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刘绪义 Liu Xuyi

  《春秋》还是文学,这也不用质疑。尤其是《左氏春秋》,自古以来便是作文之范法和圭臬。至今,中小学教科书里面甚至大学里面的语文教材都大量选用《左传》中的章节。
  《春秋》还是一部那个时代的人性史。这个可能要多说几句。在春秋以前,特别是诗经时代以前,中国也是一个奉行巫史宗教的"国家",最高的权威是天,人间最大的权威是王即巫,有大巫、小巫,差不多巫风遍地。人们相信的也是天命。就是在《诗经》里面,也还有大量的"天"字,粗略一算,约有148个"天"字。这些"天"字,主要还是宗教性的天的意义,只不过,从《诗经》时代开始的时候,天的权威就受到了怀疑,虽然人们还敬畏天,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敢于质疑天的声音。越到了后来,天的权威开始进一步扫地了,诸如"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如何昊天,辟言不信"等等。
  到了周初,便慢慢地重视起礼来。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在此开始萌芽。虽然殷商时期已经有了"礼",但殷人是信鬼的,"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周人呢,则是反的,是"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到了春秋,一个富有人文思想的泱泱礼义之国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了。礼成了"国之干",即国家的支柱,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无上法宝。这表明,一个人文世纪到来了,人从过去愚昧的巫鬼文化中解脱出来,人性意识出现了。人,作为有生命的主体,在这个时代表现出崭新的面貌。而《春秋》正好如实地记录了这个时期人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发生发展变化。所以说,一部《春秋》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性史。
  两大疑案,云遮雾罩
  《春秋》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间共242年的历史。作为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虽然只是以当时周朝的一个诸侯国鲁国的历史为线索,但实际上反映了整个周王朝的大事。如元代有个叫陈则通的人统计,载有"侵伐"272例,"朝聘"154例,"会盟"198例,"杂事"(包括祭祀、婚丧、城筑、搜狩、田赋、地震、日月食、灾旱等217例,都是信实的原始记录,后世因而把这一段历史称之为"春秋时代"。这也是历史上以一本书而命名历史时代的唯一一例。
  那么《春秋》的作者是谁呢?说起它的作者,几千年来史家与学者大都认定是孔子。《左传》和孟子首先提出孔子"修"、"作"《春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际,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滕文公下》:"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后人如刘知几、郭沫若等人都认为这是《左传》和孟子在圣化孔子。事实上也是有道理的,《左传》成书一般认为是与孔子差不多同时,当是时也,人们怎么可能称孔子为圣人呢
  到了董仲舒那里,《春秋》更进一步圣化: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春秋》以道义。拨乱世之反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太史公自序》引董仲舒)
  太史公司马迁同样认同孔子作《春秋》: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儒林列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