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39節:指南針震驚全歐洲(1)      陳存仁 Chen Cunren

  第八章 指南針震驚全歐洲
  近時的"指南針"是一個圓形鐵盒,裏面有一支磁針是浮動的,針的尖端永遠指嚮南方。現在各處文具店中,一兩港元便可以買到,一點也不稀奇了。但是在十三世紀之前, 歐洲是沒有指南針的。自從馬哥孛羅由中國帶到威尼斯之後,震撼了整個歐洲,認為這是曠古未見的大發明,用途之廣,無與倫比。
  第一,在海中,歐洲以前的船衹,都是靠風帆隨風而行,沒有固定的航綫,衹靠着經驗來來往往,時時錯走了很多冤枉航程,纔到達目的地。因為海盜船特別多,他們停泊在各處的海灣,商船駛入海灣,就被打劫,宛如羊落虎口。自從有了指南針以後,便確定了航海綫,海盜失卻了劫船的機會。
  第二,在陸上,自從有了指南針,哥倫布一四九二年就從歐洲嚮北航行,經過幾次周折,本來衹想探索好望角的,後來照着指南針一直嚮北,卻到達了美洲,從此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第三,在空中,一九二○年,飛行傢林白(C.A.Lindbergh),駕駛的是福特公司一架簡單飛機,橫渡大西洋,靠的是一具指南針,結果到達目的地,成為美國航空史上劃時代的大英雄。
  至於戰爭時期,航海的兵船和艦隊,更少不了指南針。和平時期,如修建鐵路,以及鑿通海底隧道,指南針可以指出經緯的度數,從兩邊開始鑽鑿,到中間恰恰互相銜接,接通時不差毫釐,靠的是兩方面都用指南針才能達到目的。馬哥孛羅知識平常,到威尼斯時,船上因有指南針,可以令船衹加速抵達目的地;但是歐洲的科學界還是第一次見到指南針,發覺這是航海上的大發明,從此在航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闊闊真事 於史有據
  前文講馬哥孛羅伴送闊闊真公主到波斯去成婚。舟中兩相戀愛,風光旖旎,文內僅提到闊闊真的父親亦憐真,將其女許配與波斯的伊兒汗,見於《元史》七捲第一章。但是,是否由馬哥孛羅領航伴送到波斯,在《元史》上並無說明,所以我在上文中說是真假難明,不敢確定。現在我再查《新元史》,居然給我查到了一條正式記載,說是馬哥孛羅回歐時,適值東方韃靼阿魯渾(Argon)汗的皇后駕崩。阿魯渾汗遣大使三人至大汗廷求婚,乃選出前皇后同族的女兒科剋清(Cocachin)以應其請。忽必烈乃使馬哥孛羅隨三使及公主由海道西行,預備四桅十二帆之大船十三艘,其中有四五艘可載水手至二百五六十人之多,航海南行三月到蘇門答臘。離此島又航行印度洋十八個月,方纔抵達波斯的阿魯渾汗朝廷。
  前文的英文名字是法籍沙昂海(Charignon),根據了《新元史》和《東方見聞錄》而插入的,《新元史》所述的"科剋清",依照它英文字的譯音,與"闊闊真"三字完全相同。不過譯出來的中文不同而已。這是中國史書上對譯名嚮來有各人各譯的結果,同樣一個人可以有幾個不同的名字,即使在今時的報紙上,一位英國女首相,至今六七份報上的名字也各不相同。更因元朝的文字比較難懂,秉筆書史,《元史》與《新元史》常將譯音譯成不同的姓名。《新元史》上的"科剋清",與元代所稱的"闊闊真"雖然表面字樣不同,然與Cocachin的二種字音,從英文翻譯來說,實在是吻合的。至於船衹與官員的數字,倒也沒有很大的差別。經我再查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王壽南著的《馬哥孛羅遊記》,這部書確切地指出馬哥羅孛航海護送闊闊真到達波斯,與阿魯渾汗的兒子合贊汗結婚,雖然闊闊真原來是打算嫁給合贊汗的父王阿魯渾汗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