上是貪的,貪得無厭,自我意識非常強烈。貪是追求外面的事物,你的就是我的,這是貪;吝是我的別人碰都不能碰。學佛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一點貪吝的心態?例如天氣很熱,別人需要我們幫忙,你想貪圖一下涼快而心生厭惡,不願意去幫忙,如此則犯了貪吝之心,貪求自己的舒服,吝嗇不肯幫助別人。
‘不知布施及施果報’,這個世界衆生不曉得什麽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曉得布施的果報是什麽,以為出了錢就有功德,以為幫助了人就應得回報,說什麽有捨纔有得,這種心態不是布施,這是作生意嘛!
在號稱佛國的西藏,我看到兩個奇怪的現象,一個是拉薩社會的婚姻制度,有多妻製,有多夫製,也有一夫一妻製。另一個普遍的怪現象是:工作七、八天,賺了一點錢就不做了,譬如賺一千元,八百元供養廟子的和尚,剩下二百元,一傢人帶個帳蓬上山郊遊去了,唱歌、跳舞,盡情歡樂。玩了一個多禮拜,二百元花完,一傢人再回來做工,賺了錢又去供養廟子。我問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他們回答說:‘這跟你們把錢存在銀行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問:‘把錢放在廟子,和尚會給你利息嗎?’他們說:‘供養廟子,下輩子就可以大富大貴,不需要做工啦!’這是投資嘛!這不是布施。
你說佛國西藏有沒有土匪?照有不誤,土匪搶完了,跑到廟子洗洗手,跪到觀世音菩薩前面,‘唵嘛呢叭咪吽’拚命的念,菩薩啊!我懺悔,我是迫不得已的啊!下回不搶了。等錢用完了又去搶了,搶完了又回來磕頭懺悔,就是這麽一回事。所以佛經說,一切衆生不知布施,亦不知施的果報。
我們曉得,布施不一定是金錢。我昨天還在講笑話駡人,一個當公務員的,多花一秒鐘,多說兩句話,將來子孫公侯萬代,蠻好嘛!人傢來辦件公事,你多花點時間告訴他要帶身份證、帶圖章、帶什麽……免得人傢三番兩次跑,要不然就是承辦人今天請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傢徒勞往返,那不是造業嗎?什麽是布施?處處給人傢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傢一點忙,就是布施,也是供養啊!連舉手之勞、開口之勞都不願幹,然後看到別人睏難的時候,還用異樣的眼光看人傢,這個世界的衆生之可惡,真是無法形容。我看十八層地獄還不夠,如果我當閻王,一定修它五十多層地獄。唉!那真是沒有智慧啊!正是經典上講的愚癡無智,沒有真智慧。
缺信根多聚財
‘闕於信根’,沒有正信就是迷信;沒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癡的相信,統統是迷信。例如你們打坐,一點念頭沒有,都在那裏昏沉,這種愚智的果報,他生來世墮入畜牲道。愚癡的行善,他生來世的果報是阿修羅。所以學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沒有智慧的學佛,迷信的果報非常可怕。
這個世界衆生愚智無智,沒有正信,信根不夠。你們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嗎?一邊念一邊在心中打問號,不曉得這樣念對不對?真的有阿彌陀佛嗎?真的能往生嗎?搞了半天都白搞,對不對?六道輪回,三世因果,那個真信?貪嗔癡慢疑,這個疑是與生俱來的何以會懷疑?這根不堅固,‘闕於信根’。你們研究心理學的,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衆生心理狀態的毛病。
‘多聚財寶,勤加守護’,拼命賺錢,把錢看得緊緊的,變成一個守財奴。告訴你們一個現在的故事:僑泰興公司的老闆是一位泰國來的廣東華僑,有好幾個太太,財産一大堆,臺北市立體育場也是他興建的。有一天,以前憲兵司令李將軍碰到這位大老闆回答說:‘嘿!你不知道,就是因為年紀大快要死了,纔要趁這個時候趕快賺錢啊!要不然來不及啦!’李將軍一聽傻了!這是什麽哲學?你說天下的是非有一定的道理嗎?抱持這種思想觀念的人很多。過去有個守財奴,臨死時看到燈草多燒一根都心疼,斷不了氣。這個世界的衆生大多如此。
‘見乞者來,其心不喜’,乞者不一定是討飯的,任何人來請他幫忙,心理就不高興。諸位反省反省,別人來找我們幫忙,你心裏有幾次是高興的?嗯?學佛的人要反省哦!表面上說好好好,我給你想辦法,心裏想:討厭死了,還不快走。見人來要求,其心不喜。
鈍刀割肉的布施
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這是佛經的形容,假使不得已而行布施,如化緣、募捐,和尚托鉢,給一點錢,好像身上的肉被刀割一樣,痛得不得了,可惜得不得了。佛經上講這四句話形容得太文學化,我覺得四川人有句話形容得最貼切,四川人說:‘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快刀割肉,一下子不感覺痛,等血流出來以後纔覺得痛;鈍刀慢慢割,唉呦!當場喊叫,痛得不得了。所以,千萬別勸人傢布施,錢是拿出來了。他心裏痛啊!如鈍刀割肉,很痛苦。
我也曾跟法師們講了一個故事,世界上有一次出了一個大魔王,來擾亂世界。玉皇大帝派了許多人來收妖都沒有效,後來報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叫孫悟空來,因為世界上的妖怪,孫悟空每個都認識。孫悟空一看,報告觀世音:‘對不起!別的妖怪我都知道,這個魔王的來源我摸不清楚,對他沒辦法。’最後實在沒辦法,到西方找如來佛,佛一聽世界上出了這麽一號妖怪,笑一笑說:‘不要緊,我叫一個徒弟去就好了。’結果如來佛就給小和尚一個法寶,一個包袱,叫他下靈山到世上把妖怪收了。小和尚背個黃色的包袱,帶着師父的法寶下山,來到魔王面前一站:魔王一看,釋迦牟尼佛怎麽派個小和尚來,我連玉皇大帝、閻羅王都沒看在眼裏,小和尚算什麽?小和尚說:‘阿彌陀佛,你別兇,我師父派我來,我也沒有對不起你,師父叫我跟你講一句話,看一樣東西。’小和尚把包袱打開,拿出法寶--化緣薄,在妖怪面前一擺,‘師父說,請你拿一點錢。’妖怪一看,算了!和尚你滾吧!我也不在這裏鬧了!魔王就跑了。
你看,連魔王都怕化緣薄,法師們千萬不要去化緣啊!
我們繼續佛說布施的道理,不論大小乘的修持,均以布施為先。布施在中國固有文化中是‘仁’的發揮,人字旁加個二,就是人和人之間,衹有愛人,慈悲他人才稱得上仁。大學上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自己的親人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社會大衆乃至全人類。仁民是慈悲衆生,由慈悲衆生而擴及其他的生命,人衹愛人類仍是自私的,最後還要愛物,愛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傢慈悲布施的基本,仁慈行為的第一步就是布施。佛介紹藥師佛十二大願後,第一步就說明布施的重要,然而一切衆生是不肯布施的。
前面談到一切衆生看到別人痛苦,當別人來請求幫助時,起初心裏不高興施捨,即使後來不得已而行布施,心裏愈想愈痛,如鈍刀割肉。佛為什麽要說這些道理?‘藥師經’所提的布施與藥師佛的修法有什麽關係呢?關係可大了,我們先看原文再來研究原因。
慳貪不止纍積病情
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
佛說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無量衆生,喜歡聚積財寶、物品,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用,更何況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奴婢以及來乞討的人。
慳吝是捨不得施捨,吝比慳好一點,吝是比較上捨不得,即使拿出來給人傢也不過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慳是內心堅固的捨不得,一毛不拔。慳吝就是對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幫助人,不願付出仁慈。不過,節省不是慳吝,如果對自己要求淡泊,嚴格地管製自己的欲望,卻對別人慷慨則是節省。中國文化儒傢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責於人’,躬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嚴格培養自己的厚道,對自己的要求很厚很嚴格,別人則寬容體諒,不要嚴厲責備別人。這類行為就屬於布施。
然而,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夫婦之間、兄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責備人傢,要求人傢都嚴格得很,道德標準都是拿來要求別人,不是要求自己,這就是凡夫衆生。菩薩道的道德標準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慳吝。凡是慳吝的人一定貪,貪的人必定兇狠,這種心念是連帶的、必然的。為什麽呢?因為貪欲得不到滿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兇狠。一個寬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衆生幾乎全體都在慳吝中,慳吝是不能捨;貪欲是侵占別人,在別人那裏沾到一點利益就高興,乃至在言語上占了便宜都高興。總之,想盡辦法以損害他人為滿足。
所以,慳貪是一切衆生基本的心理,這是心病,這種心病衹有心藥才能醫,心藥就是自己瞭解道理後懂得布施。慳吝的心念久而久之會轉變成身體上的疾病。我常對中、西醫的朋友說笑話,但也是真話;我說不管今天的醫學如何高明,如何發達,中國人有兩句老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醫藥再高明衹能醫假病,不管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真正醫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怎麽都醫不好,如果能把人醫到無病,人就不會死了。所以儘管醫學那麽發達,人還是照死不誤。
佛法標榜‘了生脫死’,醫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實上,佛法在世間,一般信佛、學佛的人照樣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終沒有醫好自己的心病。有慳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個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僅是人,一切衆生乃至動物如有慳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來,這是什麽道理呢?因為心理會轉變生理,心有慳吝的結,他的表情、神氣、生命的四大就呈現出來,一望而知。所以無量衆生慳吝不止,就已經在纍積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個朋友打電話來,這個朋友一傢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擠在一個小房間。我們這裏的同學到香港,他都盡量不讓同學花錢住旅店,招待到他傢住,連我的兒子從美國回來經過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後來我的孩子寫信告訴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個月。夏天香港很熱,那位朋友又捨不得裝冷氣,有一點錢寧可做好事,一傢人擠在一起,把房間讓給客人住,結果我的孩子說他痛苦極了,熱出病來了。昨天夜裏,那位朋友打電話來說:‘老師!挨了您的駡,我下狠心啦!買了一臺冷氣。’我說:‘好啊!你裝冷氣可別當土包子啊!把冷氣開的非穿棉襖纔過癮,你那個小房間我雖然沒看到,但是同學回來都跟我提過,衹要開到涼快就好啦!’他說:‘我知道,我知道,我還捨不得電呢!’
他這種捨不得是節省,不是慳吝。為什麽告訴你們這件事?很多人有電風扇,夜裏貪涼吹一整夜,告訴他不要這樣,會受寒啊!結果不聽,天天到這裏來拿藥吃,再不然頭也痛,身上颳痧颳得紅一塊、紫一塊的,你告訴他這樣會生病,他還是要貪涼。什麽叫貪心?你不要認為我不貪錢、也不貪名、不貪利就是不貪,你錯了,我們的心理行為隨時都在犯貪,貪了得病又捨不得看醫生,一方面捨不得,一方面倔強。有時候我拿藥逼着他還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駡起來,他怕了,衹好吃藥。實際上我這一包藥成分也是好幾百元,他不知道,當便飯吃,那你夜裏不要貪涼吹風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幹。所以衆生處處犯慳貪的毛病。
回想我們小時候那裏有什麽電風扇,天氣熱得要命,頂多穿條短褲,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們上身脫得光光的,兩個大奶子像口袋一樣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賣老,我們看見也不覺得怎麽樣,對老太太一樣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過道風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搖,不時喝口茶或吃口緑豆湯,那種享受勁兒,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頂上啦!那樣的日子我們也過了,而且過得很好。現在有電風扇又有冷氣,還覺得這樣受不了,那樣不舒服。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慳貪的心理越嚴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來越多,怎麽來的?心理慳貪來的。
所以‘藥師經’提慳貪和布施這些道理,有什麽關係呢?其中意義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脫得開就是內布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蠻舒服嘛!從生理衛生和養生之道來看,夏天應該出汗,一個人夏天不流點汗,毛病都積存在體內無法排出。鼕天則講究時髦,暖氣開得像夏天一樣,要穿夏天的衣服纔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氣引起而醫不好的病特別多。
再講一件事,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學生,是坐在辦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擡不起來,各醫院都檢查遍了,沒有毛病,衹有一點風濕,風濕藥吃了也醫不好。有一天跑來看我,嚮我訴苦,連字都不能寫,痛苦極了。我問他看醫生沒有?他說中西醫都看過啦!我說:‘你的辦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說:‘對啊!老師沒有去看過怎麽都知道?’我說:‘知道,因為你的兩衹手風癱了嘛!’他說:‘這有什麽關係?’我告訴他我以前也學時髦,辦公桌上擺塊玻璃板,夏天兩手肘一放,很涼快,幾天以後打坐,這個地方氣脈通不過,我就知道問題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們把玻璃板統統拿掉不準用,也不準用尼竜、塑膠,改用厚紙板,上面鋪一層布就好了。辦事的同學捨不得,說一塊玻璃板要一千多塊,換新的墊板又要花錢。我說花錢就花錢,那樣氣就通了嘛!
我告訴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學,把辦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藥,過一陣子就好了。結果照我的辦法做了,不藥而愈。為什麽?因為手放在涼冰冰的玻璃板上辦一天公,他貪圖享受,玻璃板下面墊一塊布,緑油油的多神氣啊!又有專人伺候泡茶,當主管的雖然不是一呼百諾,那種氣派也很夠味,可惜兩手風癱了,這個道理何在呢?講病情病癥是如此,講原理則歸咎於心理慳貪。所以科學文明愈進步,大傢又不曉得求心理解脫,一味過着物質的機械的生活,慳貪愈厲害,疾病愈多。又如燈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麽,這與布施有什麽關係呢?內布施就是解脫、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夠擺開。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財物、一切的好東西給別人用,你要拿去用,衆生慳貪嘛!滿他的願。所以藥師經要講慳貪的道理
功名富貴最迷人
‘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資是資産,是有形的物質:財是金錢、鈔票等。積纍財物,拼命賺錢,賺了又賺,多了還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過名利,也玩過權位,功名富貴,我清楚得很。我常常聽同學們講對名利一點都不想,我說放狗屁,他們被我駡得愣頭愣腦。我問:你看過名利沒有?你求名利求得到嗎?功名富貴不想,你做得到嗎?功名富貴很可愛啊!你到了那個位子就會曉得,心裏想喝茶,眼睛這麽一看,一排茶葉就擺過來了,烏竜啊!鐵觀音啊!鐵羅漢啊!清茶、花茶、菊花茶,應有盡有,因為你是名利中人、權位中人。你如果想一樣東西,馬上擺在面前,那多麻醉人啊!隨便講一句話,明明講錯了,下面站着幾千人喊‘是’那個味道是很好,自己馬上覺得長高了。我當年就有這個經驗,站在臺上隨便說一句話,自己心裏都覺得講錯了,可是大傢卻表示很對。我心想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再搞下去會把自己埋掉,這得自己有警覺性。
所以說功名富貴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越多越好,那真是好玩。隨便到一個地方吃飯,吃完了結帳,結果一餐一萬五,好!連小費給兩萬,五千塊小費,功名富貴要錢哪!下一次再來,隨便要什麽位子有什麽位子,要什麽菜就有什麽菜,都是錢玩出來的。你們不要功名富貴,嘗過這個味道沒有?充其量吃碗牛肉面,還你請我,我請你的,以為這樣就不要功名富貴?不要吹了,你到了那個位子一定昏頭的。像你們年紀輕什麽都不要,到這裏來試試看,‘老師早!老師好!老師不得了!’恐怕你頭都暈了!你自己也會覺得很偉大,而且越看自己越偉大,與積集資財一樣,有了錢要啥有啥,山東話說:‘要兮麽,有兮麽。’那是可愛啊!迷人啊!
慳貪積聚
慳貪積聚是連着來的,慳貪後馬上喜歡積聚,要了還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現在別的什麽都可以不要,一聽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書就貪了,衹要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老師啊!這裏發現一本好書。’‘什麽書?’‘唔!好!好!快寄來!不管多少錢。’還是貪啊!佛像莊嚴的,好啊!買啊!趕快寄來!一大堆佛像圍着,想想自己真是慳貪,對不對?我是有錯就要坦白出來,學佛人自己要隨時反省。不要認為積聚資財是光指錢而言,錢比較明顯而已,任何物質都算,所以出傢人的衣服衹準有三件,不能有第四件。我過去也守這個戒律,西裝始終保持三套,有第四套非送人不可。不過我有好幾件長袍,送也送不出去,如果送給跟我個子一樣高的年輕人,穿着長袍在街上逛,人傢看了會說不像話,什麽東西!沒有資格,衹好把長袍挂起來。想把這個衣鉢傳出去,無奈傳不出去。
下面佛說的是感嘆的話,‘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佛說那個有慳吝又貪的人所喜歡的東西,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好好享受。你們想想看,不要看別人,看看自己,好東西藏在冰箱捨不得吃,一個月下來,壞了,衹好仍。捨不得給父母、妻子、兒女、奴婢,更不願意拿給別人。現在講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況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勸世文,佛經講一切衆生的心理狀況就是如此,藥師經的秘密在那裏,他明白地告訴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人傢用,更不肯給乞討的人,世界上都是這樣的衆生。因為有如此的心態,所有變成了疾病,如果是錢財損失了,那種內心的痛苦、煩惱、懊惱,不知不覺就形成身體上的病。所有一切衆生,隨時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講到這裏,我要提一件幾十年前的往事。有一次我講經講到布施,我的一位朋友坐在下面聽,聽完了回去大駡我,他說:‘他講布施的意思是叫別人把錢拿出來給他,因為他曉得我有五萬塊美金的存款。’其中我真不曉得他有錢,唉!你說有什麽辦法?衆生慳吝。所以,你們在座的有好幾位都有經驗,想在這裏捐錢,無論如何我們這裏不接受。為什麽呢?這要看你是否真的能捨,否則你將來想起來,後悔的痛苦不得了,那個果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這裏接受的果報不可思議,而是你自己心裏痛苦、煩惱的果報不可思議。痛苦的果報形成後日的病,日後指的還不是來生,就是這一生,這就是修行的道理。
慳貪的果報
現在佛繼續說因為慳貪心理,來生所得的果報的情形:
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日夜在慳貪中的人,死了以後墮落惡道變成餓鬼。餓鬼的果報就是從慳貪心理而來,佛經上形容餓鬼呢?餓鬼衆生的體積大,喉嚨食管非常小,或者胃不好,接受不了食物。你問那裏可以看到?研究生物的就知道,深海中有些生物,除了極少數如鯨魚會浮到水面吐水外,許多都不會遊到海面上,很可憐!深海下面是黑暗的,有形生物本身帶電發光,但是喉嚨很小,也不太容易找到東西吃,如果活上幾百年,幾百年大多都在饑餓狀態中,這就是餓鬼道。
人的餓鬼道在醫院也可以看到,好多人患‘吃不消’的病,嘴巴插一根管子,但是吃的欲望仍大得很,現在醫學發達,打葡萄糖補充體能,病人飽嘗‘吃不得’的痛苦,實際上已經進入餓鬼道的境界了。所以,看世界衆生相,天堂、地獄在人間都看得很清楚,衹因你智慧不夠,觀察不出來。
傍生趣,什麽是傍生呢?傍生就是畜牲;什麽是趣呢?趣就是趣嚮。這一條路上,有許多人是活着的人,但是心理的結使影響到生理,已經變成畜牲道了。世界上畜牲道的人很多,非人形的也不計其數,尤其到很痛苦的地方,如醫院、麻風病院就會看到。不過你們不要輕易地去接觸,麻風病傳染得很厲害。
可是話說回來,我有一個同學在麻風病院已經服侍病人十六年,我真佩服他,我問他不怕嗎?他說怕呀!可能現在已經被傳染了,所以跟老師講話站得遠遠的,我問他不難過嗎?他說不難過,願意這一生奉獻給他們。這位學生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其他宗教徒,真是偉大,我衹有相他合掌。我說你不要叫我老師,我要叫你老師了,你這個行為就是菩薩道嘛!他說這沒什麽了不起,我說我都做不到啊!那裏面的人都變形,痛苦得很。差不多的動物、生物都是橫行或爬行,所以叫傍生。
佛說,這些衆生或者在畜牲道,或者在餓鬼道,如果多生多世以前聽過佛法,聽過‘藥師經’或藥師佛如來名號,在遭受極痛苦的刺激下,不知不覺突然念出‘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或‘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畜牲的身體死了,解脫了,馬上可以投胎變人。
這是真的,在座很多人都有經驗,從來沒有學過佛或念某個咒子或結過某種手印,突然自己會念咒會結手印。有位同學有一天問我是不是有‘這個’手印,我問他怎麽會?他說打坐看到自然曉得,我說對啊!這是某某佛的手印。這就涉及到阿賴耶識的問題,多生多世,你聽過一下,那個種子留在你的八識田中,因為痛苦到極點,刺激阿賴耶識功德智慧的靈光發現,偶然把握住,自己念起來。因此,阿賴耶識那一念的種子之重要可想而知,‘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人於一念之間,不要隨便輕易動貪嗔癡的念頭,否則隨便一動,阿賴耶識的種性便種下了惡根,將來結惡果,種下的善根將來就會結善果。
以苦為師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因緣具足,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要具備充分而必要的條件,學佛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學佛的人都發願他生來世再得生命時,不要遭遇三災八難。三災即世界上的劫數:刀兵劫、瘟疫劫、饑饉劫。
刀兵災難就是戰爭,你們這一代大都沒有碰到;我們這一生可是親眼看到,戰爭一來,首遭其害的就是老弱婦孺。當年我坐在車上逃難,車行之處,衹看到老人、小孩、婦女,像錢塘江的浪翻下去一樣,一排一排倒下去,回頭一看,眼淚都沒有了。你救誰啊?人的生命相螞蟻一般。所以古人說:寧為太平雞犬,不作亂世人民。亂世的人,生命不值錢,你要知道,這個色身都是母親懷胎十個月所生,含辛茹苦所帶大,一個戰爭一來,一聲命令一下:‘開槍’,機關槍一掃,人就那麽一排排倒下去,沒有把人當人,那裏有人就往那裏打。一顆炸彈下來,衹看到血肉橫飛,一條大腿吊在樹上,一隻胳膊挂在電綫桿上……真是慘不忍睹,這是刀兵劫的災難。
瘟疫劫就是傳染病,情形嚴重的,一天當中,一個地方乃至全縣的人全都死光。
饑饉劫,就是饑荒,如山洪爆發,海水倒灌,竜捲風等等還是小災難。當大水災或大旱災發生時,傢就沒有了,連人影都沒有,房子也沒有,吃的也沒有,持續好幾年,當然要餓死了。那還不是命啊?
所以古人發願他生來世再投胎,第一先避開三災。但是你真避得開嗎?能避開三災,已經是多生多世修行,纍積功德所得的結果。
八難,其中一難是生北俱盧州,還有一難是生長壽天,因為這些地方永遠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苦惱的刺激,所以也沒有佛法,活着快快樂樂的,無病無災無煩惱,要什麽有什麽,就在神仙境界中,何必學佛修道?所以佛說,以苦為師啊!這個婆娑世界有苦有樂、有煩惱、有和平,一切都是一半一半,一陰一陽,因為痛苦從刺激,激發你自性中善念的靈光現前,此所以阿賴耶識種性如此之重要,一念經過八識田中,有了這麽一點種子,在極苦的時候,善心就會發現。
再看看世人的心理,最壞的人在臨死的時候也會起善念。中國人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這是必然的。你看許多土匪、強盜,真要殺他,一身都軟了,然後告訴旁人不要學他,這是在遭受最大的刺激時,善念出現了。這種心理是阿賴耶識的作用。
再說天才是怎麽來的?都是多生多世喜歡在某一方面貪執,他生來世種子爆發,所以有些人生來就會畫畫;有些人生來就認得字,像唐朝白居易三歲能認之無二字,傢裏人不信,拿一堆亂七八糟的字試驗他,他也能找出來。這就是阿賴耶識根性的問題。
所以佛說有些衆生在極大苦難當中,在三惡趣中,‘暫得憶念彼如來名’。阿賴耶識的種子忽然爆發,‘藥師如來’的名號莫名其妙地閃現腦際,就是這一念,當時受痛苦業報的身體即刻死亡,或在畜牲道死,或在餓鬼道死,然後還生人中。不過,生在人中也要看他的業力重不重,如果業力重,從餓鬼中來,或是從畜牲道來,或是天人中來,或是阿修羅道中來,他身上所帶的業習未斷,稍有定力的人一望而知。
宿命通
有些人過去生的善業重,惡業輕,一生下來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是什麽。過去我有個朋友,是位名氣很大的老前輩,也學佛,那時我還不到三十歲,他已經五、六十歲了。他相貌很好,紅光滿面,白發蒼蒼,白頭髮白鬍子,飄飄欲仙。抗戰勝利以後,我準備回南京,他知道我要離開四川,特地老遠趕來陪我一天,他說這一次離別不知幾時再見面,我怪他說這種沒出息的話。這位老前輩文章寫得很好,說他自己過去生是歐陽修,所以這一生寫歐體,字體也像歐陽修;又說他在清朝是某某人;前生的果報最壞,是一條狗,因為再前生造了一個很大的惡業,所以前生變成狗。狗報八年,煩得不得了,大便都不肯吃,後來把自己氣死了。我駡他怎麽說見不到面,大不了再來嘛!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很狂妄,比你們狂妄多了,那纔是真太保,跟你們現在的狂妄不一樣,現在年輕人的狂妄,我連看都不要看。那些老前輩,學問好,地位高,看到我,摸摸我的頭,喊我小孩,我都不高興,我說:‘什麽小孩?你兩、三歲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呢!那時我七、八十歲,為什麽叫我小孩?’我那個時候就有那麽討厭,老前輩被我搞得一愣一愣的。
人,就是生生世世在輪轉。有些人生下來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前生或他人的前生。宿命通是從定力來的,不要認為打坐就是定,你說那我坐了三年,都坐不出宿命通?你那是昏沉、散亂、不叫定力,兩條腿雖然盤得很好,心裏念頭卻不斷。定,是心境如青天白日無所不照,既不昏沉亦不散亂,也沒有妄念,這麽一定,身體已經妄了。你以為坐在那裏不動就是定嗎?那叫盤起腿來睡覺。還有,打坐坐不住的,是氣脈不通,東扭西擺的,完全跟着身體搞,那時病態,你還以為是氣脈通了呢?那是病,什麽病?神經病,不是精神病,是神經不對,神經硬化、老化,氣走不通,這裏漲痛,那裏難過,趕快念藥師如來啊!不要誤以為是功夫。
宿命通是從真正的定而來,但有些人不修定也有宿命通,這叫報通,是善的業報而來,多生多世因念佛號,或持藥師如來,或念阿彌陀佛,或稱釋迦牟尼佛,這一生善報現起,天生就有宿命通。所以報通並非修定而來。得宿命通的人曉得前生是貓、狗、蟬螂、泥鰍,如果是蟬螂、螞蟻、泥鰍……等,還得先變成貓、狗之類高一級的動物,然後才能轉換成人身,很不容易。他曉得惡趣的痛苦,因此不追求人世間的欲望,這種‘不樂欲樂’不是修道成功,而是害怕。有許多人這一生清閑淡泊,不須守戒而自然在戒中,那是因為膽子小,並非有道行,受罪受夠了,心理上怕那一念,不是戒律嚴謹,也不是智慧、道德成就,而是過去生阿賴耶識習氣上變畜牲、餓鬼,受罪受夠了,下意識害怕,所以很老實,不算是道,道不是這個境界。
講一點現代人的心理,我看過也經驗過很多,許多孤兒出身的人,長大後有兩種極端的心理,一種是將來發達了,對別人非常好,既慷慨又喜歡幫助別人,因為自己曾經受過孤兒的痛苦,不希望人傢再受。另一種孤苦零仃成長的孤兒,日後有了成就,對社會上任何人都是仇恨,因為當時受苦沒有人幫助,認為社會上沒有好人。所以有些從苦難中出來的人,不是喜歡幫助人變成大好人,就是慳吝慳貪,比壞人還要壞。這其中就有阿賴耶識發起善報、惡報的關係。
贊嘆施者
因此,由於過去多生多世修習佛法,雖然這一生生命是從三惡道中來,但因善根發現,好行惠施,喜歡給別人恩惠,喜歡布施,甚至‘贊嘆施者’,看到別人布施就贊嘆。贊嘆很難啊!一般人聽到別人誇贊某人,心理就不是味道,總是不以為然,總想轉個彎或三天兩天轉過來破壞他,衆生的惡業就是這麽造的,不願意贊嘆別人的布施。所以,雖然自己沒有力量做到,也應該多贊嘆別人。
不過,贊嘆也會産生反效果,根據我的經驗,會出毛病。你們都知道,我喜歡捧人,尤其喜歡捧學生,結果卻把學生捧壞了。被捧的人認為老師都講他了不起,就驕傲起來。本來看他有一點善而贊嘆,他就應該更善纔對,結果是越贊嘆越‘起不了’。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此路不通’,所以我現在反對奬勵,非得
拿金剛怒目來對待,這樣纔乖一點,否則,你了不起啊!了不起!最後變成起不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還是要行贊嘆功德,因為某人原來衹有一分好處,宣傳他十分,某人經這麽一宣揚,不好意思,一定要做到那個標準。本來贊嘆的動機在此,可惜往往得反效果,可見贊嘆施者多麽難。
佛說這些多生多世有善根的人,因為贊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自己的所有一切,肯布施出來。布施很不容易,財物布施還比較容易些,慢慢還得把自己的頭、眼睛、手腳、血肉等……施給有需要的人。施捨身體,現在更方便,醫院中的捐血、捐獻眼角膜等都是。要死的時候立個遺囑,把身體的器官都捐贈掉,更何況財物。
內布施外布施
所以講內布施,能夠放下,解脫,非常難。人生難以布施的,第一是錢財;第二是生命,這兩樣做到了,不成佛也是菩薩。
現在講一件事給你們聽,是聽來的故事,當時聽了就不勝感慨,是學生告訴我的:
‘印度某某人來了,想來見您。’
我說:‘不認識啊!’
‘他認識您。’
‘忙得很,算了!’
‘老師,這個人有道理哦!’
‘什麽道理?’
‘創辦“眼庫”,發起全世界捐獻眼角膜的就是他。’
捐獻眼睛非常痛苦,人在將斷未斷氣時,把眼睛挖下來冰凍。這個人‘擁有’很多眼睛,分送各個國傢,分配權在他手上,所以每個國傢都爭取他,譬如送某國多少衹,這個國傢就可以醫治多少失明或眼睛壞了的人。‘現在我們這裏公私立醫院為了爭取他,都變成冤傢,因為多爭取幾衹眼睛,就能多救幾個人,醫院聲望高,生意也會好。’
我說:‘此乃布施之過啊!做好事會出毛病的,想想看天下的好事容易做嗎?所以六度萬行都需要智慧。
所以,要真正布施,贊嘆施者,很難!能將頭目、手足、血肉……拿來布施,更難!用精神布施也難,多講一句話,多照顧別人一點,多犧牲一點時間,决不幹。我看得很多,叫他多勞動一點,多受點委屈,絶對不幹。表面上慷慨很容易,仔細反省自己,一點都沒有做到,既然沒有做到,你求藥師佛有什麽用?學佛第一條就是叫你外布施、內布施。
衆生能夠以醫藥布施給別人的,他生來世無病無痛,而且得長壽。這類朋友我也見過,一輩子沒有病痛,活到八、九十歲,連頭痛是什麽滋味也沒嘗過,也有一輩子沒有做過夢的,這種人躺下就睡着,睡醒了就起來,不曉得夢是什麽樣子。多幸福啊!在人位上講,他福報大,一生無夢,可是他心中也沒有什麽煩惱,但是實際上睡着了作不作夢?必然作夢,衹是醒來就忘了,那是無記業重(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
所以你們記憶力不好的,讀書記不得的,那是前生造的無記業重,無記業的果報是畜牲道。所以你們打坐要小心,拼命求無念,都落在昏沉中,修了半天,結果鑽到牛胎馬肚去了。什麽是定?定的影子都不懂,以為無念就是定,你那個無念正是往牛胎馬肚裏的因。小昏沉是無記,是失念,註意喔!修持不要亂搞,把這些道理真的搞懂了,本身自然就得藥師佛感應。什麽感應?念藥師佛的名號不算感應,必須一念清淨,身心內外一片琉璃光,在藥師佛的境界中,自然得到藥師佛的灌頂、加庇,自然無病無痛,這也就是長壽佛的修法。
以上是關於布施的一段,如果不說明,你看這一段也沒什麽了不起,衹不過勸人為善,將一下布施而已,與藥師佛有什麽關係?關係就是剛纔嚮大傢報告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講經緣起.等文 | 第二:文殊菩薩請法.等文 | 第三:十二大願.等文 | 第四:布施.等文 | 第五:持戒.等文 | 第六:往生.等文 | 第七:除病.等文 | 第八:如何修法.等文 | 第九:校後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