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声音与愤怒   》 第4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4)      张铁志 Zhang Tiezhi

  不过,此时发现未免为时已晚,无法投入更多时间研究这些音乐理论,只能继续走在我原本的道路上,一面继续研究旨在探索理想政治经济体制的政治学,一面参与种种反抗不义的社会实践。但是看到这许许多多西方音乐人介入政治的故事,又总是让人深深感动,于是开始写关于摇滚乐与政治的一篇篇故事。
  另一个走上音乐文字创作的重大转折点是偶然写成的一篇文章。原本在研究所时我就应邀在政治周刊《新新闻》写些东西,英国黛娜王妃过世时,文化版主编希望我写一篇关于艾尔顿·约翰(EltonJohn)的文章。虽然对于这位老兄兴趣不大,不过,硬着头皮接下来的结果却让我开发了一个新的写作方式:不是写音乐本身的评论,而是通过人物来书写摇滚乐文化的一个侧面,这是我认为当时台湾乐评比较少着墨的面向。这下我开始尝到驾驭文字的快感与探索摇滚乐丰富文化的乐趣。此后又继续在《新新闻》写了几篇音乐文字,虽然不知道读者是谁,但起码让"淘儿"(Tower)唱片官方杂志的《Pass》主编叶云平注意到,于是开始为这个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乐评刊物写稿。我开始和所谓的"乐评圈"沾上边。
  1999年,《新新闻》与MTV音乐台合作一个节目,试图参考美国MTV的"RocktheVote"(详见第十章),结合音乐与政治,我当仁不让跑去参与。案子结束后,又在MTV电视台资深制作人邀请下,为他们撰写一个台湾史上唯一的介绍西洋音乐史的节目。一脚跨入娱乐圈大概是我人生最大的意外,而彼时我还忙着关于台湾民主化与政商关系的硕士论文。于是一边跑图书馆找台湾研究数据,一边去充满俊男美女时尚尖端的MTV拍摄节目,日子在人格分裂的生活中逐渐流逝。
  5.
  除了文字工作,也因缘际会地从事一些连接音乐和政治的战斗。
  第一次的政治经验,不论在台湾音乐史上,甚或是在我自己记忆中,都尘封已久。
  1995年,一位从事政治工作的学长找了我和几个朋友帮当时在野党"总统"初选候选人策划一些吸引年轻人的活动。我们虽然不见得支持这位候选人,但有人出钱让我们玩,何乐而不为?抱着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热情,不为了助选,但希冀用这个活动来集结摇滚、颠覆政治,我们(包括几位本来不认识,现在已是另类文化圈颇负盛名的人物)决定举办一场"轰炸台北--青年文化艺术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1)第2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2)
第3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3)第4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4)
第5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5)第6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6)
第7节:自序·那些愤怒的光影与声音(7)第8节:导读·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变的(1)
第9节:导读·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变的(2)第10节:导读·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变的(3)
第11节:导读·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变的(4)第12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1)
第13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2)第14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3)
第15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4)第16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5)
第17节:导论·摇滚乐是革命的号角还是伴奏(6)第18节:6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1)
第19节:6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2)第20节:6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3)
第21节:6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4)第22节:60年代:摇滚革命的原乡(5)
第23节: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节:华丽摇滚:一场艳美暧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