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陽光八萬裏:2007年最具實力的散文集   》 第4節:秋椒小燒(1)      古清生 Gu Qingsheng

  擺談茗事,我想,宋朝有一個人是應該提及的,他就是秦檜的曾孫秦鉅。那已經是南宋了,十萬金兵南下,欲圖江南再下杭州。金兵勢如破竹,過黃州,抵羅州,羅州知府李城之正值卸任,又年過七十,時任羅州通判的秦鉅統領三千茶商兵據城抵抗十萬金兵近月,後出懦將開城出逃,金兵方乘虛而入將羅州拿下,秦鉅當即命令部下點燃國庫,自己換了一身白衣白褲蝶般躍入熊熊烈火,以身殉職,十分悲壯。羅州城一夜被摧平,今天的湖北蘄春縣師範學校建在了羅州府遺址上,前年我去,還依稀能辨出護城河,那裏生長有野趣盎然的蓮藕和芡實。宋朝建有五大收集轉運茶葉的商務榷,羅州府為其中之一。那時候,秦鉅年屆四十,正當壯年,文武雙全,因為老秦檜的連累,他雖是才華橫溢,滿懷報國之心,也衹能任一個小官通判。由於秦鉅的抵抗,金兵失去進取江南的最佳時機,南宋後來纔有百年安生,宋史中有《秦鉅傳》一捲,正史中為一小小通判作傳,這是別。關於羅州之戰的細節,秦鉅部下幸存的一本戰時日記有詳細記錄。
  宋朝有趣的人物還有一個也不能省略,他就是宋徽宗趙佶,這個皇帝多才多藝,偏又懸御筆著下一部《大觀茶論》,細到連茶葉工藝也有描述,皇帝寫茶書的事,在中國歷史中大約衹有他一人了,他還寫了一首《宮詞》:
  今歲閩中別貢茶,翔竜萬壽占春芽。
  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傢。
  皇帝大人是說,這一回要跟大臣們一起享用新貢好茶了。不過,他卻獨霸了均窯,把均窯定為官窯,衹給他燒製茶壺杯盞,禁止民間收藏均窯瓷器,這個玩法多少有悖茗苑清境,略顯霸道,大約與宋朝盛行鬥茶有關。鬥,就是要把道理放到一邊去。
  皇帝中間,喜歡茗事的還有康熙和乾隆。康熙給一味野茶“嚇煞人香”取名碧蠃春,使碧蠃春和它的揉製工藝流傳至今,成為十大名茶之一。康熙皇帝也沾了碧蠃春的光,搞得人喝碧蠃春,連帶想起了他,看來題詞真的很重要。據說,竜井茶是因為乾隆皇帝夾入書頁,夾成了扁葉,以後纔統一定型為片茶。乾隆寫過許多描述竜井茶的詩文,他觀察細膩,文筆精雅,合乎他的有文化的皇帝身份。乾隆皇帝最令茗中稱道的是在他八十五歲遜位時,有一個老臣含淚相勸時的對話,臣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答: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當然就是茗中君子了。
  茶起南方,《茶經》載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這麽說,茶的興盛,是從四川開始的,傳北方後,貴族皇室的品茗鬥茶之風,纔大助茗事,相繼讓陶瓷業也興旺起來。“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但終究茶是源於青山幽𠔌,它傳達的是民間情趣,俗世之雅。蘇子曰:欲將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既源於山水,方清待布衣草民。所以茗中茶聯,有廣泛傳播。畫傢鄭板橋的茶聯端是茗中翹楚,他的多數茶聯,有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又多題於茶亭樓閣,為佳茗添香增色不少。“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此聯題於江蘇鎮江焦山吸江樓。“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鬆根煮菜根。”這是四川青城山天師洞的茶聯。鄭板橋的茶聯茶詩,又是以茶言志,或藉茶抒情:“白菜青????糝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黃泥小竈茶烹陸,白雨幽窗字學顔”,“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鬆蘿”。一生都不糊塗的鄭板橋,說是喜歡竹子,難道他不是更喜歡茶嗎?
  ..........................
  秋椒小燒
  秋天的南國,諸多的美麗都可以忽略,譬如那曠野如雪的巴芒,秋水上的紅菱,山岡上的楓樹,歸雁與棲鷺,橙黃一片的晚稻穀,還有暗香浮動的丹桂和岩桂,南竹林與依岸垂柳,此般景色擱到一旁,就到辣椒地裏去收摘秋椒,總是有着無盡的意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節:我心中的梯田第2節:惟有茗者留其名(1)第3節:惟有茗者留其名(2)
第4節:秋椒小燒(1)第5節:秋椒小燒(2)第6節:黲子魚
第7節:味蕾上的故鄉第8節:魚宜三吃(1)第9節:魚宜三吃(2)
第10節:我敬愛的番薯第11節:桑椹(1)第12節:桑椹(2)
第13節:燕坐華榭第14節:土魚的品味報告(1)第15節:土魚的品味報告(2)
第16節:帶着魚去旅行(1)第17節:帶着魚去旅行(2)第18節:遙遠的地衣(1)
第19節:遙遠的地衣(2)第20節:遙遠的地衣(3)第21節:遙遠的地衣(4)
第22節:遙遠的地衣(5)第23節:遙遠的地衣(6)第24節:年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