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靖康稗史箋證   》 之三      確庵 Que An    耐庵 Nai An

  開封府狀箋證
  ○白札事目
  ▲一、伏詳令旨,契勘見在皇子、親王,告稱二十八人,來目祇是十四人,更羼入濮、燕、越三王,又未詳名、歲,當府難得點驗,就即原目人數,分書詳目,尚漏實幹人,即便遣發此告者過鄧珪,付來親王妃目,的是二十八位,祇是邠王、儀王早先薨逝,燕王、越王的是皇弟,因成二十八數。照對見在皇子,自廢帝外,實二十四人,不盡加封親王,今詳別目。自康王外,實皇子二十三人,近支親郡王七人。
  △靖康紀聞:靖康二年【即金天會五年】二月「十三日……金人移文取親王、帝姬及南班傢屬甚峻,京師官吏一聽而已。」
  宋史捲二四五宗室傳:濮王仲理,乃仁宗兄濮安懿王允讓孫,「靖康初,為安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為近支親王。
  又同前書捲二四六宗室傳:「燕王俁,帝(神宗)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亦近支親王。因徽宗乃神宗第十一子,故無燕王、越王的是皇弟。
  又同前書捲二四六宗室傳:徽宗三十一子,其第十三子為邠王材,「早薨」。其第十三子為儀王樸,此時亦已死去。
  宋史捲二三欽宗紀:靖康二年二月,「以內侍鄧述所具諸王孫名,盡取入軍中。」則「鄧珪」作「鄧述」。
  ▲一、伏奉皇子令旨,帝姬、宗姬依照去目,逐名補送。目詳封號,以免混淆。又由鄧珪奉國相令旨,福金帝姬具詳端的,不得匿隱。契勘帝姬,祇是恭福為亂兵戕害,餘除報明身故,委已遣送無遺。宗姬尚無封號,先遵事目,將七王所出加載親王宗姬目中,遣送訖,自餘歸入近支族姬。先後遣送不入目內,今分詳兩目,酌補名號,外無遺漏。福金帝姬實是正月二十八日歸入蔡京、王黼、童貫遺存傢屬內遣送,原目載趙氏一名的證。因鄧珪傳奉國相令旨,福金是皇子夫人位號,應送皇子寨中,以符名讖。遵依送往,非曾匿隱。自恭福帝姬外,實帝姬二十一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詳上文。據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英宗子吳榮王顥子孝騫,「終寧國軍節度使、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參,奉國軍節度使,改寧武、武勝,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吳榮穆王佖「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楚榮憲王似「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一、伏詳令旨,告稱皇孫十八人,皇孫女三十人,面詢諸王夫人,所說亦符。契勘來目,祇是十六人,顯見不實,速依去目,將應幹皇孫男女搜捕,具目來。契勘一十六人之數,祇是初次遣送,見已節次補送訖,祇是續目寫稱王子、王女,未與前目合符,今具詳目,委已無遺,實太子一人,皇孫十五人,公主一人,皇孫女二十九人。
  △按下文稱「皇孫十六人」、「皇孫女三十人」,蓋並太子諶、柔嘉公主共計。
  ▲一、妃嬪內職,即遵令旨,就依去來名目所載封號或載的名,參互查考,合載一目,餘俟續查,再照開目遣送。今目分為道宗妃嬪一百四十三人,廢帝妃嬪三十八人。
  ▲一、伏詳令旨,應幹親王聘妻及妾,悉數補送;其先匿漏,亦便追尋,詳開的名以備傳喚。契勘親王妻妾,聘妻,惟景王妾曹氏委已身故,自餘先後遣送訖,難再詢索的名,今謹加詳,匯列一目,實皇子,親王妻妾三十四人,近支親王妻妾一十八人。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按下文除「景王妾委已身故」外,徐王妾一人亦身故。
  ▲一、宗室男女,伏遵令旨,就依五王詳開目內,自餘男女,俟得解齊發下。宗正譜牒,照依列目。契勘濮王、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和義郡王、永寧郡王,已依燕、越二王例,附皇子親王目後。令旨開取宗姬八人,即七王女,今別依七王女列目,實二十三人。
  △按濮、燕、越三王已詳上文。據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英宗子吳榮王顥子孝騫,「終寧國軍節度使、晉康郡王。」「平原郡王孝參,奉國軍節度使,改寧武、武勝,封豫章郡王。」神宗子吳榮穆王佖「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楚榮憲王似「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一、伏奉令旨,駙馬八人,人年實幹,所娶帝姬何人,尚有實幹人並速遣發,詳開目來。契勘駙馬,已盡遣發,餘無尚定。遵依列目,實駙馬八人。
  大金(骨盧你移賫勃極烈左皇 子右 )副元帥府契勘來狀,先後遣送皇子二十三人,太子、皇孫十六人,親王七人,駙馬八人,帝妃五人,已安置齋宮壽聖院加恩存恤;嬪禦一百七十六人,帝姬二十一人,公主、皇孫女三十人,親王妻妾五十二人,王女二十三人,隨從奄侍一百四十六人,宮女、侍女八百三十二人,聽候分別貢犒。趙構逋漏未到,趙杞妻曹氏查未身故,疾速根追,並依另指揮,毋得一人一口漏遺。乖誤緻有悔吝。
  下開封府
  大金天會五年二月
  △按趙杞即景王,據下文所列,「景王妾曹郡君已薨」,此雲「查未身故」,蓋得之傳聞。
  ▲皇子二十三人【隨從六十七人】
  鄆王楷二十七歲。
  △按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為徽宗第三子。宋俘記載其天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歿韓州。
  ▲肅王樞二十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五子,天會八年十月歿五國。
  ▲景王杞二十四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六子,天會九年九月生子成章於五國
  ▲濟王栩二十二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七子,天會八年九月生子成鹹於五國。
  ▲益王棫二十一歲,已貶庶人。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八子。
  ▲祁王模二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一子,天眷元年八月十一日歿五國。(按呻吟語作八月十三日)
  ▲莘王植二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二子,天會八年十一月生子成定於五國。
  ▲徐王棣十九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四子,同二帝北遷。
  ▲沂王■〈木咢〉十八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五子。天會十年七月,與駙馬劉文彥(一作彥文)控昏德(即徽宗)左右叛,坐誣,伏誅於五國。
  ▲和王栻十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七子,天會六年九月為其兄趙■〈木咢〉謀害。
  ▲信王榛十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十八子,天眷二年六月十九日歿五國。
  ▲安康郡王楃十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子,天會八年曾生女於五國。
  ▲廣平郡王楗十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一子。
  ▲相國公梴十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三子。據南徵錄匯引毳幕閑談雲:天會五年二月十五日,「建安郡王趙■〈木英〉死,有李浩者,貌似相國,誤拘入齋宮,宋廢主謀遣相國脫走,以浩為代。無隙可走,遂秘建安喪,以相國代■〈木英〉。」然則所謂「相國公梴」,實即李浩。
  ▲瀛國公樾十三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四子,據宋俘記,天會九年四月十八日自戕於五國。
  ▲建安郡王■〈木英〉十三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五子,天會五年二月十五日歿,以其兄趙梴為代,參「相國公趙梴」條箋證。
  ▲嘉國公椅十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六子,天會八年九月歿五國。
  ▲溫國公棟九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七子,天眷三年曾生女於五國。
  ▲英國公橞八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八子。
  ▲儀國公桐七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二十九子,天眷元年生子成茂於五國。
  ▲昌國公柄六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三十子,天會十年十月歿五國。
  ▲潤國公樅五歲。
  △按同前書,其為徽宗第三十一子。
  ▲韓國公相三歲,即小皇子。
  △按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徽宗三十一子,不載其人,然宋俘記有「趙相即韓國公」之記載,似徽宗第三十二子。
  ▲康王構二十一歲,已上帥府。儀王樸十九歲,邠王材二十歲,已薨。另詳前狀,謹再陳敘者。
  △宋史捲二四高宗紀:「諱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朝廷方遣同知樞密院事李梲等使金,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遣宰臣授地,親王送大軍過河。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遂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帝俱。金帥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閑暇。二月,會京畿宣撫司都統製姚平仲夜襲金人砦不剋,金人見責,邦昌恐懼涕泣,帝不為動,斡離不異之,更請肅王……帝始得還……時粘罕、斡離不已率兵渡河,相繼圍京師……閏月……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此雲康王「已上帥府」,蓋指其不在京師,乃在帥府任上。又儀王樸,乃徽宗第十三子,邠王材乃徽宗第十子。
  ▲近支親郡王七人【隨從二十五人】
  濮王仲理四十七歲。
  晉康郡王孝騫三十一歲。
  平原郡王孝參四十五歲,原封豫章,遵令旨作平原。
  和義郡王有奕三十二歲。
  永寧郡王有恭二十六歲。
  △按以上參看上文白札事目一、六條箋證。
  ▲燕王俁四十五歲。
  △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燕王俁,帝(神宗)第十子。」宋俘記:「趙誤即燕王,四起北行,四月十六日,歿都城店。」按二帝北行在靖康二年三月末四月初。
  ▲越王偲四十三歲。
  △同前書:「越王偲,帝(神宗)第十二子。」天會「七年八月歿韓州。」
  ▲帝姬二十一人【使女一百三十二人】
  嘉德帝姬二十八歲,即玉盤。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封德慶公主。改封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宋俘記:「自劉傢寺五起北行,玉盤入蒲蘆虎寨,天眷二年沒入宮,三年十二月歿。」
  ▲榮德帝姬二十五歲,即金奴。
  △同前書:「初封永慶公主,改封榮福。尋改號帝姬,再封榮德。下嫁左衛將軍曹晟。」「自劉傢寺五起北行……金奴入達賚寨,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二年封夫人。」
  ▲安德帝姬二十二歲。
  △同前書:「初封淑慶公主,改封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呻吟語:靖康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德帝姬薨。」按宋俘記,其名為金羅,歿於多昂木寨。
  ▲茂德帝姬二十二歲,即福金。
  △同前書:「初封延慶公主,改封康福。尋改號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製蔡鞗。宋俘記:「自劉傢寺五起北行……福金(天會)六年八月歿於兀室寨。
  ▲成德帝姬十八歲。
  △同前書:「初封昌福公主。改號帝姬,再封成德。下嫁嚮子房。」按宋俘記:其即趙瑚兒,「自劉傢寺五起北行……(天會)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洵德帝姬十八歲,即富金。
  △同前書:「初封衍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洵德。下嫁田丕。」
  青宮譯語:「天會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午,國相左副元帥【名粘沒罕】、皇子右副元帥【名斡離不】命成棣隨珍珠大王【名設野馬,國相長子】、千戶國祿、千戶阿替紀押宋韋妃……富金、嬛嬛兩帝姬……等先至上京……(五月)二十三日抵上京,仍宿毳帳。二十四日,卸裝王邸,王投奏……且乞富金帝姬為妾……六月初七黎明……宣詔官口宣雲,賜帝姬趙富金王妃。」
  ▲顯德帝姬十七歲。
  △同前書:「初封顯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顯德,下嫁劉文彥。」
  按宋俘記:其即趙巧雲……「自劉傢寺五起北行……(天會)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順德帝姬十七歲,即纓絡。
  △同前書:「初封順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順德,下嫁嚮子扆。」
  宋俘記:「八女趙纓絡已嫁,自青城寨七起北行,入雲中禦寨,十五年,歿於五國習古國王寨。」
  ▲儀福帝姬十七歲,即圓珠。
  △宋俘記:「九女趙圓珠……均未嫁。自劉傢寺五起北行,圓珠入兀朮寨。」
  ▲柔福帝姬十七歲,即多富、嬛嬛。
  △同前書:「十女趙嬛嬛即多富,未嫁。自真珠大王寨二起北行……嬛嬛入洗衣院。十三年入蓋天大王寨,遣嫁徐還,皇統元年亡。」
  ▲保福帝姬十六歲。
  △同前書:「十一女趙仙郎……未嫁,歿於劉傢寺寨。」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保福帝姬,追封莊懿。」
  ▲仁福帝姬十六歲。
  △同前書:「十二女趙香雲……未嫁,歿於劉傢寺寨。」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仁福帝姬,追封順穆。」
  ▲惠福帝姬十六歲,即珠珠。
  △宋俘記:「十三女趙珠珠,未嫁。自寶山大王寨三起北行,為王妾。」
  ▲永福帝姬十六歲。
  △宋俘記:「十四女趙佛寶……未嫁。自劉傢寺五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賢福帝姬十六歲。
  △宋俘記:「十五女趙金兒……未嫁。歿於劉傢寺寨。」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賢福帝姬,追封衝懿。」
  ▲寧福帝姬十四歲,即串珠。
  △宋俘記:「十六女趙串珠……未嫁。自劉傢寺五起北行……串珠入額魯觀寨……天眷二年沒入宮,皇統元年封夫人。」
  ▲和福帝姬十二歲。
  △宋俘記:「十七女趙金珠……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令福帝姬十歲。
  △宋俘記:「十八女趙金印……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華福帝姬九歲。
  △宋俘記:「十九女趙賽月……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賽月……皇統元年……封次妃。」
  ▲慶福帝姬七歲。
  △宋俘記:「二十女趙金姑……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金姑皇統元年……封次妃。」
  ▲純福帝姬四歲。
  △宋俘記:「二十一女趙金鈴……自壽聖院四起北行,六年八月入洗衣院。」
  ▲契勘來目,尚有崇德帝姬,金仙即徵福帝姬,壽福帝姬,三金即敦福帝姬,熙福帝姬,恭福即小金帝姬,亦即小帝姬,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崇德帝姬,初封和慶公主,改封崇福。尋改帝姬號。下嫁左衛將軍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悼穆帝姬,初封徽福公主,改號帝姬。薨,追封悼穆。」則「徵福」乃「徽福」之誤。「敦淑帝姬,初封壽福公主。薨,追封涇國。及改帝姬,追封敦淑。」疑壽福帝姬當指其人。「熙淑帝姬,初封熙福公主。薨,追封華國。及改帝姬,追封熙淑。」疑熙福帝姬即其人。「恭福帝姬生纔周晬,金人不知,故不行。建炎三年薨,封隋國公主。」按有關恭福之記載,此處顯誤,其名既列於名單,金人安得不知?然當時「生纔周晬」,當是事實。又公主傳無號「敦福帝姬」者,疑有誤記。
  ▲皇孫十六人【隨從三十六人】
  太子諶十歲。
  △宋史捲二四六宗室傳:「欽宗皇太子諶,朱皇后子也。政和七年生,為嫡皇孫,祖宗以來所未有,徽宗喜……靖康元年,遷檢校少保、昭慶軍節度使、大寧郡王。尋進檢校少傅,寧國軍節度使。四月,詔立為皇太子……已而北雲。」
  ▲太郎十歲,鄆王長子。金郎七歲,鄆王三子。
  玉郎四歲,鄆王四子。元寶郎七歲,肅王長子。
  佛郎二歲,肅王次子。頑頑三歲,景王子。
  金規四歲,濟王三子。金男二歲,濟王四子。
  菩薩保三歲,益王子。寶郎四歲,邠王嗣鄆王五子。
  一郎三歲,莘王長子。鬍郎二歲,莘王次子。
  黑郎九歲,儀王嗣鄆王次子。 蝶哥郎六歲,儀王嗣濟王次子,即蝶古。
  佛保二歲,徐王子。
  △宋俘記:「孫十五人(按不計太子諶,故云十五),太郎,金、玉郎,元寶郎,佛郎,頑頑,金規,金男,菩薩保,寶郎,一郎,鬍郎,黑郎,蝶哥,佛保均自齋宮四起北行。寶郎道歿。」
  ▲契勘來目,寶郎、黑郎、蝶古均兩見。濟王長子金羅已薨,用得二十人。謹再陳敘者。
  ▲皇孫女三十人【使女六十一人】
  柔嘉公主七歲。
  △宋俘記:「長子重昏侯趙桓即靖康帝……先有子諶、女柔嘉。入國後生子二……」又云:「柔嘉即公主,先入齋宮。諶七起北行,柔嘉三起北行,均隨至五國。」
  ▲鄆大宗姬八歲。鄆二宗姬七歲。鄆三宗姬七歲。
  鄆四宗姬六歲。鄆五宗姬四歲。鄆六宗姬二歲。
  肅大宗姬六歲。肅二宗姬二歲。景大宗姬七歲。
  景二宗姬三歲。濟大宗姬六歲。濟二宗姬五歲。
  濟三宗姬五歲。濟四宗姬四歲。濟五宗姬三歲。
  濟六宗姬三歲。濟七宗姬二歲。康大宗姬四歲。
  康二宗姬四歲。康三宗姬三歲。康四宗姬二歲。
  康五宗姬二歲。益大宗姬三歲。祁大宗姬三歲。
  祁二宗姬一歲。莘大宗姬三歲。莘二宗姬二歲。
  徐大宗姬二歲。徐二宗姬一歲。
  △宋俘記:「孫女二十九人(按不計柔嘉公主,故云二十九人),濟二、濟四、濟五、濟六、濟七、康三、康四、康五、祁一、祁二、莘一、莘二、徐一、徐二均歿於壽聖院及途次。鄆一、鄆二、鄆三、鄆四、康一即佛佑、康二即神佑均二起北行,入洗衣院。肅一、肅二即玉嬙、景一、景二即含玉、益一即虎頭,均五起北行。玉嬙入宮,封夫人,晉帝姬。含玉嫁韓昉子,虎頭嫁剋錫子。鄆五、鄆六、濟一、濟三歿於水。」
  ▲道宗妃嬪一百四十三人【宮女五百單四人】
  喬貴妃四十二歲。
  △宋史捲二四三後妃傳:「喬貴妃,初與高宗母韋妃俱侍鄭皇后,結為姊妹,約先貴者毋相忘。既而貴妃得幸徽宗,遂引韋氏,二人愈相得。二帝北遷,貴妃與韋氏俱。」
  ▲崔淑妃三十六歲,已貶庶人。
  △宋史捲二四三後妃傳:劉貴妃薨,「帝悼之甚,後宮皆往唁,帝相與啜泣。崔妃獨左視無戚容,帝悲怒,疑其為厭蠱。卜者劉康孫緣妃以進,喜妄談休咎,捕送開封獄。醫曹孝忠侍疾無狀,合內侍王堯臣坐盜金珠及出金明池遊宴事,並鞫治。獄成,同日誅死。遂廢崔妃為庶人。崔生漢王椿及帝姬五人云。」同書捲二二徽宗紀:宣和四年「秋七月己未,廢貴妃崔氏為庶人。」
  ▲王德妃三十五歲,已封貴妃。
  △呻吟語:靖康二年六月「初四日,王貴妃薨。」按其人後妃傳無載。
  ▲韋賢妃三十八歲。
  △宋史捲二四三後妃傳:「韋賢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侍禦。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纍遷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進封竜德宮賢妃,從上皇北遷。建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后……帝以後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王倫使回,言金人許後歸……(紹興)十二年四月,次燕山……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二十九年,太後壽登八十……九月,得疾……俄崩於慈寧宮,謚曰顯仁。」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妻五人:鄭皇后、喬貴妃、崔淑妃、王貴妃、韋賢妃,隨入齋宮。韋二起北行,入洗衣院,十三年,遣至五國。餘四起北行。王六月初四日歿燕山,鄭八年九月初五日歿五國,喬、崔流五國。」
  ▲以上妃位。
  ▲朱貴儀二十九歲。
  金貴儀十九歲,名秋月。
  金淑儀二十歲,名弄玉。
  裴淑容十九歲,名月裏嫦娥。
  陳淑容十九歲。
  曹順儀三十二歲。
  徐順容二十一歲,名散花。
  周順容二十五歲。
  林婉儀二十三歲,名月姊,即林美人。
  王婉容二十九歲,名月宮。
  任婉容二十一歲,名金奴。
  閻婉容十九歲。
  朱昭儀十八歲,名素輝。
  餘昭容二十五歲,名羞花。
  王昭容二十四歲,名三寶奴。
  林昭容二十歲,名菱香。
  李昭容十九歲。
  鄭昭媛二十一歲,名媚娘。
  蔣修儀四十一歲。
  陸修儀二十一歲,名嬌奴。
  毛修容三十二歲。
  黃修容二十歲,名寶琴,即琅玡夫人。
  陳修媛二十八歲。
  蕭修媛十九歲,名金奴。
  左充儀二十一歲。
  申充儀十九歲,名觀音。
  秦充容二十九歲。
  劉充容二十歲,名新劉娘。
  奚充媛二十四歲。
  江充媛二十歲,名南春。
  席充媛十八歲,名珠珠,即席美人。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妾三十一人先入青城寨。金弄玉、陳嬌子、月裏嫦娥、申觀音移居額魯觀寨。金秋月、朱素輝、左寶琴、新劉娘移居蕭慶寨。李珠媛、蕭金奴、席珠珠移居葛思美寨。朱桂林、曹柔、周鏡秋、徐散花、林月姊、王月宮、閻寶瑟、任金奴、林菱香、餘羞花、王三寶奴、鄭媚娘、蔣敬身、陸嬌奴、毛朱英、黃寶琴、陳大和、秦懷珊、奚巧芳、江南春均四起北行。至五國後,任金奴生子一;閻寶瑟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歿,生子一;鄭媚娘生子檀。」
  ▲以上嬪位。
  ▲新王婕妤二十二歲。
  小王婕妤二十歲。
  奚婕妤十七歲,名拂拂。
  裴婕妤十八歲,名寶卿,即奉國夫人。
  管婕妤十九歲,名芸香。
  謝婕妤十九歲,名詠絮。
  江婕妤十七歲,名鳳羽。
  邱婕妤二十一歲,名巧雲,即邱貴人。
  劉婕妤十八歲,名蜂腰,即劉美人。
  郭婕妤十九歲,名小奴,即郭夫人。
  劉婕妤十九歲,名菊仙,即平國夫人。
  閻婕妤十九歲,名月媚,即三水夫人。
  朱才人十八歲,名柳腰。
  莫才人十八歲,名青蓮。
  葉才人十九歲,名小紅。
  周才人二十二歲,名春桃。
  曹才人十九歲,名小佛奴。
  李才人二十八歲,名鐵笛。
  狄才人十九歲,名金奴。
  邵才人十八歲,名元奴。
  方纔人二十歲,名朝雲。
  邢才人十八歲,名心香,即邢夫人。
  姚才人二十歲,名小嬌奴,即姚夫人。
  羅才人二十歲,名醉楊妃,即羅夫人。
  程才人十八歲,名雲仙,即程夫人。
  高才人二十一歲,名曉雲,即南徐夫人。
  金才人二十一歲,名小金雞。
  邢貴人二十二歲,名小金。
  盧貴人十九歲,名裊裊。
  周貴人十八歲,名河南。
  景貴人十七歲,名櫻桃。
  何貴人二十四歲,名羞金。
  辛貴人十九歲,名香奴。
  衛貴人十七歲,名佛面,即衛美人。
  徐美人十九歲,名癸癸。
  朱美人二十一歲,名鳳雲。
  馮美人十九歲,名寶玉兒。
  芮美人二十歲,名春雲。
  曹美人二十二歲,名串珠。
  顧美人二十一歲,名貓兒。
  俞美人十七歲,名小蓮。
  福國邢夫人十八歲,名佛迷。
  華國李夫人二十一歲,名春燕。
  衛國顧夫人二十三歲,名福雲。
  順國王夫人十七歲,名杏林。
  定國李夫人十八歲,名醉仙桃。
  景國張夫人二十四歲,名小花。
  徐國邢夫人十七歲,名柳姊。
  益國劉夫人二十一歲,名百哥。
  榮國韋夫人二十四歲,名月姑。
  許國劉夫人二十一歲,名鴛鴦。
  紀國顧夫人十八歲,名小郎。
  魯國徐夫人十九歲,名春羅。
  鄒國吳夫人二十三歲,名富奴。
  慎國任夫人十八歲,名蕙卿。
  承國吳夫人二十歲,名端姑。
  鉅鹿朱夫人二十二歲,名燕姑。
  平原劉夫人十八歲,名春芳。
  會稽謝夫人十七歲,名三奴。
  河間劉夫人二十二歲,名月奴。
  榆林任夫人十六歲,名玉桃。
  陳留吳夫人十七歲,名阿奴。
  壽陽李夫人十九歲,名巧郎。
  清河張夫人二十一歲,名月仙。
  三原王夫人二十二歲,名賽蓮花。
  江夏黃夫人十九歲,名觀音奴。
  康平王夫人十九歲,名金姑。
  榮陽張夫人十九歲,名花媚。
  河內鄭夫人十六歲,名佛保佑。
  宏農楊夫人十九歲,名春鶯。
  太原王夫人十七歲,名紅奴。
  南陽王夫人十九歲,名貓兒。
  王夫人十九歲,名月奴。
  紀夫人十七歲,名男郎。
  陳夫人十九歲,名桃花。
  鄭夫人十九歲,名巧巧。
  楊夫人十九歲,名吉保。
  芮夫人十七歲,名二南。
  葉夫人十九歲,名金姑。
  惲夫人十九歲,名花雲。
  曹夫人十九歲,名大姑。
  劉夫人二十一歲,名阿奴。
  黃夫人二十一歲,名朱紅。
  褚夫人十八歲,名醉觀音。
  陽夫人十七歲,名三姑。
  潘夫人十八歲,名玉兒。
  文夫人二十二歲,名楊妃。
  嚮夫人二十一歲,名岫雲。
  荀夫人十八歲,名玉虎兒。
  李夫人十九歲,名雙飛。
  張夫人二十四歲,名貝姑。
  薑夫人十九歲,名銀鈴。
  費夫人十九歲,名蘭姑。
  霍夫人二十一歲,名小鳳。
  江夫人十七歲,名和姑。
  鐘夫人二十歲,名大寶佛。
  喬夫人二十二歲,名瑞芳。
  彭夫人二十一歲,名佛哥。
  曾夫人十九歲,名四面笑。
  瀋夫人十九歲,名金男。
  田夫人十九歲,名倩雲。
  章夫人二十一歲,名好郎。
  何夫人二十歲,名青鳳。
  梁夫人二十一歲,名溫和。
  孫夫人十九歲,名星奴。
  馬夫人十八歲,名蘭秀。
  於夫人十七歲,名一剪紅。
  王夫人二十歲,名翦雲。
  契勘來目,一人兩見者已參合本名下。自餘劉安妃、曹淑儀、褚婉儀、徐婉容、劉昭儀、蔣昭媛、黃金娥【曾封淑儀】、褚才人、馮貴人、李美人、應國夫人平氏、淮南夫人嚴氏、河東夫人席氏、顧夫人、卜夫人、呂夫人、唐夫人、巴夫人、司馬夫人、段夫人、鄒夫人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昏德(按即徽宗)「寵婢封婕妤、才人、貴人、美人者四十一人,先入青城寨,隨行入劉傢寺寨,五起北行。曹小佛奴移居葛思美寨。至燕山後,新王婕妤、小王婕妤、周春桃、狄金奴、邵元奴歸昏德。新王、周、狄、邵六年春各生子女一,均隨至五國,餘三十五人居燕山禦寨。八月,至上京後,奚拂拂、裴寶卿、管芸香、謝吟絮、江鳳羽、劉蜂腰、劉菊山、閻月媚、朱柳腰、俞小蓮入洗衣院。莫青蓮、葉小紅、李鐵笛、邢心香、姚小嬌、羅醉楊妃、程雲仙、高曉雲、小金雞、邢小金、盧裊裊、周河南、景櫻桃、何羞金、辛香奴、徐癸癸、朱鳳雲、馮寶玉兒、芮春雲、曾串珠、顧貓兒入斜也、訛裏朵、達賚、闍母、希尹、兀朮及諸郎君寨。邱巧雲、郭小奴、方朝雲、衛佛面道歿。」
  同書又云:「婢封夫人者六十七人,先入青城寨。李春燕歸張邦昌為後。陳桃花、楊春鶯、郭佛迷、曹大姑歸真珠大王寨。鄭佛保、謝三奴、任玉桃、吳阿奴歸寶山大王寨。霍小鳳、何青鳳入高慶裔寨。鄭巧巧、張小花入俞覩寨。王貓兒、劉百古、章好郎、孫心奴入兀室寨。費蘭姑、吳富奴、朱燕姑、劉鴛鴦入婁宿寨。瀋金男、馬蘭廋入劉思寨。韋月姑、張貝姑、衛福雲、劉阿奴、文楊妃、王賽蓮、劉月奴、喬瑞芳、黃朱紅、張月仙、嚮袖雲(按一作岫雲)、彭佛哥、梁溫和、王翦雲、吳端姑、鐘大寶、王月奴、楊吉保、葉金姑、惲花雲、張花媚、王金姑、李巧郎、黃觀音、李雙飛、薑銀鈴、徐春羅、曾四面、田倩雲、李仙桃、荀玉虎、顧小郎、褚觀音、潘玉兒、任蕙卿、劉春芳、王紅奴、芮二南、王杏林、紀男郎、湯三姑、邢柳姊、汪(按一作江)和姑、於一剪紅均七起北行。道歿十一人,餘入雲中禦寨。」
  ▲少帝妃嬪三十八人【宮女五十三人】
  朱慎德妃十八歲。
  △宋俘記:重昏(按即欽宗)「妻二:朱後、朱慎德妃。先入齋宮,三起北行,四月十八日抵燕山,館愍忠祠。
  七月,與重昏會。十月,隨昏德流徙……五國。」
  ▲鄭才人十七歲,名慶雲。
  韓才人十八歲,名靜。
  劉才人十五歲,名月娥。
  盧才人十七歲,名順淑。
  何才人十六歲,名鳳齡。
  狄才人十五歲,名玉輝。
  戚夫人二十歲,名玉。
  鄭夫人十九歲,名月宮。
  蔣夫人十六歲,名長金。
  鮑夫人十九歲,名春蝶。
  △宋俘記:「妾封才人、夫人者十人,先入青城寨。劉月娥、何鳳齡、鄭月娥、薛長金(按薛一作蔣)入真珠大王寨。盧順淑、戚小玉(按一無小字)、韓靜觀(按一作韓靜)、鮑春蝶入寶山大王寨。鄭慶雲、狄玉輝三起北行,至燕山,歸重昏,隨流五國。」
  ▲朱內宰二十一歲,名淑媛。
  田副宰十九歲,名蕓芳。
  曹內史十九歲,名妙婉。
  卜內史十九歲,名女孟。
  席內史十六歲,名進士。
  程內史十七歲,名巧。
  俞內史十八歲,名玩月。
  黃內史十六歲,名勤。
  徐尚儀二十一歲,名金玉。
  許尚儀十六歲,名春雲。
  周尚服十六歲,名男兒。
  徐尚服十八歲,名寶蓮。
  何尚食十九歲,名紅梅。
  楊尚食十六歲,名調兒。
  方尚寢十七歲,名芳香。
  陳尚寢十七歲,名文婉。
  瀋尚功十九歲,名知禮。
  葉尚功十八歲,名壽星。
  華宮正二十四歲,名正儀。
  呂使令十八歲,名吉祥。
  褚使令十七歲,名月奴。
  駱使令十五歲,名蝶兒。
  顧使令十五歲,名頑童。
  芮使令十五歲,名秀。
  嚴使令十四歲,名鶯簧。
  薑使令十四歲,名田田。
  衛使令十三歲,名貓兒。
  朱內宰以下未封夫人,是與來目兩歧。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婢封內職者二十七人,先入青城寨。曹妙婉、卜女孟、席進士、程巧、俞玩月、黃勤歿於水。衛貓兒自刎。徐寶蓮、薑田田病歿。顧頑童、芮秀、嚴鶯簧入寶山大王寨。楊調兒、陳文婉敕賜真珠大王。朱淑媛、田蕓秀、徐鈺(按一作金玉)、許春雲、周南(一作周男兒)、何紅梅、方芳香、沉知禮、葉壽心(按一作壽星)、華正儀、呂吉祥、褚月奴、駱蝶兒三起北行、入洗衣院。」
  ▲皇子妃三十四人【使女一百單七人】
  鄆府朱夫人十七歲,繼妃。
  裘郡君二十一歲。
  石郡君二十二歲。
  劉郡君十九歲。
  石郡君十八歲。
  肅府任夫人二十四歲。
  餘郡君十九歲。
  餘郡君十七歲。
  景府田夫人二十三歲。
  馬郡君十六歲。
  濟府曹夫人十九歲,繼妃。
  王郡君十九歲。
  符郡君十八歲。
  馬郡君十八歲。
  康府邢夫人二十二歲。
  田郡君十九歲。
  薑郡君十七歲。
  益府周夫人二十二歲。
  周郡君十七歲。
  邠府徐夫人十八歲,聘定。
  祁府曹夫人十九歲。
  高郡君十七歲。
  莘府嚴夫人二十歲。
  褚郡君十八歲。
  儀府陸夫人十九歲,聘定。
  徐府王夫人十九歲。
  沂府梁夫人十八歲。
  和府李夫人十七歲,聘定。
  信府羅夫人十六歲,聘定。
  安康郡府田夫人十五歲,聘定。
  康平郡府高夫人十四歲,聘定。
  相國府韓夫人十四歲,聘定。
  瀛國府朱夫人十四歲,聘定。
  建安郡府孔夫人十四歲,聘定。
  契勘原目,徐王妾一人,已薨;景王妾曹郡君已薨。餘無漏匿。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媳九人、聘媳十人(按狀所列,當作媳十人、聘媳九人)、庶媳十五人。自盡劉傢寨者一:王氏;歿於青城寨者一:羅大姑。二起北行者五:朱鳳英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邢[秉]懿封建炎宋國夫人,天眷二年六月歿;□□□□□□□□田春羅六年四月歿洗衣院;薑醉妹(按一作醉媚)封紹興郡夫人;徐聖英敕賜真珠大王為妾。三起北行者一:孔令則,入寶山大王寨,八年,敕配偽建安郡王趙梴。自劉傢寨五起北行者二十八:田靜珠、周瑜、高仲賢、嚴善均十三年自洗衣院遣至五國;任二姑、曹三保、王延玉、田鳳儀、朱針仙勻歿洗衣院;餘英珠入闍母寨;馬舞蝶入固新寨;符鶯奴入蒲蘆虎寨、曹二姑入額魯觀寨;褚紅雲入阿懶寨;陸正姑入斡本寨;陶芳姿入達賚寨;梁春先入都元帥斜也寨;李舜英入兀室寨;高巧姝入訛裏朵寨;韓氏勑配偽相國公李浩為妾;裘冶、石傢奴、劉三福、石吉祥、曹千人愛、王金英、馬纓頭、周瑾均無考。」
  ▲親王妃一十八人【使女三十六人】
  濮府劉夫人四十六歲。
  周郡君十八歲。
  晉康郡府
  朱郡君二十八歲。
  平原郡府劉夫人四十四歲。
  朱郡君二十四歲。
  喬郡君二十歲。
  王郡君十九歲。
  陸郡君十七歲。
  和義郡府。
  林郡君二十六歲。
  毛郡君十七歲。
  永寧郡府林夫人十九歲。
  陳郡君十九歲。
  羅郡君十八歲。
  燕府郭夫人四十六歲。
  王郡君十九歲。
  葉郡君二十一歲。
  越府陸夫人三十二歲。
  陳郡君二十四歲。
  契勘原目,晉康郡王、和義郡王夫人並先薨逝。謹再陳敘者。
  △宋俘記:燕王趙俁「妻妾郭氏四起北行,至五國。王柳姑、葉三郎五起北行,入洗衣院。」越王趙偲「妻妾陸氏四起北行,歿韓州。陳大眉五起北行,歿燕山禦寨;陳細眉入洗衣院。和義郡王趙有奕「妻妾林靈好、毛久香自青城寨七起北行,靈好歿於道……」按宋俘記下殘,他人無考。
  ▲王女二十三人【使女三十九人】
  燕五宗姬十六歲,即巧蓀。
  燕六宗姬九歲。
  燕七宗姬六歲。
  燕八宗姬四歲。
  越二宗姬十八歲,即添香。
  越三宗姬十五歲,即檀香。
  越六宗姬七歲。
  濮三宗姬十五歲,即玉屏。
  濮五宗姬四歲。
  晉康大宗姬十六歲,即紅雲。
  晉康四宗姬七歲。
  平原六宗姬十五歲,即蕓姑。
  平原八宗姬十四歲,即蓮姑。
  平原九宗姬十二歲。
  平原十一宗姬七歲。
  平原十宗姬十歲。
  平原十二宗姬六歲。
  平原十五宗姬三歲。
  和義大宗姬十五歲,即琪花。
  和義三宗姬四歲。
  永寧大宗姬十歲。
  永寧二宗姬八歲。
  永寧三宗姬二歲。
  △宋俘記:燕王趙俁「女巧申(按狀作巧蓀)……五起北行。次女、三女、四女、長孫女、次孫女均四起北行。有名飛燕者見在宮,皇統二年封次妃。」越王趙偲「長女添香、次女檀香均五起北行。檀香入宮,封夫人……」按宋俘記下殘,他人無考。
  ▲駙馬八人【隨從十二人】
  曾夤二十八歲,尚嘉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宋會要帝係八之五六:「以故相曾公亮四世孫侄進士夤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嘉德帝姬。」按「曾」或作「曹」,誤。
  ▲曹晟二十四歲,尚榮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榮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曹晟。」
  宋會要帝係八之五五:政和「五年九月十日,以光祿卿曹調男晟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榮德帝姬。」
  ▲宋邦光二十二歲,尚安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安德帝姬……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
  宋會要帝係八之五五: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以故西頭供奉官宋景孫邦光為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選尚安德帝姬。」
  ▲蔡鞗二十一歲,尚茂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茂德帝姬……下嫁宣和殿待製蔡鞗。」
  宋會要帝係八之五五:政和「八年三月十六日,以太師魯國公蔡京男鞗為朝散郎、宣和待製、充駙馬都尉,尚康福帝姬。」按康福即改封茂德前之封號。
  ▲嚮子房十八歲,尚成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成德帝姬……下嫁嚮子房。」
  ▲田丕十八歲,尚洵德。
  △同前書:「洵德帝姬……下嫁田丕。」
  ▲劉文彥十八歲,尚顯德。
  △同前書:「顯德帝姬……下嫁劉文彥。」
  宋會要帝係八之三九:「顯德公主,大觀四年七月封顯福公主,政和三年閏四月改封帝姬,宣和七年八月改封顯德,下嫁劉文彥。」
  ▲嚮子扆十七歲,尚順德。
  △宋史捲二四八公主傳:「順德帝姬……下嫁嚮子扆。」
  宋會要帝係八之三九:「順德公主,政和元年三月封順福公主,三年閏四月,改封帝姬。靖康元年七月,改封順德,以其將下降嚮子扆故也。」
  ▲大金(骨盧你移賚勃極烈左皇 子 右)副元帥府指揮:
  契勘二庶人誓約,願獻犒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先續過納金二十四萬七千六百兩,用情準四萬九千五百二十錠;銀七百七十二萬八千兩,準一百五十四萬五千六百錠。不欲照五十兩一錠舊例,所縮已多。是依庶人續約,準折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具詳別幅。仍縮金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八十錠、銀八十七萬一千三百錠。限五日內盡數津納,如仍隱匿延稽,當府即縱兵大索,毋貽悔吝,須議指揮。
  右下開封府準此。
  大金天會五年三月十四日。
  ○別幅
  ▲契勘庶人手允事目:
  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
  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
  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
  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
  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
  良傢女一人準銀一百錠。
  照對先續申狀遣解人數,左司申驗名册,汰除不入寨者,未應計數,自餘見在及汰還名口,用情統計:
  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準金一千錠,得金一十三萬四千錠,內帝妃五人倍益。
  嬪禦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禦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準金五百錠,得金二十二萬五千五百錠。
  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準金二百錠,得金二十四萬八千二百錠。
  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單四人,宗婦二千單九十一人,人準銀五百錠,得銀一百五十八萬七千錠。
  族婦二千單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準銀二百錠,得銀六十六萬四千二百錠。
  貴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準銀一百錠,得銀三十三萬一千九百錠。
  都準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
  △宋史捲三五七梅執禮傳:「金人圍京都,執禮勸帝親徵,而請太上帝後、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質天子,邀金帛以數百千萬計,曰:『和議已定,但所需滿數,則奉天子還闕。』執禮與同列陳知質、程振、安扶皆主根索,四人哀民力已睏,相與謀曰:『金人所欲無藝極,雖銅鐵亦不能給,盍以軍法結罪,儻窒其求。』而宦者挾宿怨,語金帥曰:『城中七百萬戶,所取未百一,但許民持金銀換粟麥,當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而梟其首,時靖康二年二月也。」
  南徵錄匯:天會四年【宋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蕭慶奉二帥命,與宋臣吳幵、莫儔等議定事目,令少帝押為據:
  一、準免道宗北行,以太子、康王、宰相等六人為質,應宋宮廷器物充貢。
  一、準免割河以南地及汴京,以帝姬兩人,宗姬、族姬各四人,宮女一千五百人,女樂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藝三千人,每歲增銀絹五百萬疋兩貢大金。
  一、原定親王、宰相各一人,河外守臣血屬全速遣送,準俟交割後放還。
  一、原定犒軍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須於十日內輸解無缺。如不敷數,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見秘錄、隨筆。】」
  南徵錄匯耐庵校語:「初十日,王妃、帝姬九人下,李本雲;獨一婦不從。二太子曰:『汝是千錠金買來,敢不從?』婦曰:『誰所賣?誰得金?』曰:『汝傢太上有手敕,皇帝有手約,準犒軍金。』婦曰:『誰須犒軍誰令抵準,我身豈能受辱。』二太子曰:『汝傢太上宮女數千,取諸民間,尚非抵準?今既失國,汝即民婦,循例入貢,亦是本分。況屬抵準,不愈汝傢徒取。』婦語塞氣恧……」三朝北盟會編捲七三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乙酉所引朝野僉言、避戎夜話雲,粘罕、斡離不遣書來索金銀表段犒軍,以書榜於市:
  骨盧你移賚勃極烈左副元帥謹致書於大宋皇帝:提師遠涉,惟賴金銀犒設軍兵。近日差官入京城檢視府庫藏積,絹一色,約有一千四百萬匹於內,準備犒賞,所須一千萬匹。今承來示搜尋深意,恐似防再索,假以為辭,於理未安。初破城時,本議縱兵,但緣不忍,以致約束。今欲犒賞諸軍,議定合用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段子、衣絹數不限。官私望早依數應副,且見在庫絹,雖見有餘,惟取所須之數,金銀段子亦依所須,之外亦必不取。纍承示諭,金帛豐耗,驗今所諭,似謬前言,且冀亮悉,無多浮辭。專奉書啓達不宣,謹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附錄諸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