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的8月,塞北朔漠已經進入深秋,北風捲地,陰雲布滿天空。獵獵旌旗聲中,大隊明軍士兵軍容整肅,簇擁着一部竜輦嚮前行進。誰也不曾想到,翠華寶蓋的竜輦內,竟然放置着一具錫棺,冰冷的錫棺裏,躺着大明王朝的第三代天子永樂皇帝。這是他第五次出師北伐親徵蒙古,不想卻在回師北京的途中,因積勞成疾,於8月12日病逝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境內),享年65歲。六軍在外,皇帝不幸病故,永樂皇帝的左右親信大臣决定封鎖消息,秘不發喪。他們命人收集軍中的錫器熔鑄成棺材,裝殮皇帝,放上竜輦,又殺死了錫匠,每日照例進膳,上書言事一如既往,嚮京師進發。同時,派人快馬密報皇太子,太子派遣皇太孫至軍奉迎。不久,一代雄主的遺體,由皇太孫護送,終於回歸了他所熱愛的京師——北京。
永樂皇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封燕王。十三年(1380年)三月,燕王朱棣帶領兩護衛將士五千七百七十人,離開南京前往他的封地北平(今北京),這年,他整整21歲。北平是故元舊都,更是通往塞外遼東地帶的咽喉重地,退往塞北的蒙古勢力擁衆邊陲,不時窺伺,年輕的親王承擔着為國守邊,“羽翼王室”的重任。他多次參與北方的軍事活動,兩次受命北徵,從這片土地上出發,躍馬彎弓,馳騁疆場,每次都大獲全勝,凱旋而歸。這大大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壯大了他的軍事實力。後來太子朱標、兄長秦王、晉王相繼死去,朱棣在傢族尊序上成為諸王之首,也成為了後來建文皇帝的最大威脅。
朱元璋晚年,由於太子朱標早喪,為了維護統係,册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即位為建文帝。為了削弱藩王的勢力,建文帝一登位就開始削藩政策,一下子削除周、代、湘、齊、岷五王的封號,至使諸王驚恐不安。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這場“靖難之役”足足打了三年多,經過一場場浴血戰鬥,1402年(建文四年)7月,朱棣攻入南京,入正大統,改元永樂。
永樂皇帝是一位有着雄纔大略的君主,儘管他以血腥的手段打擊政敵,殘酷殺戮建文朝臣,使他蒙上了暴君的惡名,但他在位二十二年,在明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頗有作為,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堪稱一代英主。永樂皇帝即位後,繼續執行削藩政策,削奪諸王護衛,鞏固中央集權。他設置內閣,整頓吏治,分派御史巡行天下。建立衛所製,發展軍屯,加強軍事力量。永樂皇帝非常重視農業生産,在位期間,不斷組織規模較大的移民屯田,發給牛、種、車、糧,三年免徵稅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在江南興修水利,疏瀎吳淞,這些措施使明初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海內富庶,每年輸往京師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府縣糧倉中更是堆積如山,以致下層的糧食腐不可食。他加強對周邊的管理,在西南實行“改土歸流”政策,設立貴州布政使司,使之成為省級行政單位。還在西北設立“西北七衛”,管理天山南北以及廣大的西疆地區,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並修築了聯繫內地的驛道,促進了這一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他註意經營東北,設置奴兒幹都司,管轄黑竜江、烏蘇裏江、烏紹河、庫頁島等地,有效地捍衛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他還五次親徵漠北,掃蕩蒙古各部,解除了故元貴族勢力的威脅,維護了多民族國傢的統一。他實行帶有開放色彩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龐大的遠洋艦隊,先後六次出使西洋,成為航海史上的壯舉。在浙江、福建、廣東三布政司設立“市舶司”,負責對外貿易,使前來通好貿易的國傢多達30餘個。還命大學士解縉負責,組織了三千多人的編撰隊伍,編成22937捲的《永樂大典》,輯錄自先秦至明初圖書七八千種,達3億7000萬字,為保存我國的古代文化做出了貢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揮師北平憶徐達(1) | 揮師北平憶徐達(2) | 揮師北平憶徐達(3)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 遷都定鼎說朱棣(2) | 入世異僧姚廣孝(1) | 入世異僧姚廣孝(2) | 朱能地下猶護主(1)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 朱能地下猶護主(3) | 朱能地下猶護主(4)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 風華當年尋鄭和(2) | 黑山迷霧辨剛鐵(1)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 黑山迷霧辨剛鐵(3) | 法海壁畫探李童(1) | 法海壁畫探李童(2) | 法海壁畫探李童(3) | 名祠滄桑祭於謙(1) | 名祠滄桑祭於謙(2) | 名祠滄桑祭於謙(3) | 夢裏登城話阮安(1) | 夢裏登城話阮安(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