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柏楊訪談錄:新城對   》 恨鐵不成鋼·不滿都是愛(3)      柏楊 Bai Yang

  問:中國傳統上好像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那就是在“政治”上愈有權力的人,在“性”方面也愈有權力,似乎一個人的妻妾數量可以與他的地位成正比,而且大傢也見怪不怪,從沒有人去懷疑它公不公平,人不人道。
  柏楊:權力和性能力不但不成正比,恐怕恰恰相反,權力鬥爭是需要腦力的,體力沒有太大用處。不過有權和有錢的人一樣,他們有犯罪的特權——妻妾如雲,妻妾如雲之後,性能力自然衰退。
  問:在今天的社會裏,好像還是有這種情形,比如說政治人物可以有比較混亂的性關係、性對象,而他們本身也不怎麽避諱,一般百姓也不把它看得很嚴重。比如蔣介石有四個老婆,蔣經國為人所知的,公開承認的就有兩個,蔣傢的那些孩子就更不用說了。但在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往往把政治領袖加以“神話”,一再強調他們的人格多偉大,可是當這些婚外情曝光之後,並沒有對他們的形象造成太大傷害,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柏楊:就我個人的看法,任何人(包括政治領袖)的私生活,外人沒有幹預的權力,因為個人的私德對社會的影響小,公德對社會的影響大,權威人物的一個錯誤决策,或一次錯誤判斷,那對整個國傢社會的傷害就太大了。私德並不是不重要,好比有兩個候選人,他們的條件一樣好,這時候私德的考慮很可能就成為選民抉擇的重要因素,這樣做,會迫使政治人物剋製自己的私生活。
  問:不過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說身為一個有表率作用的政治人物,他的所作所為對社會影響太大,因此操守相當重要,假如我們的社會可以容許任何人有這種混亂的性關係,那當然沒有話說,大傢不必對政治人物特別苛求。但事實不然,今天一個小民有了外遇,任何人都不會原諒他,這分明是雙重標準嘛,這情形如果換成達官貴人,根本就沒有人敢亂講一句閑話。
  柏楊:不過,我的印象似乎跟你講的情形不一樣。小民有了外遇,固然受人譴責;大官有了外遇,他所受的打擊更重,至少反對黨就不放過他。
  問:儒傢自古就有“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說法,認為如果“修身、齊傢”不好,“治國、平天下”也就會有問題,你認為呢?
  柏楊:這種說法簡直是狗屎,“修身、齊傢”跟“治國、平天下”之間,隔着萬重關山,用齊傢的方法來治國,猶如用劃獨木舟的方法去駕駛航空母艦一樣,不知道古聖人是怎麽樣想的!而且,這種畸形觀念會造成可怕的“大傢長製”。我們常聽說“某人是某單位的大傢長”、“某人是我們的大傢長”,就是這種“修身、齊傢”延伸出來“治國”的“君父思想”病毒。
  問:不論是在“齊傢”或是“治國”方面,都是人人搶着當爸爸,(衆笑)所以最近國立中央大學學生要求換校長,教育部不肯換的原因就是:“不能因為孩子鬧一鬧,就把爸爸給換掉啊!”他們把校長跟學生的關係弄成是“父子”關係,這恐怕也是父權心態作祟吧?
  柏楊:傳統文化中的“君父思想”,衹有醬缸蛆纔抱住不放,早就該淘汰了,想不到教育部說話的那個官,還停留在醬缸蛆階段,十分有趣。一個社會的進步是非常非常的不簡單,硬件的進步(像飛機汽車)往往很快,至於軟件(像官僚制度)就不容易跟上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新城對》目錄歷史的鏡子(1)歷史的鏡子(2)歷史的鏡子(3)
歷史的鏡子(4)褻瀆君主的柏楊(1)褻瀆君主的柏楊(2)士大夫和中國人(1)
士大夫和中國人(2)爐邊漫談(1)爐邊漫談(2)爐邊漫談(3)
爐邊漫談(4)爐邊漫談(5)爐邊漫談(6)爐邊漫談(7)
爐邊漫談(8)爐邊漫談(9)爐邊漫談(10)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1)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2)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3)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4)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