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葛剑雄 Ge Jianxiong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才正式成为它的简称,成为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地域范围——中华民国所属的全部领土。
  正因为如此,外界对中国人称谓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即使使用了“中国”或其同义词,也并不意味着与今天中国的概念一致。
  1-2从天下到世界
  由于自夏、商和西周以来,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王都所在对周边地区据有绝对优势,而当时人对东亚大陆以外的情况基本还不了解,或者只了解其落后一面,所以形成了一种王都所在即天下之中,王即是天下主宰的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诗句:“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正是这种观念的写照。
  大致与此同时,学者构想了一种“五服”制度:“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尚书·禹贡》。有关《禹贡》的成书年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至迟不晚于战国后期,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形成时间不一,从“五服”说与“九州”说的比较可以肯定,前者形成的时间更早。根据这一结构,在王所居的京城(王畿)以外的土地应该分为四方形的五等,每一等的四边宽度都是五百里。由内向外,第一等是甸服(以农业为主的直接统治区),第二等是侯服(诸侯统治区),第三等是绥服(必须加以绥抚的地区),第四等是要服(边远地区),第五等是荒服(蛮荒之地)。这种设想完全脱离地理环境的实际,连后世的儒家学者都觉得无法自圆其说。宋代学者蔡沈就指出:“尧的都城在冀州,冀州的北境加上云中、涿州、易州等地,恐怕也没有二千五百里。即使算到二千五百里,那已到了沙漠旁的不毛之地。东南那些富饶地区都是国家财富和赋税主要来源,却被当作要服、荒服而抛弃。从地势上考察,实在没有办法弄明白。”蔡沈《书集传》:“尧都冀州,冀之北境并云中、涿、易,亦恐无二千五百里。藉使有之,亦缘沙漠不毛之地,而东南财赋所出则反弃于要、荒,以地势考之,殊未可晓。”毫无可行性使这一方案胎死腹中,但方案本身既说明当时地理知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统治者的政治野心也不敢太大。
  至迟到战国后期成形的九州制,假托大禹在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实际上这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政治理想。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实行九州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但只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其中十一个部以州命名,却没有完全采用《禹贡》九州的名称。《禹贡》九州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北至今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东至于海。尽管当时人也知道这一范围并未包括“天下”的全部,但此外已是华夏诸族不屑一顾的蛮荒之地。
  在《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和《吕氏春秋·有始览》中都有各自的“九州”规划,各州的名称与《禹贡》不尽相同,划分的范围也有所差异,但都是当时人天下观念的反映。
  惟一不同的是战国时齐国学者邹衍的大九州说:“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列传》。
  但这种学说并非出于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更多的是出于臆想和推理。比起那种中国就等于天下,除了中国(实际上只是中原)之外就没有文明社会的观点来,大九州学说高明地承认了还存在着不止一个同样发达的人类社会。但恰恰在这一点上又作了实际上的自我否定:由于各州之间都由无边无际的大海阻隔,人民禽兽无法来往,所以这种存在只具有理论和思辨上的意义,而不是对中国有影响的现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