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 小豬傢的搖錢樹   》 第4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1)(圖)      金商奎 Business Kyu Kim

  多多益善,發財致富
  人們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欲望,一直在辛勤地勞作着。農田裏農民揮汗收割莊稼,工廠裏工人不停地製造物品。如果本來衹能收5袋大米的水田現在能收7袋大米了,本來每天衹能生産50雙運動鞋的工廠,現在每天能生産80雙了,那麽結果會怎麽樣呢?那就是比別人得到了更多的利益,成了富翁。而且這樣的富翁越多,這個國傢也就越富。
  那麽,如何才能在同樣的農田、同樣的工廠取得更多的收穫呢?
  3、尖島漁夫的智慧
  扁島漁夫最近為一件事而愁眉不展。不論是吃飯、睡覺還是上厠所,他都時時思索着:
  “怎麽才能讓捕到的魚運到岸上還是新鮮的呢?”
  陸地上的人們都喜歡買新鮮的魚。但漁夫卻怎麽也想不出運鮮魚的好辦法。剛捕到的魚都是活蹦亂跳的,但一運到岸上要麽死了,要麽就是半死不活的。
  有一天扁島漁夫照例又去岸上賣魚。把半死不活的魚兒往地上一放,就扯開嗓門吆喝上了。
  “喂,賣魚了,新鮮的魚兒上市了,快來買啊!”
  可是客人們過來一看,馬上掉頭就走了。
  “什麽?一條新鮮的也沒有。還是尖島漁夫的魚兒新鮮啊。快去買吧,一會就買不到了。”
  扁島漁夫大吃一驚。
  “什麽?尖島漁夫的魚兒很新鮮?尖島不是比扁島還要遠嗎?怎麽能把鮮魚運到岸上來呢?”
  扁島漁夫馬上就找到了尖島漁夫。看到尖島漁夫把魚兒都放在一個大魚缸裏賣,裏面的魚兒真的是非常新鮮,就像剛捕到的一樣。
  扁島漁夫歪着腦袋端詳了半天,問道:
  “喂,老夥計,你的魚是從比我還遠的島上抓來的,怎麽還能這麽新鮮呢?是不是有什麽訣竅啊?”
  尖島漁夫回答說:
  “談不上什麽訣竅,就是在魚缸裏放上一條大魚,然後把抓到的魚兒放進魚缸裏喂大魚。”
  “什麽?你這是什麽話啊?那你費那麽大勁捕魚,就是為了喂大魚啊?”
  “當然是要喂幾條的。但其他的魚兒為了不被吃掉,都拼命地逃跑,這樣一來,運到岸上後它們還是新鮮的。”
  扁島漁夫聽到這裏,信服地點了點頭。
  尖島漁夫的新鮮魚兒全都賣上了高價,賺到了大錢。通過一個小小的智慧,致富了。
  童 話 反 思
  尖島漁夫為了讓魚兒到岸上後還是新鮮的,就在魚缸裏放入了一條大魚。雖然有幾條小魚被吃掉了,但其他的魚兒卻都是新鮮的,因而賣上了高價,賺到了大錢。
  失小得大,誰都希望有這樣的好事。可是並不容易啊。要麽你比別人勤奮,要麽你能像尖島漁夫那樣有智慧。
  世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但滿足這些欲望的資源(金錢、時間、物品、服務等)卻是有限的。有沒有好辦法來解决這個問題呢?有的,那就是“生産”。生産指的是給人們提供必需品和服務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從事生産的人(生産者)要思考諸如利用有限的資源生産哪些物品,要生産多少,為此要耗費多少成本(資財、時間、勞動力、技術等)等問題。
  漁夫犧牲了幾條魚,使得其他的魚兒都保持了新鮮,賣上了高價,賺到了大錢。
  生産筆記本,需要紙漿、工人、技術等生産要素。筆記本的生産者要思考如何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生産出最多的筆記本。
  像這樣投入的原料和生産出的筆記本數量的比率,換句話說,生産量(output)與投入量(input)之間的比率我們稱之為“生産效率(productivity)”。
  花很小的工夫,取得很大的成果,就是生産效率高。生産效率是衡量收入增加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生産效率越高,國民的收入就會越高,可以說,如何提高生産效率,是國民經濟運轉中最重要的課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文化藝術出版社
第1節:簡介第2節:物以稀為貴(圖)第3節:有得必有失(圖)
第4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1)(圖)第5節:多多益善,發財致富(2)(圖)第6節: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圖)
第7節:互相幫助,共同發展(圖)第8節:價格和商品消費息息相關(圖)第9節:想賣高價(圖)
第10節:市場讓大傢過得更好(圖)第11節:市場行情决定價格(圖)第12節:在競爭中共同增長(圖)
第13節:並非越多越好(圖)第14節:通過預算獲得最大滿足(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