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講義   》 序三 讀《〈論語〉講義》      李裏 Li Li

  《論語》既是儒傢經典的核心,同時也是人們認識儒傢學問的敲門磚。正統的儒傢經典雖然指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但是對今天的人來說,真正去碰六經,真正去研究六經的,已經很少了。所以從現實的意義來說,《論語》便成了認識儒傢學問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路徑。
  《論語》這部書恰如民國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所言:“《論語》者,所以教人學為君子也。”那什麽樣的人堪稱君子呢?對此,《論語》諸篇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作了闡說,但我想,最具總結性的,是《論語》煞尾一篇、煞尾一句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大抵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宿世之命;其二是天命。前者其實就是每個人的人生使命。每個人該是什麽,有多少功名,有多少利祿,或窮或富,這大概都是有規律的,不是單憑努力就可以得來。後者呢?後者在《中庸》裏界定得很清楚:“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性即自性,人人皆具,無有高下。前一命乃不平等之命,乃千差萬別之命,後一命則可謂平等之命。為什麽說知命方能為君子呢?以知命之艱難,以知命之不易也。知命首先要知的是第一命,第一命亦可謂之差別命,於差別中,安於貧富,無怨無驕,不憂不懼,須臾不違於仁,方可謂之知命。安於差別,不為差別所動,進一步方能勘破差別,窺見平等,如是方謂之知天命。以夫子之學,年五十而知天命,是知天命之猶難知也。知天命即是知性,即是見性,即是成佛!從前以為儒傢學問乃事功之學,欲明心性必假佛道,今從知命君子觀之,則學儒又何嘗不能成佛作祖呢?!
  佛道二傢講出傢修道,儒傢是在傢修道,是在傢出傢,出傢修道難,在傢修道乃難上難!此一門徑不離本位而見本地風光,是立地成佛的法門。諸位若看東北農民王鳳儀先生,因篤盡倫常,義赴友難,見性明道的過程,便知吾言之不虛也。
  餘素孤陋寡聞,幸得一讀者推薦,始知蜀中有李裏先生,先生年十四即志於學,並着長衫,遂有長衫先生之名。今年僅而立,然其學已貫通今古,縱橫百傢。丙戌歲,蒙先生不棄,應邀前來廣西中醫學院講學,十日間,先生片紙未攜,侃侃而談,如數傢珍般地道出了數千年中國文化之大義。聽者皆大歡喜,嘆未曾有,餘則暗慶,上蒼悲憫,不喪斯文矣。歲末,先生又以其新著《〈論語〉講義》見示,《論語》乃餘素所喜所讀者,然鑒於其體例,時或夫子獨語,時乃師生答問,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總覺是東榔西斧之言,前後不能相接。今閱先生之文,從《學而》第一句至《堯曰》最後一句,皆能環環相扣,豁然貫通,聖人之義,昭昭然若揭,始知非聖人之言不能相接,乃以湖澤之小,故不能匯江海也。今也,先生之作將付梓,以餘之淺陋,誠不敢以序言,衹因讀先生之書,欣之,喜之,不願獨享,故草此數語,以薦讀者,亦慶聖人之道有所傳也。天不喪斯文歟?天不喪斯文也!
  丁亥孟春劉力紅書於南寧青山序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序三 讀《〈論語〉講義》
序論(1)序論(2)序論(3)學而第一(1)
學而第一(2)學而第一(3)學而第一(4)學而第一(5)
學而第一(6)學而第一(7)學而第一(8)學而第一(9)
學而第一(10)學而第一(11)學而第一(12)學而第一(13)
學而第一(14)為政第二(1)為政第二(2)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