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下)   》 第4节:序Ⅱ王石推荐(2)      Liu Xiaolingtong

  《六小龄童品西游》一书是在弘扬西游文化,宣扬美猴王精神。对于商业上盛行的大话历史人物之类,章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表明了他的观点:文学是平面的,成为影视剧作品后便是立体的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这些角色的基本性格不能变。唐僧原型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玄奘精神一直以来被尊敬和推崇,所以我希望改编者一定笔下留情,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或戏说,甚至恶搞,要防止一些影视剧作品为了商业利益或一时的所谓收视率,满足少数人的乐趣而丧失德和人格。
  这样做,不仅需要坚守道德底线,还需要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王石
  2007年1月15日凌晨写于深圳
  序Ⅲ冯军推荐
  算起来和六小龄童先生也认识很久了,一直很钦佩他对于《西游记》、对于孙悟空这个角色的热爱和追随。17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地扮演了孙悟空这个经典的角色。我也看过《西游记》,看过他的表演,这个从石头缝里迸出的猴子被他演绎得惟妙惟肖。2006年,央视举办了“重走玄奘路”的活动。由于爱国者为当时活动的赞助商,我也参与了这个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六小龄童一直向大家讲述着西游文化,传递着西游精神。他对于《西游记》的独到见解,对于西天取经的理解,让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而不仅仅是荧幕上那个不惧艰险的孙悟空。
  我认为六小龄童对于《西游记》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是具有很深的理解的,《六小龄童品西游》这本书是六小龄童用多年的经历用心去阐述的一本书,它融入了六小龄童的表演,融入了关于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故事,也融入了一些在外人看来似乎很不解的谜团……书的可读性非常强。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初稿时,我细细地品味着,有些问题的确是茅塞顿开,我觉得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而且书中有很多关于六小龄童先生拍戏遇到的一些趣事,让我们感觉到本书通过轻松的阅读来理解名著,其中有拍戏的趣味,有深度的思考,有不解的疑问……其实真的应该感谢六小龄童先生,为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奉献了那么经典的作品。
  序Ⅲ六小龄童品西游从《西游记》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作为一部传承下来的文化巨著,《西游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文化。而《西游记》中那个不畏艰险的孙悟空在人们的心目中,宛如中国的品牌,孙悟空那种惩恶扬善、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成为了当今中国人拼搏的写照,孙悟空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先行者。六小龄童作为孙悟空的扮演者,不断地向人们传递孙悟空的精神。他在国外做宣传时,都极力地宣扬西游文化,宣扬中国的千年文化。六小龄童先生对于西游文化的宣扬让我非常感动,它不仅仅做到了一个演员的职责,他还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西游记

【Source】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序Ⅰ郑渊洁推荐
第3节:序Ⅱ王石推荐(1)第4节:序Ⅱ王石推荐(2)
第5节:序Ⅲ冯军推荐第6节:《西游记》著作权之谜
第7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1)第8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2)
第9节:《西游记》吴承恩的生平(3)第10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1)
第11节:《西游记》吴承恩的创作过程(2)第12节:《西游记》的章回分析
第13节:《西游记》寻游孙悟空的“老家”第14节:吴承恩故居与《西游记》
第15节:吴承恩墓的发现(1)第16节:吴承恩墓的发现(2)
第17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1)第18节:《西游记》“西天”究竟在哪儿?(2)
第19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1)第20节:《西游记》吴承恩创作出的天宫(2)
第21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1)第22节:玉皇大帝为何要设个“弼马温” (2)
第23节:《西游记》老子与太上老君第24节:“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谜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