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風雨歲月 》
第4節:前言(1)
劉冰 Liu Bing
前 言
"文化大革命"那場歷時十年的災難和悲劇是從文教陣地首先發動的,清華大學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十年中,清華園裏的各種風波起伏都與全國政治鬥爭的大局緊密關聯,並且始終受到毛主席、黨中央的密切註視,乃至直接幹預。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是"紅衛兵"的誕生地,是毛主席親自給清華附中紅衛兵寫信,把紅衛兵運動推嚮了全國。1968年7月27日,是毛主席派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清華大學,標志了紅衛兵運動的結束。1973年的所謂"反擊右傾回潮"運動,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都是以清華大學為風頭,進而波及全國。"文革"後期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也是從毛主席批示清華大學劉冰等四人告發遲群、謝靜宜的兩封信開始的,清華大學遂成為這場鬥爭的突破口和前哨陣地。因此,十年風雲變幻的清華大學,在一定意義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窗口或縮影。
我親自經歷了清華大學"文化大革命"的全過程,並因所處的地位而被深深捲入了激流旋渦。"文革"開始前,我是清華大學黨委第一副書記,因為校長、黨委書記職務由高教部部長蔣南翔同志兼任,我對學校的日常事務管得多些,運動中自然成為重點衝擊對象。歷經三年磨難,1969年6月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了"解放""犯了走資派錯誤"的劉某人的消息,使我這個基層單位的領導幹部在全國範圍"榜上"有名。之後,我被"結合"為校黨委副書記,"文革"後期擔任了常務副書記,終於"官復原職"。那時的清華大學革委會主任、黨委書記是官居國務院科教組副組長的風雲人物遲群,排位在我之後的另一位副書記則是風雲人物、中共中央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謝靜宜,夾板中的我在那個多事之秋常常被推到前臺,卻又事事受製於人,實謂步履維艱!
我對"文化大革命"的種種錯誤做法,對"四人幫"及其爪牙們的倒行逆施,進行過多次的抗爭。十年中我和幾位一起共事的同志曾嚮毛主席、黨中央三次寫過四封信,而每一次都使自己增加了新的罪名,受到更加嚴重的衝擊。第一封信是"文革"初期,我自己寫給毛主席的;第二封信是我同原清華黨委的幾位副書記聯名寫給周總理和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的。這兩封信陳述了清華大學"文革"前十七年是執行了毛主席、黨中央的路綫、方針、政策的,成績是主要的,並如實反映了當時學校和社會上嚴重混亂的局面。後一封信被轉到了蒯大富的手中,我們聯名寫信的行為被打成"清華園的'二月逆流'"。第三、第四封信是1975年的下半年我和駐校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三位負責人一起寫給毛主席的,信中揭露了遲群及謝靜宜的政治野心和種種醜惡言行。毛主席對我們的信作了批示,認為信的矛頭是對着他的,"是當前兩條路綫鬥爭的反映"。毛主席的這個批示震驚了全國,成為發起"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動員令。劉冰等四人由此成了膽敢把矛頭對着毛主席的"還在走的走資派"或"投降派",又被批鬥、專政達一年之久。直到"四人幫"被粉碎兩年多之後,在鄧小平同志過問下,隨着兩個"凡是"被衝破,冤案纔得以平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第1節:再版序言(1) | 第2節:再版序言(2) | 第3節:再版序言(3) | 第4節:前言(1) | 第5節:前言(2) | 第6節:山雨欲來(1) | 第7節:山雨欲來(2) | 第8節:山雨欲來(3) | 第9節:山雨欲來(4) | 第10節:山雨欲來(5) | 第11節:狂風暴雨(1) | 第12節:狂風暴雨(2) | 第13節:狂風暴雨(3) | 第14節:路難行(1) | 第15節:路難行(2) | 第16節:路難行(3) | 第17節:路難行(4) | 第18節:路難行(5) | 第19節:路難行(6) | 第20節:路難行(7) | 第21節:路難行(8) | 第22節:路難行(9) | 第23節:路難行(10) | 第24節:路難行(1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