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雲   》 第4節:2.牧牛(1)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2.牧牛
  這一天有點涼意。留心地吃過午飯後,每個比丘都將自己的鉢洗淨,然後把坐墊放好,嚮着佛陀的方向而坐。竹林裏的鬆鼠紛紛穿插於比丘之中,無拘無束。一些更爬到竹枝上,好奇地註視着群集的比丘。看見羅羅就坐在佛陀對面,縛悉底躡手躡腳來到羅羅身旁,放下他的坐墊。他倆齊齊地跏趺而坐。在這平靜肅穆的氣氛中,沒有一人作響。縛悉底知道每個比丘都在細觀自己的呼吸,等待佛陀說話。
  佛陀坐在竹臺上,高度剛好使每個人都可清楚地看到他。他安詳地端坐在那裏,威嚴的氣勢好比一頭獅王。望嚮群衆時,他的眼光充滿慈悲。當佛陀看見縛悉底和羅羅,他微笑着說:“今天我想告訴你們關於看顧水牛的工作—什麽纔是一個好的牧童應該知道和做到的。一個會照顧水牛的孩子,應該很熟悉他看管的水牛。他會知道每一頭水牛的特徵和傾嚮、什麽時候要替它們洗擦身體、怎樣料理它們的傷口、用煙來趕走蚊蟲、給它們找安全的路行走、愛護它們、帶它們過河時走水最淺的地方、給它們新鮮的草和水、好好地保養草原、又使年長的水牛給年幼的做好榜樣。”
  “聽着啊,比丘們!正如牧童能認識他的水牛,一個比丘也應該認識他自己身體的每一樣原素。就如牧童知道每一頭水牛的特性和傾嚮,一個比丘也該知道哪些是身、口、意應該或不應該做的。又如牧童替水牛洗滌身體一樣,一個比丘應該清除他身心的欲念、執著、憤恨和恐懼。”
  佛陀說話的時候,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縛悉底。縛悉底也感覺到佛陀是對他而說的。他回想起多年前他坐在佛陀旁邊時,佛陀曾叫他描述照顧水牛的工作細節。怪不得在宮中長大的王子也懂得關於水牛的一切呢。
  雖然佛陀衹用他一般的聲音說話,但他說的每個字都非常響亮,令人聽得清清楚楚,一字不漏:“就像牧童照料水牛的傷口,一個比丘也應該看管他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好使它們不會在散亂中迷失。就像牧童為了令水牛不被蚊子侵擾而生火弄煙,每個比丘也用他覺醒的教化使周圍的人能免除身心之苦。就像那孩童會找安全的路給水牛行走,每個比丘都應避免那些會引起財、色、名等欲望的場所,如酒寮、劇院。又像那孩童愛護他的水牛一般,每個比丘都嚮往和珍惜禪坐的平和。就如那孩童會找淺水和安全的地方給水牛過河,一個比丘也會倚仗‘四聖諦’來做他今生的嚮導。又如那孩童去找新鮮的水和草給水牛作糧,一個比丘也知道‘四念處’是可導致解脫的資糧。像那孩童知道不應該過量地在草原上放水牛,一個比丘也同樣地知道當他乞食時,必定要小心保持與鄰近居民的好關係。像牧童讓年長的水牛給年幼的做榜樣,一個比丘也會依賴長老們的智慧和經驗作藉鏡。比丘們,如果每個比丘都依着這十一點去修習,六年的時間就足以成就阿羅漢果位。”
  縛悉底聽得有點驚奇。佛陀不衹能全部記得他十年前所告訴他的,而且更把每一細節都套用到比丘的修行上去。雖然縛悉底知道佛陀是嚮在坐衆比丘說法,但他亦同時覺得佛陀這番話是特別對他而說的。這個青年的雙眼沒有一刻離開過佛陀的面孔。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第2節:1.為步行而行(2)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第4節:2.牧牛(1)第5節:2.牧牛(2)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第8節:4.受傷的天鵝(1)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第11節:5.一碗乳汁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第15節:7.白象之奬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第18節:9.慈悲之路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節:11.月下之笛
第22節:12.金蹄(1)第23節:12.金蹄(2)第24節: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