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帝国潜流   》 第4节:一个沉重的问题      李光阁 Li Guangge

  我记得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有一句话说,一个作家的责任不仅在于描述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告诉读者在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英雄好汉们的梁山之路,让我感到了穿透历史般的惊颤。水浒灰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系统不尽完善的反映。当个人的良性生存无法获得必需的资源时,对生命的欲望将化为章鱼般的触角,扭曲延伸到体制外的通道。
  林冲被陷白虎节堂,如果有合理的救助渠道,这位温良谦让而又公忠体国的军官,不会将枪头对准自己曾为之效力的朝廷;武松查到了西门庆杀死哥哥的证据一再上告时,如果正常的司法渠道可以给他一次申诉的机会,这位曾经为老百姓打虎除害的英雄,就不会变成一只扑向朝廷的猛虎;卢俊义被梁山设置圈套时,如果官府能够分辨是非,这位守着万贯家产的大财主,怎么可能甘心成为梁山形同虚设的“二把手”?又比如世代忠良之后、一心报效国家的杨志,如果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选拔渠道进入体制内,怎么会将自己试图卖掉的大刀插向朝廷的软肋?假设一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生存的硬度,他们会怎么样呢?这真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子游对理想社会进行了讨论,共同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我看来,理想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指标,更是一种心理维向,也就是说是生活的舒适度,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满意度。当生存变得不再艰难,梁山暴力法则不再通行时,理想社会才可能出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四
  水浒世界所披露的,是一个帝王昏聩、奸臣横行、恶人当道、百姓涂炭、英雄气短的北宋封建专制王朝末期的社会局面。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是宗法专制制度造成了社会的灰暗腐朽,而是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贪官污吏,以为是他们在危害国家、陷害忠良、扰乱社会,由此演绎了一出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斗争故事。没有人天生就是或者愿意做奴才和土匪,李逵的板斧所代表的“梁山法则”,只不过是灰社会状态下的一种压力生存的反弹、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一种分配方式,以及个人良性生存的一种普遍诉求。如果律法在应然的轨道上运行,权力在所属的领域内实施,历史上一幕幕的“梁山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水浒社会是好汉们采用暴力规则进行硬度生存博弈的社会。生存是一门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身没法改变,发展规律可寻;生存需要方法,更需要大智慧。这就是《水浒传》传递给我们的基本信息。
  当文字的泉水流过我们的思维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生某种改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导言:灰社会现象第2节:在水浒世界里第3节:“社会灰化”阶段
第4节:一个沉重的问题第5节:一个帝王的亡事1第6节:一个帝王的亡事2
第7节:一个帝王的亡事3第8节:蔡京分利集团1第9节:蔡京分利集团2
第10节:蔡京分利集团3第11节:合法性伤害1第12节:合法性伤害2
第13节:合法性伤害3第14节:一个小吏的情理法难题1第15节:一个小吏的情理法难题2
第16节:柴进不是冤大头1第17节:柴进不是冤大头2第18节:官差涉黑定律1
第19节:官差涉黑定律2第20节:官差涉黑定律3第21节:官匪切换1
第22节:官匪切换2第23节:祝家庄的悲哀1第24节:祝家庄的悲哀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