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古代社會   》 (四)貨幣和商人      何茲全 He Ciquan

  戰國時期,隨着交換經濟的發展,貨幣有了劃時代的發展。作為貨幣,刀、布、圓錢、爰金分別在幾個地區流通,在社會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秦始皇二十六年,併滅六國,隨即進行一係列統一後的建製工作,其中一項,即統一幣製。秦始皇廢棄了刀、布和爰金,專用圓錢,另以黃金為上幣。《漢書·食貨志下》載:“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秦製一兩二十四銖,半兩錢重十二銖。
  漢興,黃金改為以斤為單位,金一斤等於銅錢一萬。漢初以秦錢重,曾進行改革。經過幾次變換,到武帝時穩定在五銖錢上。五銖錢一直流通使用了三百多年,到東漢末年為𠔌帛所代替。曹魏明帝,北魏孝文帝恢復錢幣使用時,都是恢復使用五銖錢。
  貨幣的發明和使用,對社會發展進步起了莫大的促進作用,也對社會起了莫大的破壞作用;它像魔鬼一樣幹擾着人們的社會生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一書中,談到貨幣産生後在社會上所起的作用時說:“隨着金屬貨幣的出現就出現了非生産者統治生産者及其生産的新手段。商品的商品被發現了。這種商品以隱蔽的方式包含着其他一切商品,它是可以任意變為任何隨心所欲的東西的魔法手段。誰握有它,誰就統治了生産世界。但是誰首先握有了它呢?商人。……除了表現為商品和奴隸的財富以外,除了貨幣財富以外,這時還出現了表現為地産的財富。……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權,不僅意味着毫無阻礙和毫無限製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讓的可能性。……和土地私有權同時被發明出來的貨幣,嚮他作了說明,土地現在成為可以出賣和抵押的商品了。……隨着貿易的擴大,隨着貨幣和貨幣高利貸,土地所有權和抵抑製的産生,財富便迅速地積聚和集中到一個人數很少的階級手中,與此同時,大衆日益貧窮化,貧民的人數日益增長”(《馬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二十一捲人民出版社出版1965年9月第1版第190一191頁)。
  恩格斯這裏所論述的是在人類古代社會早期貨幣被發明以後它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深刻作用。恩格斯這段話,是從歐洲希臘、羅馬早期古代社會的歷史推繹出來的。但它對我們研究春秋戰國秦漢時期,貨幣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很有啓迪意義。我們對這段話,應該深刻的加以思考。
  從春秋時代開始,我們就看到商人手中的財富膨脹起來。陶朱公經商,曾三緻千金,晚年手中的財富積纍到巨萬。倚頓靠????起傢,郭縱以鐵冶成業,都與王者等富。秦末漢初,蜀卓氏以冶鐵致富,有奴隸千人;程鄭富埒卓氏,宛孔氏用冶鐵為業,傢致富數千金;曹邴氏以冶鐵起傢,富至巨萬;齊刁間使用奴隸逐漁????之利,起富數千萬;洛陽居齊奏楚趙之中,師史洛陽街居,久賈諸國,緻千萬;宣麯任氏,買賤賣貴,富者數世;無????氏放高利貸,用此富埒關中。司馬遷還指出,“關中富商大賈,大抵盡諸田,田嗇、田蘭,韋傢慄氏,安陵杜杜氏,亦巨萬。”(《史記·貨殖列傳》)
  這些手中掌握貨幣的富商大賈中,????鐵業者是一個類型。他們是商人,卻又兼營着手工業。他們的財富依靠對消費者的剝削,又依靠對他們自己控製的手工業者的剝削。例如齊地大商人刁間,使用奴隸“逐漁????商賈之利,或連車騎交守相,然……終得其力。”他就是一面作魚業、????業,一面營商,運轉各地。蜀卓氏,也是一面“即鐵山鼓鑄”,一面“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即到各地營商。宛孔氏也是一面“用鐵冶為業,大鼓鑄”,一面“連車騎,遊諸侯,因通商賈之利”。
  又一種類型是靠買賤賣貴囤積居奇。通過交換,一面剝削生産者,一面剝削消費者。陶朱公就是“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産、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又如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夫歲孰取𠔌,予之絲漆。蠶出,取帛絮與之食。”如果有條件壟斷,高價出售,利潤更大,如宣麯任氏:“任氏之先,為管道倉吏。秦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而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種,米石至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又一種類型是靠放高利貸。如無????氏。“吳楚七國兵起時,長安中列侯封君行從軍旅,賫貸子錢,子錢傢以侯邑國在關東,關東成敗未决,莫肯與。唯無????氏出捐千金貸,其息十之。三月吳楚平,一歲之中則無????氏之息什倍。因此富埒關中。”
  富商大賈取利剝削的對象,一方面是農民、手工業者勞動階級,一方面是貴族官僚地主階級。但貴族官僚地主階級的財富乃取之勞動者,富商大賈剝削對象最終仍是農民等勞動者。隨着商業的擴大,隨着貨幣和貨幣高利貸業的發展,隨着土地所有權及典當業的發生,財富迅速的積纍及集中在人數很少的一個階級手裏,同時,大衆的赤貧化與貧農的數量也都增加了。
  兩漢的農民在商人貨幣經濟的剝削下,是日趨破産流亡。晁錯已看到達種形勢,他指出農民受租稅和高利貸的壓迫,不得不“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並指出“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漢書·食貨志上》)。
  晁錯是文景時期的人,正是西漢的早期,社會正是嚮上發展的,農民雖在商人貨幣經濟的剝削下出現破産流亡現象,尚不嚴重。晁錯是大政治思想傢,觀察銳敏,已看出商人兼併農民,農民破産的苗頭。但農民受商人貨幣經濟的兼併而流亡破産,卻是兩漢四百年中農民的命運。
  商人資本對農民的壓迫,到西漢後期元帝時就很明朗了。有些有頭腦的大官和學者已看出“錢”是社會問題的根源。如貢禹對元帝上疏說:“自五銖錢起以來,七十餘年。民坐盜鑄錢被刑者衆。富人積錢滿室,猶亡厭足,民心動遙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服。已奉𠔌租,又出豪稅,鄉部私求,不可勝供。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之錢,猶賤賣以賈。窮則起為盜賊。何者?末利深而惑於錢也。是以姦邪不可禁,其原皆起於錢也”(《漢書·貢禹傳》)。
  貢禹這段話,很見出錢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人民坐盜鑄錢被刑者衆,何者,利之所在雖死不顧也。人民瘋狂盜鑄錢,無他,有了錢便可以有了一切。富人不需要盜鑄,但他們也是積錢滿室猶不滿足,猶繼續東西求利。
  對錢的追求,影響最嚴重的是使農民棄農從商。“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我們思想上大概不能接受。一個農業社會,耕者不能半是不可想像的。但東漢中葉的王符卻更進一步說:“今察洛陽浮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偽遊手者什於浮末。……天下百郡千縣,市邑萬數,類皆如此。”“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潛夫論·浮侈篇》,見《後漢書·王符傳》引)。我們就更不能相信了。貢禹是儒傢,是西漢後期的名臣;王符是東漢中葉的思想傢。他們都在說謊不成?他們或對皇帝講話,或著書立說,而是在說謊,如何取信於人?我想誇大是有的,但誇大是為了說出問題的嚴重性,目的仍在取信於人。棄耕者即使不能半或百一之比,而數量必然是很大的。錢,使得農民“惑於錢”,棄農從商,棄本逐末,足見貨幣和商人在社會中的威勢了。
  東漢一朝,貨幣和商人資本,比西漢更為活躍。更多的貨幣和財富積聚在商人手中。他們以高利貸錢,盤剝負債的人民。東漢初期的桓譚說:“今富商大賈,多放錢貸,中傢子弟為之保役,趨走與臣僕等役,收稅與封君比入”(《後漢書·桓譚傳》)。錢使商人睥睨社會,“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睇盼則人從其目之所視,喜怒則人隨其心之所慮”(《昌言·理亂篇》,見《後漢書·仲長統傳》)。商人階級,“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竜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各邑之役”(同上)。真是“漢興以來,相與同為編戶齊民而以財力相君長者,世無數焉”(同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壹 由部落到國傢 一、早期國傢的出現 (一)殷商社會和經濟
(二)周人的早期生活(三)滅商後商周兩族的關係
二、階級分化和演變 (一)貴族(二)國人
(三)衆、庶、民(四)私徒屬
(五)隸臣妾(六)《詩經》中所見各階級的生活
三、井田和土地制度 (一)土地公有製的史影(二)周王、諸侯、貴族土地所有製
(三)公田和私田(四)國與野的不同田製
(五)農業生産工具和技術四、早期國傢形式 (一)王廷和群僚
(二)城邦國傢(三)國(地緣)與傢(血緣)兩係的合一
(四)禮、刑、兵、稅、役貳 古代社會 一、春秋戰國之際的經濟社會變化 引言
(一)農業生産力的飛躍發展(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1.交換和商人的活躍
(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2.貨幣和城市興起(二)城市交換經濟的興起 3.交換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