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北京地理之王謝門庭   》 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佚名 Yi Ming

  工人在進行“燒藍”工序的操作。類似的需人控製溫度的步驟正體現了手工藝生産特性,目前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最大、最老的景泰藍生産廠,各工序仍能保證傳統水平。
  1937年,日本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外銷中斷,琺琅廠陸續倒閉。即使還有作坊開工,其製品也是“十藍九砂”,品質極其低劣。一位曾在海王村舊貨市場擺攤的老人感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那會兒算是絶根了。”
  林徽因的學生、中國第一位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的錢美華大師告訴記者,解放初期,景泰藍生産仍在低矮、昏暗的作坊內完成,産品單一、圖案簡單、色彩單調。為輓救景泰藍工藝,市政府於1950年6月成立了北京市特種工藝品公司。錢美華回憶,1951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清華大學營建係主持成立了一個工藝美術研究小組,林徽因還抱病帶領錢美華等學生深入民間作坊調查研究,從製胎、掐絲、點藍等工序開始,跟老師傅熟悉流程。在林徽因的指導下,美術組還為景泰藍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突破了以往單調的荷花、牡丹圖。特藝公司還在崇文門外喜鵲鬍同3號成立了研究、製作景泰藍的國營特藝實驗廠,將許多散落民間的景泰藍藝人請進廠參加實驗。錢美華說,當時已有幾位老師傅被迫改行拉黃包車了,被請回廠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隨着新産品試製成功,景泰藍“起死回生”。1956年,由42個琺琅作坊合併組成公私合營北京琺琅廠。1958年6月,3個琺琅生産合作社合併成立了北京景泰藍廠,同年改名北京市工藝美術廠。同年10月,國營景泰藍實驗廠並入公私合營北京琺琅廠,成立國營北京市琺琅廠。從此兩個國營大廠開始瞭解放後景泰藍的“康乾盛世”。
  米振雄評價景泰藍是“睏難時期對國傢有極大貢獻的‘功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諸多産業落後於別國,衹有以景泰藍為主的手工藝保持供不應求的出口趨勢。
  2005年初,米振雄、張同祿歷時兩年經數萬次實驗聯手製作出的“佛寶天竜八部”,使失傳200多年的鑄胎琺琅工藝重現,成為業界盛事。但與此同時,無論新東安市場內的“老北京一條街”還是各大名勝周邊的旅遊用品店,都在熱烈出售打着“北京景泰藍”旗號的各種“掐絲琺琅”製品,其中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不等的“景泰藍”最受遊客喜歡。

    新京报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四大名旦”光彩奪目一出生就為達官貴人服務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賣得好的還是大師作品講究人性與個性從“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玉器製作重在“琢磨”靠手藝吃飯(1)靠手藝吃飯(2)
玉器行的工匠被稱為“先生”周末去動物園上寫生課千年老手藝足夠人琢磨一輩子的老手藝
在哈德門外很是熱鬧過一陣繁榮過後尋找新的活法等不到“遲來的愛”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藝人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2)編織宮廷藝術的錦綉“格律詩”昔日佈局穩重為皇傢專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