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解读奇书《聊斋志异》   》 第39节:《阿绣》:狐女追求真善美的历程(2)      马瑞芳 Ma Ruifang

  聊斋狐狸精里,哪一个既是最美的又是最可爱的?阿绣。
  《阿绣》是从前人小说取材的。南朝小说《幽明录》中有一篇《卖胡粉女子》,写一个富家子弟爱上了卖胡粉的女子,每天假托买粉去见那个女子,女子"相许以私",约会时男子高兴得过头,死了,卖胡粉女子害怕,跑掉了。男子的母亲发现了胡粉,告官追查。女子跑到男子家抚尸大哭,男子豁然而生,二人结为夫妇。《阿绣》虽然跟《卖胡粉女子》有继承关系,但它不像《卖胡粉女子》那样人物平面化,故事梗概化,而是用新奇的戏剧化故事,刻画血肉丰满的人物。围绕和男主角的关系,蒲松龄创造了两位相貌相同、个性有异的女性形象--真、假阿绣。真阿绣纯情聪慧,是民间少女;假阿绣痴情机智,是狐仙临凡。而占据主要地位的是狐女阿绣。
  狐女阿绣美在外表,更美在内心,美在对美的不懈追求。
  海州男子刘子固外出到盖省,对杂货铺"姣丽无双"的少女阿绣一见钟情,就借买东西亲近阿绣。阿绣很自重,不肯随便跟男子打交道。刘子固第一次想借买东西去亲近阿绣,阿绣将父亲叫出来接待,刘子固很失望,故意对货物挑三拣四,说不好,离开了;第二次,刘子固又趁阿绣父亲不在店面上时去,阿绣又要喊父亲出来接待,刘子固表示:你不必喊你父亲,只管要价,要多少我给多少。顽皮的阿绣故意要高价,刘子固二话不说,如数交钱,把东西拿走;第三次,刘子固仍然趁阿绣的父亲不在去"买东西",阿绣继续要高价,刘子固如数交钱,当他拿上东西离开时,阿绣却喊他回来,说钱要多了,把一半钱退给他。刘子固三次假托买东西跟阿绣打交道,一次和一次不同,两个人一次近一次地进行感情交流。刘子固热诚、执着,多情得近于傻冒儿;阿绣纯真、热情,聪明之中带有慧黠。刘子固用痴情渐渐拉近了和阿绣的距离。聊斋点评家但明伦评论:"刘固情痴,女亦慧种。"刘子固的痴情很明显,阿绣的钟情若有若无。刘子固为接近阿绣,一次又一次买他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女孩子用的香粉。阿绣知道刘子固来买东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用红土冒充香粉,刘子固非但没发觉,还珍藏密收。他到杂货铺买香粉时,阿绣总是用纸包好,然后用舌头舔一下粘起来,刘子固带回,再也不敢动,为什么?怕乱了阿绣的舌痕!若干年后才知道,痴情公子不敢乱美人舌痕,纸包里边包的却是美人捉弄他的红土!蒲松龄用有趣的笔触轻轻点缀细事,写活了一对青年男女纯真朦胧、富有诗意的爱情。
  刘子固对阿绣的痴情,被忠于其父母的仆人发现,设计让他离开盖州,刘非常失意,把他从阿绣那儿买来的香粉、胭脂、手帕之类,秘密放到一个箧子里,没人时,悄悄拿出来一件件把玩,一边把玩,一边回忆当初跟阿绣打交道的情境。一年过去,他仍然不能忘情阿绣。他再次回盖州寻找阿绣,阿绣却已经随父亲离去。为了不能再见的阿绣,刘子固几次拒绝了父母为他安排的婚事,他对阿绣的痴情追求变成了刻骨思念,饭也吃不下,学也上不成,娇惯他的母亲只好遵从刘子固的愿望到盖州向阿绣家求婚,偏偏得到"阿绣已字广宁人"的信息。这下子,刘子固彻底绝望了,他捧着装满从阿绣那儿买来的香粉、手帕、胭脂之类的箧子,泪如雨下,痴心盼望以后能够遇到一个类似于阿绣的美人儿。
  "徘徊痴念,冀天下有似之者",是刘子固的愿望,也是狐女阿绣出场的前提。刘子固之所以痴念阿绣,因为阿绣超逸绝伦的美,狐女之所以化为阿绣形象出现,也因为艳羡阿绣超凡脱俗之美,希望与之媲美。刘子固思念阿绣,希望类似者出现,是热恋者特殊的心理,也是作者有意安排:正因为刘子固对"似之者"殷切的企盼,狐女阿绣才能李代桃僵,衍化出一段更令人心动神移的感情,衍化出对美和爱上下求索的人生。实际上,刘子固和民间少女阿绣的交往并不是小说的重要情节,而是起到对狐仙阿绣的导引之用的次要情节,小说真正的女主角是狐女阿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大话聊斋 百家讲坛
第1节: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第2节:苦行僧转世蒲留仙(1)
第3节:苦行僧转世蒲留仙(2)第4节:执着可悲举人情结(1)
第5节:执着可悲举人情结(2)第6节:聊斋是怎样写出来的?(1)
第7节:聊斋是怎样写出来的?(2)第8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1)
第9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2)第10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3)
第11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1)第12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2)
第13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3)第14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4)
第15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5)第16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6)
第17节:三界一梦寓人生第18节:尘世倒影的幽冥
第19节:芸芸众生的异化(1)第20节:芸芸众生的异化(2)
第21节:梦作真时真亦梦 官虎吏狼写当朝第22节:官虎吏狼 饿鬼转世
第23节:世风日下 阴曹摄政第24节:爱情对传统婚姻的挑战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