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王維   返回  唐詩鑒賞辭典渭川田傢      劉學鍇 Liu Xuekai

  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希
  田夫荷鋤至,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 悵然吟《式微》。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傢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
  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篇。接着,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詩經》裏的幾句詩:“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詩人癡情地目送牛羊歸村,直至沒入深巷。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傢的樂趣。頓時間,他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不是嗎?麥地裏的野雞叫得多動情啊,那是在呼喚自己的配偶呢;桑林裏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就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田野上,農夫們三三兩兩,扛着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簡直有點樂而忘歸呢。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羨慕又惆悵?所以詩人感慨係之地說:“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其實,農夫們並不閑逸。但詩人覺得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閑逸之感。《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復詠嘆:“式微,式微,鬍不歸?”詩人藉以抒發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竜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讀完這最後一句,纔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麽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於完成那幅田傢晚歸圖,這就失之於膚淺了。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傅如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隴西行送別青溪渭川田傢
春中田園作新晴野望夷門歌隴頭吟
老將行桃源行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酬張少府
送梓州李使君過香積寺山居秋暝終南別業
歸嵩山作終南山觀獵漢江臨泛
使至塞上秋夜獨坐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