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释家类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静坐的心身状况
    
南怀瑾 Na Huaijin
  
  为了便于了解“静坐”时有关心理与生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说起。人,为什么想要“静坐”?这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说:“白头归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离世间”,未免太过笼统。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便如上文所说:为了“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有一个目的。
    是谁产生这个目的?那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说:“是心”--这里所谓的心,大约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名词。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静坐”,或者说“静坐”先求“静心”,何以在“静坐”时,反而觉得思虑营营,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思、思想,由生到死,从朝到暮,根本就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是它与生命共同存在成习惯,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这许多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
    其实,这是“静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但是在这里最可能发生的问题,便是当安静的情况来临时,往往便会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觉,自己便进入睡眠的状态。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你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倘使是从心理--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来,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倘使发现心力和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才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前言 | 长生不老确有可能 | 静坐的方法 |  | 静坐的心身状况 | 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 因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  | 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 丹田与脉轮是什么 | 静坐与气脉 |  | 儒佛道三家的静坐姿势 | 七支坐法的形式 |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  |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 盘足曲膝与健康 |  |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 存想与精思 | 安心守窍的方法 |  | 当心守窍的后果 | 守窍与存想的原理 | 守窍与炼气 |  | 什么是气 | 静坐与气的存想 | 人体内部的气机与空气的关系 |   |  
  |   第   I   [II]   [III]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