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花月痕   》 第四回 短衣匹馬歲暮從軍 火樹銀花元宵奏凱      魏秀仁 Wei Xiuren

  話說太原本古冀州之地,東連燕、豫,西界大河,北有寧武、偏頭、雁門諸關,坐製稱雄,屹然為神京右衛。逆倭連年由海道蹂躪各省,北天津、登、萊,南則由寧波滋擾浙江,由瓜州滋擾三江。復援金人册立偽齊故事,封了粵西巨寇員壽泉,竊踞金陵。於是淮海之間,大河南北以及兩湖,土匪蜂起,逆倭遂得以橫行無忌。朝廷賦額日虧,軍儲日紛,全靠西陲完善之區轉輸支應。山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是年春間,豫州節度武公部下官軍,迭獲勝仗,過倭勢巨,勾引河東土匪,竄人平陽,計欲結連關外回番各部,由草地潛人燕、雲。幸明經略北來,士卒用命,漸次撲滅。是以駐節並州城中,相機剿滅。韓荷生就聘到軍,磨盾草檄,持籌高唱,此其餘事。始而冀州肅清,繼而協同豫州武節度官軍,剋期剿賊,得以專籌各道軍餉。此皆韓荷生一力贊成,經略所以十分器重。
  忽忽之間,早是十二月了。一日,探馬報稱:“口外回民聚衆數十萬,釃酒歃血,將由關外直撲宣化、錦州等處。”經略急請荷生計議,荷生笑道:“此謠言也。自古出塞必在春夏,目下窮鼕,漫山積雪,毋論回民不是鋼筋鐵肋,試想草枯水涸,人馬如何走得去呢?但邊境近稍寧靜,有此謠言,亦不可不早為防備。以愚見料之,大約回民將誆我張皇北顧,乘虛渡河擄掠,故造此謠言,教我顧彼失此。為今之計,當先委於員前往潼關,探偵動靜,更傳檄雍州節度,早為捕治。蒲關一帶,亦不可不暗暗戒嚴。老經略高見以為何如?”
  經略喜道:“先生此論,洞徹匪徒肺腑。”話猶未畢,衹見門上傳鼓,遞進蒲關總兵燒角文書一角,經略忙偕荷生一同被覽,道:
  鎮守蒲關總兵遊長齡,謹稟節帥大人閣下。敬稟者:十二月十七日
  午刻,據黃河渡口巡檢原士規稟稱,“探得十六日夜三更,潼關城中失
  火,關門大開,回民萬餘人,鼓噪而人。一城文武,俱被殺害。聲言聚衆
  三十萬人,將行北渡”。卑鎮即刻出往河幹察看,見賊兵帳房布滿西
  岸。現蒲關守兵自裁撤後,衹有八百餘名。深恐兵力單薄,不足防禦。
  幸各鄉俱有團勇,力扼河岸。惟慮蜂擁而至,衆寡不敵。專此飛稟。
  看畢,便嚮荷生道:“果不出先生所料。但事已至此,如何是好?”
  荷生慨然道:“此等烏合之衆,大人當以先聲奪之,便令解散,萬不可片刻遲延。今日已四下多鐘了,大人起馬,萬不及事。乞發令箭,調顔參將、林遊擊各帶左右翼兵一千名,連夜出城駐紮,五更兼程趲行,限五日到蒲。大人於明日未刻,統領大兵,出城十裏駐紮,二十二日長行。某願隨鞭鐙,供大人指揮。”經略遲疑道:“救兵如救火,因當以速為妙。但今日即行調兵,恐勢有不及,奈何?”荷生道:“左右翼兵即在本營,軍裝原無不備,着今夜駐紮城外,正為兵丁一切糇糧器械計耳。賊一路必有耳目,若知大兵即到,自然心生畏沮。據報‘聚衆三十萬人’,此自狡賊虛張聲勢,然數萬人是必有的。此數萬人未必皆無父母兄弟妻子田産,大半為賊逼脅出來。某請為密行曉示,令其自相離異。且平日官軍就道,籌值辦裝,日延一日,救兵幾有遲至半個月尚未出城者。大人朝聞警,暮出兵,鼠輩聞風,定當膽落。看某仗劍為大人殺賊哩。”經略道:“先生計畫周到,即請先生同行,所有機宜,悉憑先生調度。”說畢,便傳中軍捧過令箭,教隨荷生到帳前施令。
  果然事權在手,威信及人,二十日一早,顔、林二將早已帶兵嚮蒲州進行去了。第二日,經略亦偕荷生出城,將一切籌餉事宜,統交節度曹公。荷生又將平日先催那一處,先解那一處,某處用某人,某人熟某事,開明節略,送給曹公。曹公接辦,自不費手,也着實欽服荷生材幹。這且按下。
  且說顔、林二將,曉夜起行,到得中途,忽奉令箭一枝,錦囊一個,內固封密札。二人忙拆開同看,道:
  頃探得河南土匪阿大郎等,因潼關失守,勢復蜂起,攻陷陝州。兩
  將軍所帶左右翼兵,由小路星馳,抄至陝州,一鼓殲除,無留一人。再於
  硤石關左右樹林中,留兵二百名,不時巡哨,多設族旗,以為疑兵。定於
  正月十五日二更後至潼關,看城中火起接應,不得有違!
  看畢,急照密札催兵前進去了。
  看官,你道顔、林二將,是何等樣人?顔參將名超,係武進士出身;林遊擊名勇,係營伍出身。顔善使單刀,林善使畫戟,俱有萬夫不當之勇。且兩人各有一樣絶技:顔參將能於百步之外樹林中數過第幾枝第幾葉,射之無有不中;林遊擊能發連珠箭,一開弓射倒三人,再無門得過的。衹是心氣粗暴,言詞大戇,動輒得罪長官,以致十年還是一個守備、一個千總。自經略到晉,剋復平陽,會剿陳、汝,他二人便超群絶倫,為經略賞識了。不半年間,以軍功擢至參、遊,眼見得去總兵不遠哩。看官!汝道人生可不要逢個知己麽?
  閑話休講。說他兩人到了河南,果然土匪縱橫,焚村劫捨。顔、林兩將所帶皆百戰之兵,分路剿除,不日即將陝州收復。並按着柬帖,在硤石關一帶設了疑兵,專等十五日到潼關接應。暫且不表。
  且說那賊匪據了潼關,十餘日不能渡河。城中不過數裏地方。能夠搜得出幾多糧草?將嚮華陰進發,又被西安重兵攔住去路。將往河南擄掠,忽聞經略遣將,將陝州土匪斬殺無遺。並探得一路均有伏兵,幾次出城,俱被官軍擊退。且烏合之衆,本無紀律,國人與番人,有勇無謀,弄得個個魂驚膽戰,已有散心。
  忽一日,潼關城中貼了幾十處大營告示,衆人瞧道:
  欽差大臣經略酉南世襲一等威勇侯明示:為愷切曉諭事。爾陝甘
  回民,自李唐以來,轉徙內地,食毛踐土,千有餘歲。我朝天覆地載,漢
  民回民,從無歧視。乃者道倭犯顧,天地不容,神人共憤。目是已窮之
  技,京無可突之圍。釜底遊魂,苟延旦夕。爾等乃受其指揮,並勾番部,
  兼脅良民。豈知天上軍來,若風掃葉;漢傢兵到,如日沃霜。本爵欽承
  威命,統領元戎,招募悉拳勇之材,團練集爪牙之利。燕犀排出,爭粹芙
  蓉;代馬驅來,久肥首清。四圍炮火,中天掣列缺之鞭;一片刀光,半夜
  射望請之魄。蝟鋒立折,螳斧徒勞。惟思二百年列聖垂漠,但有如傷之
  念;十餘萬生靈就溺,誰無欲拯之心。為此,特宣明諭:爾等俱有官骸,
  亦念驕誅之慘;誰無妻子,意思乎我之冤。兵弄潢池,原屬無知赤子;戈
  投牧野,即為歸順黔黎。本爵既往不咎,鹹與維新。予以免死之牌,示
  之投生之路。倘執迷不悟,甘心從逆,則城破之日,必盡殺乃止。其毋
  侮!某年正月某日給。
  於是回民每夜輒有百餘人縋城私詣大營,求給免死牌。旬日之間,來者愈衆,將十萬免死牌給發殆盡。
  經略一切事務,俱與荷生計議。且屢奉嚴旨,急命剋復潼關,便覺十分愁慮。那荷生每日仍是輕裘綬帶,飲酒賦詩,並傳知蒲關城內居民,照舊安業,開放花燈。到了十五日早晨,荷生在經略帳中,傳出令箭二枝,密札二個,一個與蒲關遊總兵,一個與本營李副將。二人看了密札,各自分頭行事,衆人皆不知是何緣故。到了黃昏時候,城中銀花火樹,一色通明。荷生乘馬,帶了五十名兵,在燈市遊了一回,自行出城去了。經略營門,毫不見些動靜。
  再說顔、林二將,到了十五日午後,行至漁關二十裏外,飽餐戰飯,預備接應。先差探馬探聽,回報:“大營、賊營,隔河相對,未曾打仗。”二人心中疑惑。不一會,日色西沉,月光東上,二人騎馬當先,逶迤望潼關進發。到了關前,已將近二更時候。衹見月明如晝,隔河大營內鼓角無聲,又無船衹渡河,衹好將兵在漢岸紮住。又過了一個更次,仍無消息,四衹眼衹往城中看着。兵士們也有坐的,也有立的,都磨拳擦掌,等候打仗。猛然一回頭,見隔河大營中赤的的一枝號火騰起,直上雲霄。二將便知有了消息,便命衆兵一齊上馬。隨後又見起了兩枝號火。話言未了,關內信炮連聲,月明之下,例看不出火光,衹見滾滾黑煙,衝天四起,人聲鼎沸。
  二將便令軍士順風嚮賊營放起火來。麾兵上前,正要衝殺,隔河大營也就大開營門,萬炬齊出,都在東岸上列成隊伍,卻不渡河。那時城外賊營,正在睡夢之中驚醒,倉卒接戰。怎當二將的兵驍將勇,霎時已經死了一半,一半拋戈棄甲,沿河逃生。正在追殺之際,城內關門大開,先擁出三五百人,皆是黃布包頭,大聲招呼官兵:“進城殺賊!”四望城上垛口,人俱站滿,敵樓上懸出一盞大紅燈,上寫着鬥大的一個“順”字。二人看了大喜,且不去追趕餘賊,帶領衆兵殺進城來。
  是夜,賊衆團探得蒲關內大放花燈,所以毫無防備。半夜忽然聽得四處火起,人聲大呼道:“我等皆明大人官軍,投降者免死!”所有賊首沙竜巴戟,帶着一幹心腹,一時措手不及,四散跑出,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正要出城,迎頭遇着顔、林二將,一陣好殺。衹見屍橫遍巷,血流成渠。便折轉頭來,想出東門逃命。二將隨後正趕,忽見賊匪紛紛倒地,四路炮響槍鳴,迎面在刀光中閃出一將,手舞大刀,正在那裏殺賊,猶如砍瓜切菜。原來是蒲關遊總兵。見了二人,十分大喜,便道:“明爺有令傳與二位,見頭包黃布者免死!”於是合兵一處,搜殺城中番、回及各部,救滅煙火,安撫良民。
  此時已是四更,城內城外這一陣殺死的出,約有萬人,投降者亦有萬衆。衹有賊首數人,尚帶着一夥悍賊,拚命殺出城外。又閤城外的餘賊番人、回人,一共尚有數千,便想渡河往西搶掠。忽見隔河岸上一片火光,綿亙不絶,遂教番兵引路,打草地內順着河往西行走。卻喜回頭一看,並無追兵,遂放心大膽而進。意欲待天明之後,尋着村莊,擄些飲食。又走了一個更次,已是五更過了。約莫也走了二三十裏,月色漸漸西沉,拂拂曉風,吹得那河岸上敗葦叢蘆沙沙亂響。遠遠望見河旁,似有幾輛大車停住。往前再走,荒草愈多。正在尋覓路徑,忽聽一聲炮響,三面火光驟發,前後俱被大車滿載柴草,灌上了油,把路都塞斷。一陣風過,遍地的枯草烘烘燒着,草內先埋下無數的鐵炮,引着藥綫,直裂橫飛。衹燒得這一夥數千賊匪,上天無路,人地無門,衹往河中亂跳,溺死的也不計其數。其餘均焦頭爛額,血染黃沙了!看官,你道這場火是那裏來的?就是荷生早晨派的李副將在此埋伏,算定賊軍必由此路,故此燒他一個盡絶。
  荷生帶了數十名心腹健卒,正在高阜了望,見大功已成,十分歡喜。時東方已白,隨即與李副將會在一處,嚮潼關來。方到關下,早望見經略大蠢,正在渡河,顔、林、遊、李四將,皆列隊相迎。經略一到西岸,見了荷生並四將,便笑吟吟的嚮荷生拱手道:“深勞先生妙算,並諸將勤勞,一戰功成,可喜可賀!”送與荷生並馬人城,出榜安民。將生擒賊首,一齊梟斬示衆。委員訊問未出城回民:有眷屬者,悉令回籍;其單身者,交地方官安插。時雍州節度駐紮同州,約期相見,高宴三日。硤石關伏兵二百名,亦已調回,大兵便凱歌渡河,口太原去了。凡秦晉官民,無不仰慕荷生丰采,每出,至道途擁擠不開。看官,汝道熱鬧不熱鬧呢!正是:
  苟有用我,帷幄運籌。
  輕裘緩帶,名士風流。
  自是道倭聞風,再不敢窺伺山右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蚍蜉撼樹學究高談 花月留痕稗官獻技第二回 花神廟孤墳同灑淚 蘆溝橋分道各揚鑣
第三回 憶舊人倦訪長安花 開餞筵招遊荔香院第四回 短衣匹馬歲暮從軍 火樹銀花元宵奏凱
第五回 華嚴庵老衲解神簽 草涼驛歸程驚客夢第六回 勝地名流楔修上巳 金樽檀板麯奏長生
第七回 翻花案劉梧仙及第 見芳譜杜采秋束裝第八回 呂仙閣韓荷生遇豔 並州城韋癡珠養痾
第九回 甹夆水閣太史解圍 邂逅寓齋校書感遇第十回 兩番訪美疑信相參 一見傾心笑言如舊
第十一回 接傢書旅人重臥病 改詩句幕府初定情第十二回 宴水榭原士規構釁 砸煙燈錢同秀爭風
第十三回 中姦計凌晨輕寄柬 斷情根午夜獨吟詩第十四回 中姦計凌晨輕寄柬 斷情根午夜獨吟詩
第十五回 詩綉錦囊重圓春鏡子 人來菜市獨訪秋痕第十六回 定香榭兩美侍華筵 夢遊仙七言聯雅句
第十七回 儀鳳翺翔豪情露爽 睡鴛顛倒絳語風生第十八回 冷雨秋深病憐並枕 涼風天末緣證斷釵
第十九回 送遠行賦誦哀江南 憶舊夢歌成秋子夜第二十回 陌上相逢搴帷一笑 溪頭聯步邀月同歸
第二十一回 宴仲秋觴開彤雲閣 銷良夜笛弄芙蓉洲第二十二回 秋華堂仙眷慶生辰 采石礬將軍施巧計
第二十三回 簾捲西風一詩夜課 雲橫秦嶺千裏書來第二十四回 三生冤孽海生波 九死癡魂寒宵割臂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