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後西遊記 》
第三十八回 從肝脾肺腎以求心 歷地水火風而證道
佚名 Yi Ming
天花才子 Tian Huacaizi
詩曰:
佛法甚微妙,人心要善參,
風幡都不着,月指偶相關,
設像無非影,忘言始見端,
鬍徐信心易,真實點頭難,
退藏雖點點,幻出便般般。
不具莊嚴相,誰能生喜歡,
不標清淨理,豈不墮嗔貪,
忽無還忽有,願作如是觀。
話說唐半偈,在蓮化西鄉以道法闢正了冥報和尚從東之謬,遂辭別衆人,依舊上馬西行。行出村口,想着那笑和尚語言靈驗,定是一尊佛,還打帳到草庵裏來叩問前程,誰知連草庵都不見了,方知是佛師指點,愈加驚喜,大傢努力嚮前。朝山暮水,不知不覺又走了數日程途。唐半偈心無挂礙,在馬上觀看,見山浮瑞氣,水現祥光,一路上樹木不是瓊花便是瑤草,深樹中不是鶴舞便是鶩飛,十分樂意,便對着小行者說道:“果然西方佛地風景不同。”小行者笑道:“老師父怎又生起分別心來?依我看來,哪塊不是佛地?何處不是西方?到得心明性見,總都是本地風光。”唐半偈聞言有悟,連連點頭,又往前行。
忽行到一座亂山之下,往上一望,又無陛級可登,左右找尋,又無徑路行走,上上下下都是草木塞滿。唐半偈衹得勒住馬與三個徒弟商量道:“此處路徑甚是從雜崎嶇,不知該走哪條?須要尋個土人問明白了,方可放膽前行。”小行者忙走上前東張西望,看不分明。正沒理會處,衹聽得山裏頭隱隱有吹笛之聲。不一時,忽見岩樹中一個牧童兒,倒騎着一隻黃牛走過嶺來。小行者忙招手叫聲:“牧童哥,這裏來。”那牧童聽見有人叫,連笛也不吹,帶一帶黃牛走下嶺來,到了唐半偈馬前,嘻嘻笑道:“老師父,我看你立馬不行,想是認不得路要問我了。”唐半偈連連點頭道:“正是要問你,前去哪一條是路?”牧童笑嘻嘻答道:“條條都是路。”小行者聽了接他道:“小村牛不要油嘴!可老實說這山叫做什麽山?周圍有多大?過去有多遠路徑?好走不好走?”那牧童就變了臉道:“你這個和尚也忒憊懶,你既不識路要求我指教,怎倒尖着嘴駡人?我方纔說條條都是路,怎見得是油嘴?怎見得不老實?”唐半偈忙忙安慰他道:“小哥,他是個粗鹵之人,你不要怪。且說這是什麽地方?”那牧童見唐長老說話和氣,方又笑嘻嘻說道:“老師父,我這地方乃是大天竺國管下。這座山叫做雲渡山,周圍象羊腸一般,左一彎,右一麯,盤盤旋旋足有千裏。若是識得路,一直去也衹有百裏之遙。”唐長老道:“這百裏路也還平穩好走麽?”牧童道:“這卻定不得,若是心猿不跳,意馬馴良,不疾不徐的行去,便坦坦平平頃刻可到;倘遇着肝火動燒絶了棧道,脾風發吹斷了天街,腎水枯載不得張騫之棹,肺氣弱禦不得列子之車,就從小兒走到頭白,也衹好在皮囊中瞎闖,若要出頭,恐無日子。”小行者聽了,忍不住笑將起來道:“師父,此去靈山不遠了。”唐半偈道:“你怎麽曉得?”小行者道:“此地若不與靈山相近,怎鄉下放牛小廝也會談起禪來?也罷!小村牛你既知道說這些蹊蹺話兒,我且捉你一個白字。有水方有渡,山又不是水,雲又不是船,這山什麽意兒叫做雲渡山?”牧童又笑嘻嘻說道:“你既要捉我的白字,必定也讀過幾句書。豈不聞孔夫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你又不是我這裏人,又不知我這裏事,怎就尖着嘴楂着耳朵逞能兒搶白人!”唐半偈見牧童說話有因,忙笑說道:“小哥不要理他,且對找說這‘雲渡’二字是個什麽意思?”牧童道:“若象這個人自作聰明,恥於下問,我怎肯對你說!因老師父是個好人,我衹得說了。這座山雖看去腌腌臢臢,齷齷齪齪,內中卻實幹幹淨淨,倒是個成佛作祖的關頭,任是仙佛菩薩,少不得要往此中經過。此中卻有兩條路:有一等沒用的,安分守己,不敢弄玄虛,又怕傷天理,衹得在山腳下一步一步挨了過去。雖磨腳皮,勞腿膀,也有走得到,也有走不到,卻未嘗跌倒,就是跌倒也還爬得起來;後來又有一等有本事有手段的能人,看見這條路走得辛苦,不肯去下功夫。又訪知山頂上有三點點小峰頭,緊緊與靈山相對,去來不過方寸,每每仙佛往來。
這些人不揣自傢根基淺薄,也思量要學仙佛過去,卻不知這方寸中雖然不近不遠,另有實地可行,衹管在那隔別中思量尋渡。你想山頂上又沒水,如何容得渡船?不意這班人左思右想,機巧百出,遂將天下金銀之氣聚斂了來,煉成一片五色彩雲,係在兩山渡來渡去,所以流傳下來叫做個雲渡山。”豬一戒聽了忙插問道:“這雲渡有人渡麽?”牧童道:“怎沒人渡?”豬一戒道:“渡得過去麽?”牧童道:“怎渡不過去?衹要小心防跌,若跌倒便性命難保。”豬一戒道:“不妨事,我走得極把穩。牧童哥,這渡在哪裏?就央你領我們去。”牧童笑嘻嘻說道:“這個渡乃聖凡交界,你四人尋不着渡口,在這邊踏破鐵鞋還衹是四個失路的和尚;若指引你窺見源頭,一腳踏去便立地成四尊活佛了。怎看得這般容易!就要我指引,也須將些銀錢謝我。”豬一戒道:“你這牧童終是鄉下人,小眼薄皮!便領我們走過去,少不得還要走過來。據你說,這邊是和尚到那邊是佛,依我看來,和尚也衹是我,佛也衹是我,差些什麽就要詐人的錢財?”牧童笑嘻嘻說道:“是你不是你,我都不管,衹是沒有錢誰肯引路?”豬一戒見牧童口緊,便對唐半偈說道:“師父,你不要不言語。這山腳下的崎嶇路,這邊傾,那邊圮,草也不知多深,是最難走的,且有百餘裏路,高一步,低一步,莫說挑行李,就是空身也覺費氣力,你不要不知人痛癢倒轉遠路。”唐半偈道:“非我不知痛癢要轉遠路,但為僧之義須要腳踏實地,若夫空來巧去,實不願托足,況從前甘苦已經十萬八千,至此百裏勤勞,又何足憚?”小行者聽了踴躍道:“到底師父是個聖人,說的是大道理。快走快走,不要被這牧童惑了!”豬一戒聽見叫走,發急道:“且問你,路在哪裏?要走你們自走,我是走不動,衹好央牧童哥領了過渡去。”沙彌道:“你且不消與師父、師兄爭得,衹問你,這牧童要錢財,你將什麽與他,他肯領你過渡?”豬一戒道:“他一個鄉村人能要多少?被囊裏老師父有件破衫子,丟與他便夠了;若不肯,還有個瓦鉢盂,前日因取水,口上碰缺了些,也沒甚用,再與了他,敢道也肯了。”牧童聽見又嘻嘻笑道:“我又不做和尚,要傳你的衣鉢做甚?我自去也!你們不許跟我來。”說罷,帶轉牛頭,竟往西山一直去了。初嚮路時,滿山都被茅草塞滿,沒處尋路;及自牛去,隨着牛的去處一望,忽隱隱現出一條路來。小行者心知牧童是個異人,忙叫道:“師父,前面有路了,何不快跟我來!”唐半偈擡頭一看,果見一條大路,滿心歡喜。遂將竜馬加上一鞭,相逐着小行者一路趕來。豬一戒還遲遲疑疑的觀望,沙彌早挑起行李來說道:“二哥,走吧!十層梯子已上了九層,不要又生怠惰。”豬一戒聽了,不敢言語,跟着趕來。正是:
道衹有身心,力從無懶惰,
主人努力行,豈容奴坐臥!
卻說唐半偈追逐着小行者,若斷若續,遠隨牛跡趕過西山來,約趕有十餘裏,望不見牧童,卻喜有路可走,便放下身心緩緩而行。不一時,沙彌、豬一戒也趕了上來,趕到面前,見唐半偈在馬上低着頭,也不知是念佛,也不知是觀心就象不看見的一般,任那馬東一步西一步遊衍而行。二人看見便不說甚的,竟急鬥鬥的奔嚮前去。又奔了有十餘裏路,覺到有些吃力。豬一戒叫聲:“師弟,且把擔子歇歇!那老和尚全不知人的艱苦,他坐在馬上跑了一陣,跑得辛苦也就不耐煩,在馬上東〔目充〕西〔目充〕的打盹,我與你挑着這樣重擔子跑山路,便歇歇兒何妨?”沙彌道:“哥哥呀,各人走的是各人的路,各人走到了是各人的前程,莫要看樣。”豬一戒纔不言語。略歇一歇,豬一戒又埋怨道:“這曠野又沒人傢,今日還不知要走到哪裏哩!”沙彌道:“你且莫慌,你看前面柳樹下白亮亮的象是一條河,莫不有水路?”豬一戒聽見,忙爬起來往前一望,滿心歡喜道:“果然是一條河路,快去尋船。”便搶了行李挑到河邊,見果然是一條河,又恰有一隻大船泊在岸邊,便不管好歹,竟放下行李跳上船,連連用手招沙彌道:“快來,快來!造化,造化!”沙彌走到看一看道:“哥呀!好便好了,是便是了,你且上岸來,還有事與你商量。”豬一戒又跳上岸道:“還有什麽商量?難道現成船兒不自自在在坐去,轉奔奔波波的挑着重擔子跑山路,自尋苦吃!”沙彌道:“這不消說,但也要訪訪這條河可是往西的大路,倘或不是路,到不得靈山,見不得佛祖,求不得真解,成不得正果,便快活一時也無用。”豬一戒聽見,啞着口商量了半晌,因又咕噥道:“想將起來,這都是這些害了佛癆的識見,執著不化。若依我的主意,有這樣的好船兒坐在上面,一任本來,隨他淌到哪裏是哪裏,便不是大路,便到不得靈山,便見不得佛祖,便求不得真解,便成不得正果,也未嘗不是佛。何必定要自縛束定了轉移,不是弄做個一傢貨!”沙彌道:“二哥莫說呆話,自古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豬一戒道:“自在怎的不成人?我聞觀世音人都稱他是觀自在菩薩,難道他也不成人?”沙彌笑道:“自在也有分別,人稱菩薩的自在是如如之義;你說的自在,乃是癡心腸,怎麽比得!我若不是隨着金身羅漢竊聽得些緒論,今日拙口鈍腮也要被你盤駁倒了。閑話慢說,且去訪問要緊。”二人一同沿着河岸尋人訪問。人卻不見一個,忽見河岸旁竪着一片碑石,碑石上寫着“通聖河”三個大字,下邊又有三行小字,一行是“上接須彌”,一行是“東至昆侖”,一行是“西至靈山”。二人看得明白,滿心歡喜。忙走回船邊,纔將行李搬了上去,唐長老的馬已到了,見二人亂着上船,忙問道:“這是什麽所在?這河通哪裏?這船是誰人的?也要訪問明白,怎就胡亂上去!”豬一戒道:“師父,不消狐疑,我們已訪問明白了,這河叫做通聖河,往西去就是靈山,現有碑石。這船雖不知是哪傢的,既在河裏,自然是捨了渡人的。就藉他的送我們一程,也不叫做欺心。”唐半偈便不言語。小行者道:“師父,不用躊躇,既來之則安之,且上了船再作道理。”唐半偈到此進退兩難之際,也衹得懶懶的走上船來,小行者將竜馬也牽了上去。豬一戒見師父上了船,恐怕又生別議,急急的尋着一根篙子,將船放到中流,對着渡口一直撐去。
船一開,恰乘着倒流之流溜,霎時就去了有七、八裏。豬一戒快活不過,就對着小行者誇嘴道:“我尋的這船兒何如?莫說師父的馬走不及,衹怕比牧童說的雲渡還快些哩!”小行者聽了笑一笑道:“且看。”不期那條河涌過了一個急灘,水便漸漸淺了,水淺船便去得慢了。豬一戒恐怕師父說什麽,忙拿了篙子走到船頭上去撐,自傢撐了二、三裏,覺船大吃力,因又尋了一條篙子遞與沙彌,叫他幫撐。兩人又撐了裏餘路,爭奈河裏的水一發淺了,那船一發撐不動了。兩人東一篙,西一篙,呵噯呵噯的,衹撐得滿身臭汗。小行者笑道:“水淺船大,兩根篙子如何撐得他動?依我說倒不如上岸去扯纖。”豬一戒聽了道:“師兄說得是。”因竪起枚頭,尋了兩根纖繩,同沙彌沒過水到岸上去扯纖。初扯時,水雖淺,還在水裏,好扯,扯了一會,漸漸不見水都是泥了,哪裏扯得動!豬一戒又恐師父嚷,又恐怕小行者笑,沒奈何衹得彎着腰,象狗一般死命往前扯。沙彌扯得沒氣力,衹管站着沉吟。豬一戒發急道:“你不幫扯倒沉吟些什麽?”沙彌道:“想我們真是呆子,要圖安逸纔上船;上了船若似這等趴在地下掙命,轉覺挑行李走路又是神仙了。”豬一戒忽然想回意來,遂直起腰來將纖板往地下一甩,道聲:“啐!真呆子!”忙忙的跑回將船扯到岸邊,亂叫道:“師父,上岸吧!聖河裏水枯,去不得了。”唐半偈聽了便大駡道:“好畜生怎捉弄我?我方纔不要上船,你又再三攛掇我上船,及上了船怎又叫我上岸?”駡得豬一戒不敢開口。虧小行者在旁勸解道:“師父,嚷他也沒用。你方纔不曾聽見那牧童說,衹怕是腎水枯,泛不得張騫之棹。如今果然聖河水枯了,衹得要上岸。”唐半偈聽了默然,沒奈何衹得聽小行者牽馬上岸,又騎了西行。
豬一戒脫了撐船處纖,身體輕鬆,挑起行李,就是登仙的一般快活,趕上唐長老道:“師父,天將晚了,快些走,趕到個鄉村好去藉宿。”唐半偈埋怨道:“若不上船耽擱工夫,此時也去遠了,卻撐篙扯纖弄到這時節,再趕也遲了。”豬一戒道:“日色還高,馬走得快,不遲,不遲。”就用手在馬屁股上狠狠的打了一下,那馬乃是竜馬,從來不遭十分鞭策,今被豬一戒用蠻力打了一下,一時負痛,忽長嘶一聲,就似奔雲掣電一般往前跑去。唐長老不曾留心,三不知馬往前跑,一時收勒不住,被馬顛了幾顛,閃了幾閃,幾乎跌將下來,雖狠命將繮繩扯住,兩腿夾緊,全身伏倒,一霎時就跑去有一、二十裏;忙忙左扯右拽收得住時,已驚得面如金紙,汗如雨下,腰已蹬痛,腿已夾酸,兩衹手俱扯得通紅。那馬將要住,又聽見後面一人聲,又跑一陣方纔徐徐立定了。唐半偈見馬住方滾鞍下來,弄得手足無力,竟跌倒在地,一時沒有氣力,爬不起來就坐在地下喘氣。喘了半晌,三個徒弟方纔趕到,看見師父已喘做一團說不出話來,大傢慌得衹是跌腳。小行者埋怨着豬一戒道:“該死的夯貨,竜馬可是狠打得的?還是師父騎慣了會騎,若是坐不穩跌下來,豈不連性命都被你害了!”豬一戒哪裏還敢做聲,沙彌忙忙將馬牽開。唐半偈喘定了,方恨恨的指着豬一戒大駡道:“你這畜生怎這等大膽捉弄我?豈不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與你有何仇?捉弄我跌得這等狼狽!”豬一戒道:“我也不是有心捉弄師父,衹因要趕路,輕輕的打了這忘八一下,不想這忘八禁不起,便奔命的亂跑,帶纍師父着驚。如今師父下來了,等我再打他兩下,出出師父的氣。”唐半偈喝一聲道:“不知事的野畜生!你驚了馬跌我,怎不自傢認罪,反要打馬?打傷了馬,前去還有許多程途,卻叫他怎生走?論起理來,該痛打你這畜生幾下纔是。”豬一戒道:“師父,不要不公道,打傷了馬愁他走不得路,打傷了我,前面還有許多路,卻叫我又怎生走?”小行者聽見豬一戒頂嘴,恐怕更觸了師父之怒,便大喝一聲道:“夯貨,還不走路!若再鬍說,我先打你二十鐵棒。”豬一戒被師父嚷駡,巴不得走開,聽見小行者喝他走路,便假不做聲,挑起行李竟往前奔去。小行者見豬一戒去了,方來攙唐半偈道:“我才望見,過了這亂草崗就有人傢,師父須掙起來,趕過去好藉宿。”唐長老道:“我被馬跑急了,控禦的氣力全無,如何爬得起來!”小行者道:“這又被牧童說着了。”唐半偈道:“怎被他說着?”小行者道:“他曾說,肺氣弱禦不得列子之車。師父還須努力。”唐半偈聽了,衹得勉強爬了起來。沙彌見師父起來,忙將馬牽到面前,輕輕的扶了上去,一隻手攏着,慢慢而行。
唐半偈雖然騎在馬上,終覺有些吃力,因說道:“我滿身骨頭都被馬顛痛,不知到有人傢處還有多遠?”小行者道:“不遠了,過崗就是。”唐半偈無奈,衹得聽沙彌牽走。又走了半晌,衹不見到,腰眼裏閃閃的一發痛起來難熬,忍不住又恨恨的駡道:“都是這夯畜生害我!”正恨駡不了,衹見小行者忽從旁走攏來將馬約住道:“師父,且慢些走!你看前面崗子上怎一派紅光?莫不又有甚古怪!”唐半偈忙擡頭觀看道:“果然紅得詫異!倒象是失火一般。”沙彌用手指着道:“是失火,是失火!你看,一閃一閃的,火焰都有了!”唐半偈道:“這空山中有誰放火?”小行者道:“師父你不知,近日的人心愈惡了。若是明明燒詐不得,就暗暗放野火了。”師徒們說着話,將走近崗邊。衹見豬一戒亂捲着一身火草,直從崗頂上連人連行李的紅焰籠頭,急跑到面前,撣去旺蓬蓬的火草,再看時,臉上的毛發已燒光了,便問道:“這是什麽緣故?”豬一戒被燒得疼痛,衹是咕,一個字也說不出。沙彌見行李上也有火,又急急抖落,尋扁擔挑了,又扶着豬一戒同走到唐長老面前。小行者先駡道:“你這呆牛夯貨!越越呆越越夯了。這樣大火,我們遠遠的就望見,你走到面前,眼又不瞎,為何竟鑽進去燒得這等模樣?”豬一戒已燒得滿身疼痛,又見小行者不問原由駡他,氣得亂跳道:“一個火可是頑的!我怎的鑽進去?我就呆,就夯,也呆夯不到這個田地。”唐半偈道:“既不呆不夯,為何被燒?”豬一戒道:“我初上崗時,哪裏見有星星火種兒?一望去,滿崗都是幹枯的茅草,走到上面軟茸茸的,好不襯腳好走。走到中間,竟不知哪裏火起,一霎時滿崗都燒着了。若不是我為人乖覺手腳活溜跑了回來,此時已燒殺在火裏了。”沙彌道:“你既逃出性命來就是萬幸,這起火根由且慢慢查究;衹是這火一發旺了,崗子上燒得路絶人稀,卻怎生過去?”唐半偈看了,愈加焦躁。小行者道:“師父不要焦躁,我們的行事一一應了牧童兒之口,他說,衹怕肝火動燒絶了棧道。你看這崗子一時間燒得走不得,難說不是老師父動了肝火!”唐半偈聽了,低着頭自忖,忽然悟了:“徒弟呀,你這話說得深有意味。我方纔因豬一戒驚馬跌我,一時惱怒,也衹認做七情之常,誰知就動此無明,真可畏也!今幸你道破,我不覺一時心地清涼,炎威盡滅。”豬一戒聽了道:“原來這火是師父放了燒我的。燒我不打緊,衹怕放火容易收火難。你看焰蓬蓬一條崗子都燒斷了。崗子的樹木又多,知他燒到幾時纔住,我們怎生過去?”小行者道:“呆子莫鬍說!你且看火在哪裏?”豬一戒道:“莫要哄呆子,難道就熄了?”及擡頭一看,哪裏見個火影兒?喜得個呆子衹是打跌道:“這樣妙義真不曾見,怎麽燒得遍天紅的大火一時就消滅無遺?”小行者道:“你下根的人哪裏得知!這座山乃靈山支脈,老師父是佛會中人,呼吸相通,故如此靈驗。”沙彌道:“我們既同在佛會下,定然有緣。不消閑講,快趕過崗去湊合。”唐半偈見真修有驗,弟子們精進猛勇,也自喜歡,便將馬一帶奔上崗來。沙彌挑起行李,跟着就跑。豬一戒被火燒時滿身疼痛,及崗上的火滅了,他身上竟象不曾燒的,一毫也不疼不痛,一發快活,搖着兩衹蒲扇耳朵,就象使風的一般,走得好不爽利。
大傢走上崗頭一望,衹道樹木都要焦頭爛額,誰知竟安然無恙,不但草深如舊,連燒痕也沒半點,大傢十分贊嘆。及走過崗來,早望見縹縹緲緲許多樓閣相去不遠,大傢一發喜歡,說也有,笑也有,追隨着如雀躍鳥飛,好不燥皮。不期走下崗來,沿着石壁轉有一個林子邊,忽然颳起一陣狂風,十分利害。怎見得?但見:
突然而起,驟然而吹。突然而起,似不起於青蘋之末;驟然而吹,霎時吹遍黃葉之間。雖不見形,寒凜凜冷颼颼宛然有像;鹹知是氣,倏聿聿豁喇喇無不聞聲。一陣穿林,或飛花,或震葉,撲簌簌亂落如雨;一陣入嶺,或推雲,或捲霧,烏漫漫昏不見天。不是槍,不是刀,颳雜雜偏能入骨;尖如錐,快如箭,直立立最慣刺心。翻紅攪海,水面上弄波濤作勢;播土揚沙,道路中假塵障為威。無門可躲,難免車顛馬倒;有誰敢走?果然路絶人稀。
唐長老師徒們正然樂意前行,忽遇着這陣大風,直颳得東倒西歪,立腳不定。沙彌挑着行李被風一颳,直捲到半邊,幾乎連人都帶倒了。沙彌見不是勢頭,忙忙歇下擔子,抱着頭蹲倒了坐在上面。唐長老馬上招風坐不穩,竟一個倒栽蔥跌了下來;喜得小行者見風起得有些古怪,忙幫在旁邊一把接住,不曾跌倒,一頂毗盧帽銃下來被風不知颳到哪裏去了。風驟起時,豬一戒還裝硬好漢,吆吆喝喝道:“好風!率性再大些,竟將我們吹到了靈山,也省得走路。”當不得一陣一陣衹管急了,就象推搡的一般,掙不上前,衹得退回來靠着山坳裏那帶石壁。不期石壁土颳倒,一株松樹連土連泥滾了下來,幾乎打在頭上,嚇得魂不附體,衹得趴倒了鑽到一帶深草叢中躲着,聲也不敢做,氣也不敢吐。大傢躲了半晌,風方少息。唐半偈定定性,因問小行者道:“這又是什麽意思?”小行者道:“沒甚意思,總是牧童說的脾風發吹斷了天街。”唐長老聽了,連連點頭道:“一字不差。原來這牧童是個聖人來點化我們,可惜我們眼內無珠,當面錯過。”小行者道:“前面的錯過不要追悔,他少不得還要來,衹是再來時不要又錯過了。”唐半偈又連連點頭道:“賢徒說得是。但要不錯也甚難,衹好存此心以自警可也。”沙彌坐在行李上聽見唐長老與小行者說話,知道是風息了,方站起身來叫道:“師父不曾着驚麽?怎好好的天兒忽起這樣大風?”唐長老道:“我已被風颳倒,虧你大師兄扶住不曾吃跌,但吹去了一頂帽子,光着頭如何行走!不知可有尋處?”沙彌道:“這樣大風,連石頭都吹得亂滾,莫說這虛飄飄的帽子,知他吹到何處,哪裏去尋?”唐長老沒法,衹得光着頭走,起身打點上馬,因跌了兩次,恐怕又有他變,要叫豬一戒籠馬頭,左右一看,並不見影,便問豬一戒為何不見?大傢東張西望,盡驚訝道:“這又作怪!雖然風大,難道連人都吹不見了?”大傢亂了半晌,方見豬一戒從深草裏鑽出個頭來道:“這樣大風,你們怎麽不躲?”小行者看見大笑道:“呆子,江豬兒還要拜風,怎麽這等害怕!”沙彌也笑着接說道:“他如今弄做個草豬了,怎不怕風!”唐半偈道:“風已息了,天色將晚,還不出來快走。”豬一戒方爬了起來,抖去身上的亂草,看看天,果然風住了,不敢多言,四衆一齊相逐而行。果然是:
肝脾肺腎,地水火風,
一寸半寸,千重萬重,
步步是難,步步是功。
師徒們此去不知又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
|
|
序 | 第一回 花果山心源流後派 水簾洞小聖悟前因 | 第二回 旁參無正道 歸來得真師 | 第三回 力降竜虎 道伏鬼神 | 第四回 亂出萬緣 定於一本 | 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墮邪魔 如來佛欲人得真解 | 第六回 匡君失賢臣遭貶 明佛教高僧出山 | 第七回 大顛僧盡心護法 唐三藏顯聖封經 | 第八回 大顛僧承恩求解 唐祖師傳咒收心 | 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 第十回 心明清淨法 棒喝野狐禪 | 第十一回 後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傢 | 第十二回 一戒認親 釘耙歸主 | 第十三回 缺陷留連 葛藤挂礙 | 第十四回 金有氣填平缺陷 默無言斬斷葛藤 | 第十五回 假沙彌水面陷師 小天蓬河底捉怪 | 第十六回 弄陰風熱心欲死 灑聖血枯骨回春 | 第十七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鋪情欲塹 | 第十八回 唐長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 | 第十九回 唐長老坐睏火雲樓 小行者大鬧五莊觀 | 第二十回 黑風吹鬼國 狹路遇冤傢 | 第二十一回 域中夜黑亂魔生潭 底日紅陰怪滅 | 第二十二回 唐長老逢迂儒絶糧 小行者假韋馱獻供 | 第二十三回 文筆壓人 金錢捉將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