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最貧窮國傢衰敗之謎:最底層的10億人   》 第4節:序(4)      保羅·科利爾 Paul Collier

  研究往往像是一種探險。你從一個聽起來不可能回答的問題入手:有多少援助流入到軍事開銷當中?或者,有多少非洲的財富流失到非洲大陸之外?你將如何解答那些問題呢?是去問問每一支第三世界的軍隊從何處獲得軍餉?還是去敲開瑞士銀行的門,讓他們報一下非洲的賬目?有一個能獲得答案的與衆不同的辦法,那就是統計。這種方法的立足點不同於粗淺的影像,後者提供給我們的往往是我們對世界自以為是的瞭解。以起義為例,在其學生時代曾往墻上貼海報的一代人心中,普遍都會想到的影像往往便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海報替我們進行了思考。我們對於最貧睏國傢問題的認識也飽含着種種這樣的影像:不僅僅有高尚的起義者,還有饑餓的兒童、冷酷無情的交易、老姦巨猾的政客。你由此成了這些影像的俘虜,而因為你成了俘虜,我們的政治傢便也成了俘虜,因為他們所做的正是你想要的。所以,在本書中,我將要引領你超越這些影像,有時候我還要打碎它們,而我用以打碎它們的,正是統計上的證據。
  在進行統計分析的工作當中,我仰仗於許許多多年輕合作者們的協助,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會在隨後的章節中出現。其中的一位,安珂·霍芙勒(Anke Hoeffler)主導了這項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我們一起共事了10年,在這場二重奏中我扮演着令人難以容忍的討厭教授的角色,而安珂卻總是能隱忍不發、和氣相對。如果你想要對我們一起工作時的情況得出多少有些誇張的景象,你盡可以勾畫出一個比著名英國偵探劇集當中的摩斯(Morse)和路易斯(Lewis)在一起工作時的情形更糟的景象。就像他們一樣,我們的研究也常常陷入數不清的錯誤開局中。不過,儘管我也像摩斯一樣立足於牛津,可不同於他的是,我是在與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團體一起共事。正如你會猜到的那樣,安珂是德國人。而這個團體中還有瑞典人曼斯、法國人莉薩、愛爾蘭裔美國人斯蒂夫、非洲裔美國人凱茜塞拉利昂人維剋多以及澳大利亞人菲利普。這衹是一個長長名單的一部分,但是你可從中窺得全貌。他們都有着耐心勤懇的工作態度和熟知各種高難技能的頭腦。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本書的誕生,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任何敘述所依據的成果。本書是那種當你將一個個點點都連接起來時,便會顯出的宏幅圖像,衹不過這些點本身之中就包含着故事。儘管這不是一部有關學術研究的著作,我還是你希望一路讀來,會對現代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有一些獨到的體會,並從解决棘手的問題當中獲得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
第3節:序(3)第4節:序(4)
第5節:戰亂陷阱(1)第6節:戰亂陷阱(2)
第7節:戰亂陷阱(3)第8節:戰亂陷阱(4)
第9節:戰亂陷阱(5)第10節:戰亂陷阱(6)
第11節:戰亂陷阱(7)第12節:自然資源陷阱(1)
第13節:自然資源陷阱(2)第14節:自然資源陷阱(3)
第15節:自然資源陷阱(4)第16節:自然資源陷阱(5)
第17節:惡鄰環繞的內陸陷阱(1)第18節:惡鄰環繞的內陸陷阱(2)
第19節:惡鄰環繞的內陸陷阱(3)第20節:錯過的順風船: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最底層10億人(1)
第21節:錯過的順風船: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最底層10億人(2)第22節:錯過的順風船: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最底層10億人(3)
第23節:錯過的順風船: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最底層10億人(4)第24節:錯過的順風船: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最底層10億人(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