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徹底破解二十篇謀局之謎:隱藏的論語   》 《論語》今註逐個捉(2)      新燕頓旺 Xin Yandunwang

  第三,對《論語》所涉及的道、天、仁等心性學問,尚欠缺直指功力。
  我們知道,道、天、仁等心性學問,是孔子思想中最深奧難明的部分。《論語》中子貢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若非多年修學儒傢思想且悟性極高者,即便象子貢般善於經營、思辯敏捷,也難理解孔子之仁、道。楊伯峻先生雖精於語言學,博覽群書,卻並非儒傢思想的修行實證者,因此並沒有太多的哲思體驗與我們分享。
    錢穆《論語新解》:戴着腳鐐起舞
  《論語新解》成書於1963年。
  錢穆先生早年是中學老師,自學成材,著作等身,在經、史、子等領域均着力極深,富真知灼見而成一傢之言。他是那種典型的紮根於傳統文化,並為之傾倒的人,浸淫儒傢思想幾十年,身體力行,如琢如磨,所以他的道德人品與其學問一樣,廣為時人尊敬。但是,他也為儒傢思想背負了太多的負擔,顯得拘謹和不合時宜。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儒傢思想被全面否定甚至是給摸黑的時代,人們對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噓聲四起,國內時局又是革命聲浪齊天、城頭王旗變換,謙謙君子之道,庶幾無存。錢穆中年、晚年所居住的香港和臺灣,更是一片紙醉金迷,世人蠅營狗苟,也就難怪乎老先生要作孤獨且倔強的堅守了。
  《論語新解》一書是錢先生出入各註,“異說既多,貴能折中”後的産物,經由他的火眼金睛並與其時代呼應,確實能給我們極大的啓發。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孔子生平事跡的詳細考證,包括:生卒年月、父母、志學、初仕、設教、適齊、適衛、過匡、過宋、仕魯、至陳、至蔡、及晚年居魯等詳細年表,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動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另外,錢先生於各章註解之餘,偶有一兩句感悟,直有畫竜點睛之妙,可說是字字如金!例如《論語·學而第一》中他評論有子一章說:
  仁即人群相處之大道,故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然人道必本於人心,故孟子又曰:“仁,人心也。”本於此心而有此道。此心修養成德,所指極深極廣。由其最先之心言,則是人與人間之一種溫情與善意。發於仁心,乃有仁道。而此心實為人性所固有。其先發而可見者為孝弟,故培養仁心當自孝弟始。孝弟之道,則貴能推廣而成為通行於人群之大道。有子此章,所指淺近,而實為孔門教學之要義。
  以上感觸,確是闡述“仁”內涵之至當至確之語,僅此便知錢先生的國學修為!
  應該說,楊伯峻和錢穆正是可以優勢互補的兩位學者,若能將楊伯峻的語言學修為與錢穆的國學功底相結合,勢必能寫出一部更完美的《論語》新解。的確,比較起來,《論語新解》最大的問題便出在語言上。錢穆在序言裏指出:“……當時力求通俗,專用白話。成稿未及四分一,乃復悔之。……意不如改用文言,惟求平易,較可確切。”可從實際效果看來,平易已不可得,確切更難企及矣。全篇都是半白半文、磕磕絆絆的語言風格,不僅使人讀得吃力,且多數譯句令人難究其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同心出版社
作者簡介序:《論語》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論語》今註逐個捉(1)《論語》今註逐個捉(2)
《論語》今註逐個捉(3)《論語》今註逐個捉(4)《論語》今註逐個捉(5)《論語》今註逐個捉(6)
《論語》今註逐個捉(7)目錄(1)目錄(2)目錄(3)
學以致用(1)學以致用(2)本立而道生(1)本立而道生(2)
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1)真抓實幹才有真纔實學(2)態度决定一切(1)態度决定一切(2)
態度决定一切(3)態度决定一切(4)知人識禮(1)知人識禮(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