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 》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文選讀 》
第4節:審美的人生
周國平 Zhou Guoping
四、審美的人生
關於《悲劇的誕生》的主旨,尼采後來一再點明,是在於為人生創造一種純粹審美的評價,審美價值是該書承認的惟一價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藝術傢之神"是該書承認的惟一的"神"。他還明確指出,人生的審美評價是與人生的宗教、道德評價以及科學評價根本對立的。(參看《自我批判的嘗試》第5節;《看哪,這人》:《》第1節。)尼采後來提出"重估一切價值",其實,"重估"的思想早已藴含在他早期的美學理論中了。當時他就宣告:"我們今日稱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終有一天要帶到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悲劇的誕生》第19節)後來又指出:"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是人的頽廢形式。相反的運動:藝術。"(《強力意志》第794節)可見,"重估"的標準是廣義藝術,其實質是以審美的人生態度反對倫理的人生態度和功利(科學)的人生態度。
重估一切價值,重點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審美的人生態度首先是一種非倫理的人生態度。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萬物都屬於永恆生成着的自然之"全",無善惡可言。基督教對生命作倫理評價,視生命本能為罪惡,其結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惡感和自我壓抑。審美的人生要求我們擺脫這種罪惡感,超於善惡之外,享受心靈的自由和生命的歡樂。
其次,審美的人生態度又是一種非科學、非功利的人生態度。科學精神實質上是功利主義,它旨在人類物質利益的增殖,浮在人生的表面,回避人生的根本問題。尼采認為,科學精神是一種淺薄的樂觀主義,避而不看人生的悲劇面目,因而與悲劇世界觀正相反對。科學精神惡性發展的後果,便是現代人喪失人生根基,靈魂空虛,無傢可歸,惶惶不可終日。
尼采並不否認道德和科學在人類實際事務中的作用,他反對的是用它們來指導人生。人生本無形而上的根據,科學故意回避這一點,道德企圖冒充這種根據而結果是否定人生。所以,如果一定要替人生尋找形而上的根據,不如選擇藝術。審美的意義是人生所能獲得的最好的意義。
有一個時期,尼采受實證主義影響,表現出揚科學抑藝術的傾嚮(參看《出自藝術傢和作傢的靈魂》)。事實上,在此前後,尼采對於藝術能否賦予人生以根本意義始終是心存懷疑的。他一再談到藝術是"謊言",詩人說謊太多,他厭倦了詩人。但是,問題在於,"倘若人不也是詩人,猜謎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拯救》)所以他不得不求諸藝術。日神精神的潛臺詞是: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緻和樂趣。酒神精神的潛臺詞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審美人生態度的真實含義。
五、醉與強力意志
尼采早期沿用叔本華的"生命意志"概念指稱他心目中的本體世界--那個永恆的生成變化過程,但在理解上與叔本華比較已有積極與消極之別。後來,為了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劃清界限,易名為"強力意志"。"強力意志"實際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過的"生命意志",強調自然界中生命的豐盈、過剩,世界不是一個萬物求生存的消極過程,而是一個萬物求生命力擴展的積極過程。"強力意志"說提出後,尼采在美學中愈來愈把各類審美現象與生命力的強度聯繫起來,在主張審美的人生態度時更加強調人生的力度了。
在尼采後期美學中,"醉"是一個關鍵概念。以前,醉衹是酒神狀態的別名。現在,尼采明確地把日神狀態和酒神狀態都歸結為醉,視為醉的不同類別,確認醉是一切審美行為的心理前提,是最基本的審美情緒。而醉的本質是"力的過剩",是"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是"高度的力感"。(參看《偶像的黃昏》:《一個不合時宜者的漫遊》第8、10節;《強力意志》第800、811節。)由生命力高漲洋溢的醉産生出種種審美狀態。日神的美感是把生命力的豐盈投射到事物上的結果。酒神的悲劇快感更是強大的生命力敢於與痛苦和災難相抗衡的一種勝利感。藝術是改變事物、藉事物來反映自身生命力的豐盈的衝動。藝術傢都是一些生命力極其旺盛的人,受內在豐盈的逼迫,不得不給予。相反,生命力衰竭的人絶無美感,與藝術無緣。尼采得出結論:"'美'的判斷是否成立和緣何成立,這是(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力量的問題。"(《強力意志》第852節)所以,一個人能否對人生持審美的態度,是肯定人生還是否定人生,歸結到底取决於內在生命力的強弱盛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日神與酒神 | 第2節:藝術形而上學 | 第3節:悲劇世界觀 | 第4節:審美的人生 | 第5節:藝術生理學 | 第6節:美與美感1 | 第7節:美與美感2 | 第8節:音樂與詩 | 第9節:藝術傢及其創作 | 第10節: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 | 第11節:藝術的持續發展 | 第12節:日神一切造型力量之神 | 第13節:日神的夢的感應 | 第14節:妖女的淫藥 | 第15節:理解日神文化 | 第16節:夢的類比給我們啓發 | 第17節:個體化的神化 | 第18節:關於自己創作的過程 | 第19節:酒神音樂傢完全沒有形象 | 第20節:阿爾基洛科斯把民歌引進文學 | 第21節:無意志的審美情緒 | 第22節: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傢 | 第23節:歌隊無須乎舞臺 | 第24節:酒神狀態的迷狂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