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世界王牌特種部隊實錄 》
第4節:英國特種部隊(4)
王軍校 Wang Junjiao
斯特林仔細研究了北非的地圖。他發現這裏的戰場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部沿海的狹長地帶上,而嚮南廣袤的沙漠卻被軍事傢們忽略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大部隊是無法穿過這一地區的。斯特林想,這片空曠地帶不正可以是小股特種部隊活動的天堂嗎?設想讓一支小分隊穿過沙漠,繞到敵後破壞敵軍的戰略設施,豈不是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嗎?想到這裏,他急忙把自己的計劃拉出一張單子來。在他的設想中,這支新的特種部隊目標應是破壞敵軍的通信綫路、機場、車庫、補給綫、物資倉庫等;作戰時應盡可能隱蔽、出奇不意,人數也越少越好;部隊的訓練應強化各種入侵方法,諸如傘降、划船和陸路滲透;特種部隊應迅速組建以配合第八軍的反攻等等。有了這麽絶妙的主意,下一步就是要設法得到英軍上層人物的賞識,這對於還是一名下級軍官的斯特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尉終於可以柱着拐杖下地了,他迫不及待地驅車來到新任英軍中東地區總司令剋勞德?奧欽萊剋的指揮部。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門口,謊稱自己忘帶了通行證,想蒙混過關,但哨兵沒有買他的賬。情急之下,斯特林扔掉拐杖,還沒等哨兵反應過來就從柵欄的縫隙中硬擠過去,飛也似的奔進了辦公樓。他推開第一扇門,不由分說就開始兜售自己的計劃,辦公桌後一名少校沒等他說幾句就把他推出了門外。他又闖進了第二扇門。這回他撞上了好運,恰好走進了副參謀長雷爾?裏奇的房間。這時哨兵已經趕到,但副參謀長好歹還是聽明白了眼前這位年輕人嘴裏在說些什麽。副參謀長是個惜纔的人,答應一定會研究斯特林的計劃並把它呈給總司令。
有道是吉人天相。兩天後,25歲的斯特林被提升為上尉,並被授權指揮一支由6名軍官和60名隊員組成的特種部隊,這支隊伍的名稱是:特別空勤旅L分隊。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空勤旅,那不過是達德利?剋拉剋准將杜撰出來嚇唬敵人的,好讓他們相信盟軍在中東地區有一支龐大的空降部隊。
SAS就這麽誕生了,設想出自一個“瘸子”,名字則出自一個“騙子”。
L支隊的第一批隊員大多是斯特林在突擊隊裏的隊友,這些人大多受不了正規部隊中的條條框框,憧憬着新部隊會有不同的風格,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嚴格的紀律和更艱苦的訓練。三個月後,在1分隊的頭一次傘降演習中,就有兩名隊員因傘包在空中沒能打開而墜地身亡。
斯特林把SAS的首次行動定在了1941年11月,目的是為了配合盟軍在這個月即將展開的代號為“十字軍戰士”的反攻。他計劃襲擊沿海替米尼和哥查拉附近的五個機場,以減輕地面進攻部隊將面臨的空中威脅。SAS的隊員將於16日晚,分5組空降至目標區域附近,迅速找到機場並隱蔽起來,等到次日晚間盟軍發動反攻前再下手,炸毀機場上的敵機,然後分別撤至會合地點,由英軍的“沙漠長途分隊”(簡稱LRDG,主要負責偵察和情報搜集)用車輛將他們運送回大本營。
老天爺總是喜歡在節骨眼上跟人開玩笑。天氣預報顯示行動當晚有大風,能見度很低,這對本來就沒有太多空降經驗的L分隊來說是很不利的。但如果取消這次行動,三個月的精心準備就會付之東流,部隊的士氣也會受到影響。在與手下軍官商量後,斯特林决定賭一回。但是,在狂風中掙紮的英軍飛機根本看不清東西南北。一架飛機沒多久就被德軍擊落,還有一架上了當,被使用英語說話的德國地勤人員誘騙降落到了敵人的機場。其他一些隊員得以從另三架飛機上成功完成了傘降,可是他們的運氣也好不到哪裏去。一名隊員後來回憶道:“直到把我們放下來時,飛行員也不能肯定是不是到了預定的位置。當我跳下去後,狂風使我看不到下面,在觸地時我仍蜷着腿,根本沒有做落地的動作。在一陣巨痛後,我發現自己又被大風瘋狂地捲走,一叢荊棘挂住降落傘纔讓我的身體停了下來,這時我纔意識到自己在慌亂中忘了將放傘的搭扣解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央編譯出版社 |
|
|
第1節:英國特種部隊(1) | 第2節:英國特種部隊(2) | 第3節:英國特種部隊(3) | 第4節:英國特種部隊(4) | 第5節:英國特種部隊(5) | 第6節:英國特種部隊(6) | 第7節:英國特種部隊(7) | 第8節:英國特種部隊(8) | 第9節:英國特種部隊(9) | 第10節:英國特種部隊(10) | 第11節:英國特種部隊(11) | 第12節:英國特種部隊(12) | 第13節:英國特種部隊(13) | 第14節:英國特種部隊(14) | 第15節:英國特種部隊(15) | 第16節:英國特種部隊(16) | 第17節:英國特種部隊(17) | 第18節:英國特種部隊(18) | 第19節:英國特種部隊(19) | 第20節:英國特種部隊(20) | 第21節:英國特種部隊(21) | 第22節:英國特種部隊(22) | 第23節:英國特種部隊(23) | 第24節:英國特種部隊(24)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