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細述金瓶梅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      楊鴻儒 Yang Hongru

  早在20世紀初期,鬍適、魯迅、鄭振鐸、孫楷第、吳晗等前輩學者從文學、小說史、明史、寫實成就諸方面對《金瓶梅》作了開創性的研究,他們肯定《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說,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
  《金瓶梅》與《金瓶梅詞話》其實是同一部書,一碼事。不過版本不同而已。版本可分成兩個係統,一是有“東吳弄珠客”序的十捲本《金瓶梅詞話》係統,一是二十捲《金瓶梅》係統,二者的主要不同有四點:
  一、《金瓶梅詞話》保留着大量可唱韻文;《金瓶梅》則基本上將可唱韻文刪去。
  二、《金瓶梅詞話》從景陽岡武鬆打虎開頭,依傍《水滸傳》的痕跡明顯;《金瓶梅》從西門慶熱結十兄弟開頭,獨立性加強。
  三、《金瓶梅詞話》的回目、引首不夠嚴密統一;《金瓶梅》則比較嚴密統一。
  四、《金瓶梅》修補了《金瓶梅詞話》情藝中的明顯破綻,文字上做了加工潤飾。
  兩者皆從《水滸傳》中“武鬆殺嫂”的情節發展而來,把原來的三回書擴大為一百回,變成以描寫西門慶的荒淫無恥生活為主要內容。
  在這裏,讓我們簡單地嚮青年讀者介紹一下有關“詞話”等方面的知識。
  “話本”和“詞話”原是同一藝術形式,話本可以看作是詞話本的簡稱,或者詞話是話本的早期稱呼。話本之“話”就是故事,指的是“說話”藝術。宋元時代說話人(即說書人)演講故事所用的底本,內容有講史的,有講小說的兩大部分,有短篇的,也有淺近文言的等等。迄今人們對“說話”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理解,一般忽視了它唱的一面。現存記載“說話”的最早專著《醉翁說錄》甲集捲一《小說開闢》就說:“吐談萬卷麯和詩。”可見麯和詩本是話本的有機組成部分,麯和詩是話本即詞話的本身重要組成部分。
  “評話”,一稱“平話”,因“說書人”講歷史故事時常夾有評議,故稱。
  “詩話”,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宋元時代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其體製與“詞話”類似。如韻文、散文並用,韻文大部分是通俗的七言詩贊。
  “詞話”,元明時代說唱藝術之一,有說有唱。也有人認為“詞話”即“鼓詞”。長篇有明諸聖鄰的《大唐秦王詞話》等,短篇如《清平堂詞話》。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間詞話刻本十一部,是至今所見最早的詞話刻本。明人創作小說章回中往往夾有詩詞的,亦稱“詞話”。如《金瓶梅詞話》等,其實《金瓶梅》本身原就是有詞有話、有說有唱的一種“說唱藝術”話本。它大約有70萬字的文本都可以證明它是詞話。如果把《大唐秦王詞話》與《金瓶梅詞話》兩相比較,即可看出兩者體裁極為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所以我們認為《金瓶梅》與《金瓶梅詞話》本身內容實際是相同的。
  《金瓶梅》全書內容寫市井惡棍西門慶,遊手好閑,終日和一些幫閑混在一起淫樂,自己有一妻二妾,見了潘金蓮後圖謀通姦,毒害了她的丈夫武大;武鬆報仇,錯殺了李外傳,被刺配孟州,他便趁機娶了潘金蓮。以後他又騙姦了有夫之婦李瓶兒,並收用了潘金蓮的婢女龐春梅。《金瓶梅》即這三個女人名字之合稱。西門慶又賄賂蔡京,做了山東理刑副千戶(即提刑,古代官名,提點刑獄公事的簡稱。明代在各省設提刑按察使;清為提法使、臬司、臬臺)。從此更勾結官府,貪贓枉法,霸占婦女,淫逸無度。李瓶兒與西門慶因為淫欲過度,相繼死去。死後,西門慶的正妻吳月娘因潘金蓮、龐春梅與女婿陳經濟(敬濟)通姦,便把她倆賣了。結果潘金蓮終於被武鬆殺死,龐春梅做了周守備的小妾,亦以淫亂而死。這時,天下大亂,金兵南侵,月娘帶兒子孝哥逃往濟南,經普淨和尚點破,知孝哥乃西門慶托生,便令其出傢。
  這是一部暴露性的小說,它以西門慶的家庭為描寫中心,這個家庭上通文武百官,下連販夫走卒,是當時社會矛盾的集中點的縮影。通過它暴露了晚明社會政治的黑暗、經濟的衰退、生活的腐朽、道德的墮落、風尚的敗壞以及倫理關係的紊亂、矛盾、殘酷等等。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西門慶,他是一個豪商、惡霸、淫棍的集合體,集官場、商場和情場三位一體的典型,無恥、欺詐、剝削、狠毒、貪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犧牲一切人的利益。在他身上體現了統治階級、剝削階級極其醜惡、兇殘、狠毒的本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序 言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1)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2)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2)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1)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2)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3)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4)四 《金瓶梅》是比較難以研究的小說一 版本流傳(1)
一 版本流傳(2)一 版本流傳(3)二 作者之謎(1)
二 作者之謎(2)二 作者之謎(3)二 作者之謎(4)
二 作者之謎(5)一 西門慶二 潘金蓮(1)
二 潘金蓮(2)三 李瓶兒(1)三 李瓶兒(2)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