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国史   》 卷五十一 传第十 赖汉英曾天养曾天诰石祥祯石镇仑韦以德吉志元石凤魁      罗玺纲 Luo Xigang

  赖汉英
  赖汉英广东花县九间乡四角围村人,天王妻赖氏弟,群众都称他为赖国舅〔一〕,年约四十,曾读诗书,通文墨,兼习医学,知医理,久在广西贸易。金田起义,授内医,职同军帅。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月,擢殿右四指挥,始独领一队〔二〕。癸好三年正月,大军从武昌下江南,汉英督水军〔三〕。二月,进攻南京,擢殿右四检点。克南京时,汉英驰入城,抚慰居民,宣布革命宗旨,人心大悦,擢夏官副丞相〔一〕。
  四月,命汉英率殿右八指挥林启容、殿右十二指挥白晖怀进取江西。二十九日(夏历四月二十七日),汉英率军数万人,乘船千馀只,从天京出发〔二〕。
  五月十八日(夏历五月十六日),大军从湖口扬帆进抵南康府。前两天,南康府城人民把署星子县知县罗云锦逮捕起来,随即打开监狱放囚,明天,又把署南康府知府恭安逮捕。到十八日午,望见太平军船近,就把知县、知府缚献,并抬猪米食物犒师,路遇都司胡瑶林乘马出走,就马上把他逮捕一并送到船上。汉英大喜,对起义人民热烈嘉奖,并且立刻上岸,进城宣慰居民。起义人民欢欣鼓舞地追随汉英回船,参加革命〔三〕。
  十九日(夏历十七日),过吴城镇。二十日(夏历十八日)上午,大军就进抵南昌。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先两日带队赶到,与江西巡抚张芾共同抗拒,放火烧城外房屋以为死守计,大火三日不息,古代名胜滕王阁也被焚毁。汉英到,先下令救火,见城中守御严密,定计用水陆军久攻以困敌人,就在北兰寺一带连营数里,掘濠起堑,据其战地,又分遣游军,沿鄱阳湖西南昌、新建两县所辖二、三十里境内巡逻,日出夜归,断敌接济〔一〕。时江西人民闻太平军攻南昌,到处倡议进贡,东至饶州府、广信府,西至瑞州府,南到临江府、抚州府、建昌府,每天络绎不断地都有人民大张进贡旗帜,远道送猪米等食物到来,清朝官吏不敢禁〔二〕。太平军对进贡人民热情款待,派人迎接,相见都呼兄弟,十分亲热。答礼给太平诏书、天条书、幼学诗、三字经数卷,执照一张,物重的答以棉花、油、盐、衣服等物〔三〕。农民到营门来卖农产品,都给以几倍的价钱〔四〕。农民又在乡村对地主计亩徵粮,分地主的粮食〔五〕。到处热烈拥护太平军的到来。
  六月初四日(夏历同),汉英用地雷轰陷得胜门城墙六丈馀,清军堵筑,不得入〔六〕。二十三日(夏历同)天晓前,汉英复从原缺口西用地雷轰塌城墙四丈馀,接着在右边相连处复轰塌五丈馀,预定当敌人奔集缺口堵筑的时候,为聚歼计,又从原缺口东用地雷轰塌城墙六丈馀,巨石掀空,尘土四塞,缺口附近清军都被炸死。时南风壮盛,毒烟内迷,太平军扬旗攀堞登城。清军不能抵御,自计必死。刹那间,忽地北风反火,毒烟外迷,太平军站不住脚,被敌人乘势反攻,敌军驻营城外的又分路出救,迫得退下城头〔一〕。汉英估计敌人小胜会生骄傲,第二天,先在树林内埋伏精兵,派兵攻永和门外清九江镇总兵马济美营,诈败退走,诱马济美追到林中,把他杀死〔二〕。七月,分兵南取丰城,西取瑞州,东取饶州、乐平、浮梁、景德镇等地。浮梁县人民捆官送印欢迎太平军进城〔三〕。太平军宣慰各地人民,取仓储漕粮而归〔四〕。於是兵食充裕,军威大振,吉安、赣州一带,人民复起义响应〔五〕,敌人困守南昌,日益疲蹶〔一〕,底定江西只是时间问题。
  八月,杨秀清以西征军久攻南昌不下,他把兵力作了新布置,命撤南昌围。二十日(夏历八月二十二日)夜三更,汉英乘南风大作,传令退兵,扬帆渡鄱阳湖出长江〔二〕。出征饶州的军队,就从都昌东渡先出湖口〔三〕。
  太平军既出湖口,分为两路:一路下驶,於二十一日(夏历二十三日)进入安庆,以经略安徽;一路上驶,於二十六日(夏历二十八日)进入九江,以进攻湖北〔四〕。
  九月,汉英奉命回京,论攻南昌不下罪,革职,命入删书衙删六经〔一〕。
  十月,曾立昌守扬州被围急,粮尽,陷落在旦夕间〔二〕。时清钦差大臣琦善统帅各路军合围扬州,清帝奕詝命必歼灭净尽,不许一人突围出。天京派骁将春官又副丞相曾锦发领军去救,在三汊河大战中炮牺牲〔三〕。再派汉英领军去救。琦善以马步兵冲荡前军,而以水师截後路,不得进,退到仪徽。汉英誓众说:「扬州兄弟出围,我们一同回天京;扬州兄弟陷落,我们一同战死,誓不生还」!於是由三汊河进军,步步为营,血战而前,击破清将冯景尼、师长鏕防线,直抵扬州城下,十一月二十一日(夏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拔曾立昌守军及扬州人民出,欢呼而归,清军不敢追〔四〕。这是一场大血战,归到天京,将士都授平胡加一等勋位〔一〕。汉英寻调为东殿尚书〔二〕。後来杨秀清要杀他,赴安庆,乘间投江死〔三〕。
  曾天养曾天诰
  曾天养广西桂平县古林社人〔四〕,拜上帝会老兄弟。清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天养等来平在山朝见洪秀全,要他们慎言炼正,历久不渝,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把他们叫来,逐一断过,要谨口,逐一超升各昇升天堂。天兄问天养说:「曾天养尔教有几多人敬天父及敬天兄乎」?
  天养答说:「有四百馀人」。
  天兄说:「救条人命值千金,尔教有这多人,尔有好大福气,上天堂时,封尔顶上顶也」。
  天兄说:「众小弟,识得三星禾王(称洪秀全)、云开山顶(称冯云山)、双星脚起(称杨秀清)、月婿(称萧朝贵)等么」?
  天养等答说:「识得」。
  天兄说:「众小弟,各要真草(心)到底,跑路跑到尾。回家去各教导各妻子,各教导各子女,各各炼成天堂子女样,後来自有分断也」。
  天养等答说:「遵命」〔一〕。
  第二天,天兄因天养等能知劝人敬天,要他们识得洪秀全、杨秀清方有福享,爰降圣旨谕天养说:「曾天养尔去教人敬天父及我天兄么」?
  天养答说:「然也」。
  天兄说:「尔有好大福气也」。
  这一夜,天兄又下凡教导会众说:「众小弟,各各要谨口灵变,一家有事千家有,一家无事千家无也」。
  会众答说:「遵命」。
  天兄说:「众小弟,各要勤耕苦种,遵守天条,各教各妻子,各教各子女,各各炼成天堂子女样,後来自有福享也」。
  会众答说:「遵命」〔一〕。
  在当时拜上帝会员中,天养是一个组织者。他深目长髯,身材雄伟,金田起义时,已经五十多岁,剽悍绝伦,初授御林侍卫,在太平军中,号称骁将〔二〕。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建都天京,升殿左九指挥。六月,升殿左一检点。十月,升秋官又正丞相〔三〕。这年秋,太平军在湖北田家镇大破清兵,冬克安徽庐州,天养都立功。甲寅四年正月,天养自湖北黄州绕道出堵城清军大营後,纵火焚攻,人民群起助战,包围清营,大败清兵,清湖广总督吴文熔自杀死。天养乘胜向武昌、大冶、咸宁、嘉鱼、蒲圻、通城一带进军,钟人杰天地会馀众纷纷加入军中。三月,命与韦竣林绍璋等攻湖南。天养连克岳州、常德、澧州,而林绍璋在湘潭覆败,於是全军都退,天养留守岳州〔一〕。
  六月,曾国藩带湘军水陆师分三路来犯,天养在新墙、君山、雷公湖迎战都不胜,退出岳州,在城陵矶大战,互有伤亡,连战不决,曾国藩被拒不得东下。
  七月,曾国藩调登州镇总兵陈辉龙、广东游击沙镇邦带广东水师到。初四日(夏历七月十六日),陈辉龙发炮,声震山浦,直薄城陵矶。湘军水师将领褚汝航、夏■等同时合队来犯,时敌居上游,南风大作,水急风顺,船行如飞。但他们进易退难,犯水战大忌。天养看见敌人失算,他立刻先出小队与战,而潜伏大队在旋湖港,既接战,即诈败走下游。敌人中计,沙镇邦督头队当先,陈辉龙继进,风顺不能止,船身重大,在漩涡激流中搁浅起来。天养就带舢板来攻击,旋湖港潜伏船都出。斩陈辉龙、沙镇邦。褚汝航、夏■来救,天养复斩褚汝航,夏■也被打伤落水死。这时候,曾国藩湘军水师初建立,自吹精练,陈辉龙、褚汝航是他的大将,一朝都给天养打死,敌水师都丧胆〔二〕。
  初六日(夏历七月十八日),天养乘胜带三千人从城陵矶登岸,打算扼险扎营。未成,曾国藩陆军大将塔齐布率军掩到。天养一见塔齐布在阵前指挥,就想到林绍璋在湘潭被覆败的仇恨,怒从心头起,忍不住一时的愤恨,单身冲入敌阵,直取塔齐布,大声叱说:「塔妖!我来要尔命」!挺矛直刺,中塔齐布坐马,抽矛再刺,用力过猛,失足翻倒,清兵拥至,死在敌人乱刀下〔一〕。过两月,而武、汉失。
  辛酉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幼主下诏与卢明信同时追封义爵,诏说:「大功大赏不可忘,明信、添养〔二〕封义爵,奖其贞草(心)对爷皇。今特褒封卢明信为天朝九门御林■天义,曾添养为天朝九门御林沁天义,以酬其未团前功也」。卢明信事迹不详,当是功臣,故得与曾天养同日追封。
  曾天养在西征诸将里面,是最著名的一员大将。他在西征战役中,屡建大功,漩湖港之役,以败军之馀,竟能出奇制胜,以劣势胜优势,覆败敌人水师,杀其大将,不仅沉重地打击敌人的凶焰,而且惊破敌人的心胆。乃不忍一时的愤恨,忘临敌轻则败的教戒,使身死军败,给太平天国军事以重大的损失。在天养战死後,曾国藩向清廷奏报说:「至十八日一战,当逆焰方张之会,立挫凶锋,人心大定」〔一〕,又说:「曾天养殁後,胁从者始敢逃散,数以万计,该匪关系贼势盛衰」〔二〕。从反革命的奏报中,可见天养的死,关系到双方胜负的转移,其重大一至於此。不少战史告诉过我们:作为一个司令员,决不应该轻举妄动,去从事一种特殊的活动,必须对全体有负责的观念,要把他指挥的军队看做全体中的一部分。因为他个人的冒险行动,有时会给他的军队造成极大的不幸,而他的军队的挫败,就必然影响到全体,有时甚至於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天养正是犯了这一种大错误。
  曾天诰曾天养弟,参加金田起义,年约四十,身材魁伟。自广西至南京,都与天养同在一军中。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四月,封为功勋。七月,升殿左二十七指挥,随石达开经略安徽。天诰治军执法如山,与士卒同甘共苦,为部众所爱戴,大家都很亲热地叫他曾七哥。
  甲寅四年三月,与韦俊等进军两湖。天养在岳州城陵矶战死,天诰全军归武昌。九月,武、汉失守,天诰向田家镇撤退,守磨盘山。十月,田家镇要塞失陷,随秦日纲退守九江、湖口,力遏敌锋,卒破敌军[一]。其后事迹不详。
  石祥祯
  石祥祯广西贵县人,是石达开的哥哥。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三月,封国宗。五月,赖汉英既至南昌,见城大敌众,请增兵。于是加祥祯提督军务衔,命与石镇仑、韦俊等同领军赴南昌助赖汉英。八月二十日,西征军撤南昌围,出长江。祥祯分领一军,先入湖口,作为据点,即向上流进军,于二十六日克九江。十一月,调回天京,命于秦日纲前赴安庆,经略和州、池州一带。甲寅四年二月,命与韦俊等进兵湖南,挺进到湘西常德。旋因林绍璋在湘潭覆军,撤军东归克岳州。五月,回师湖北,再克武昌[二]。
  祥祯骁雄绝伦,冲锋陷阵,无坚不摧,众钦其勇,号为铁公难[三]。他与士卒同甘苦,又深得众心[一]。故所向有功、在西征战役中、建立了许多功勋。七月,命回西梁山抗声清军[二]。旋归天京。
  当时驻军在天京城东孝陵卫的清朝江南大营里面,有一个悍将叫张国梁。这人原名嘉祥,清道光末年在广西贵县率领天地会起义,后投降清朝,隶钦差大臣向荣部,抗拒太平天国,号称江南大营第一骁将。祥祯痛恨这个叛徒,他用箭射战书到江南大营去,约张国梁独战,不准带一人,如不敢出,此后不许交锋。向荣知张国梁必败,不准出。张国梁从招降而来,自夸勇悍,为向荣重用,累次升擢,早为绿营将领所嫉视,今敌将指名,如畏不敢出,今后必被他们排挤掉,他本是烂赌的博徒,轻于孤注一掷,这就迫使他不得不去拼命。八月初五日(夏历闰七月十八日),两人在天京东南上方桥交战。张国梁固然算是骁悍,但怎敌得过祥祯,战不几合,就招架不祝祥祯要把他生擒回天京尽法惩治,不肯一枪就杀死他,觑个破绽,格开他的长矛,就把他生擒过马来,祥祯即擒张国梁,怕敌人来夺,一心只顾两手紧紧地挟着他纵马向天京城飞跑,没有提防到他偷偷地把身上带的利刀抽出,蓦地向祥祯足胫上猛刺。祥祯跌下马来,措手不及,竟遭叛徒暗算而亡。但是,祥祯生擒叛徒的英雄形象,与叛徒暗算的丑态,立刻风闻远近。后来地主阶级分子虽然曾经歪曲事实谱过一出铁公难的戏,却无法抹煞祥祯生擒叛徒张嘉祥这一事实。铁公难的英名,至今仍留在人民的记亿中[一]。
  石镇仑韦以德吉志元
  石针仑广西贵县人,也是石达开的哥哥。自金田起义到天京,屡立战功,但仍听检点、指挥的调遣。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建都天京,始封国宗。
  五月,杨秀清奏请凡国宗有才能的颁给印信,使出任征战,于是任命镇仑与石祥祯、韦俊等同统兵赴南昌助赖汉英。南昌既撤围,镇仑与石祥祯同领兵向九江进军。十一月,调回天京,命与赖汉英援杨州,三汊河大战有功,赏穿黄袍。
  甲寅四年二月,命与石祥祯、韦俊等攻湖南,克常德、岳州等地,回师湖北,再克武昌。七月,又调回天京,攻兔儿矶清军。
  这年九月,武、汉失陷,退厄田家镇要塞,上游告急,镇仑奉命与韦以德、韦俊等率军驰往救援,在半壁山与敌人鏖战,英勇牺牲[一]。
  韦以德,广西桂平金田村人,韦昌辉侄,参加金田起义,年二十,少年英勇,封国宗,加提督军务衔,出师西征,屡建战功。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夏,与国宗提督军务石凤魁、地官副丞相黄再兴同守武昌。这年十月,同石镇仑与敌人在半壁山大战牺牲[二]。
  吉志元广西桂平县大梭村人。年约十九岁,短小精干,目闪闪有光,勇猛超众。金田起义,吉姓首先参加,一家数十人,分隶各军。志元父吉成凤战死,天王叙其功,封志元为恩赏丞相。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三月,调为北殿仆射。癸好三年四月,升北殿右八承宜。
  甲寅四年三月,与韦俊等进军两湖,驻守黄陂、孝感。九月,武、汉陷,退守田家镇。十月,在半壁山阵亡。志元治军严明,爱护人民。黄陂、孝感及仓子埠人民,无有不爱戴吉丞相的[三]。
  石凤魁
  石凤魁广西贵县人,是石达开的堂兄。金田起义,在石达开军中。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三月,封国宗,旋加提督军务衔,始任军事,与石祥祯、石镇仑等一同统兵赴南昌助赖汉英。
  甲寅四年二月,大军攻湖南,命凤魁留守汉口镇。五月,再克武昌,任命凤魁督理湖北全省军务,镇守武昌。
  凤魁粗通文墨,不谙军务。他既督理湖北全省,便妄自尊大,自以为才兼文武,发号施令,要诸将拱听,不肯听从他人的意见。时太平天国虽再克武昌。而湘潭覆败,进攻湖南已失利,正在退守岳州,湖北必须赶紧做好战守准备,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凤魁刚愎自专,守备不严,营垒不固,到曾天养在城陵矶战死,敌人就长驱来犯。九月初九日(夏历八月二十三日),武昌、汉阳同时失陷,凤魁走田家镇。十月,逮解回京,以失武、汉罪处斩[一]。
  本传考证
  赖汉英之死
  赖汉英是太平天国重要人物,李秀成自述原稿记太平天国起义人物,除东、西、南、北、翼五王外,祇记天官丞相秦日昌、地官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夏官丞相赖汉英五人,其重要可知。考现存太平天国文献以及王定安贼酋名号谱和清方记战,均未记有天京事变后有关赖汉英事迹。建国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都曾经进行多次调查,据所编花县洪秀全史迹文物图片集在洪秀全妻赖氏及妻兄赖汉英故乡四角围赖屋村全景下说明,還有「目前该村老人还能说出『赖屋出王娘』,及『国舅拾猪屎』等传说故事」,也没有天京事变后有关赖汉英事迹。
  到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和一九七六年六月,广东师范学院政史系调查始见有关于赖汉英晚年的报导。据报导炭步公社民主大队七十四岁的赖汉英孙女赖谷说:「赖汉英是我阿公,他死得很凄凉。赖汉英到过南京,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了,他才路到香港去,住在九龙城。当时清朝派人将我阿公包围在楼上,还在周围装上很多毒药线,最后下毒手攻楼。我阿公逼得没办法,用被子包着头跳下楼逃走的。但跳下楼时碰上毒药线,回来后腿烂,一直到死都医不好。我阿公从香港回来的时候我祇有四、五岁。他回来两年时间才死去」。炭步公社民主大队八十三岁的赖照良说:「赖汉英从香港回来,是搞烂右腿的,整天包着,人家叫他「国舅爷」。听说在湖南打仗很勇敢,我小的时候,亲眼看过他」。七十九岁的赖礼贵说:「我在八、九岁时见赖汉英,他死的时候,我才是十岁左右」。此外,还有五十八岁的赖汉英孙儿赖寿其说安葬赖汉英事及其妻说于结婚第二年第二次安葬赖汉英[一]。
  根据赖谷和亲见过赖汉英的赖照良、赖礼贵的回忆推算,赖汉英从香港回来的时间应在一九○六年左右。又据赖谷说回来两年才死,那么,赖汉英是一九○八年左右死在家乡的。
  我们读了这一个报导,赖谷等人的说法感到有八大疑问:第一、自称为赖汉英孙女的赖谷,见过赖汉英的赖照良、赖礼贵和第二次亲自安赖汉英的孙儿赖寿其夫妻,为什么当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历次去调查时都不说,却到广东师范学院政史系去调查时才说呢?第二、金田起义后,清朝官府对革命人物的家属都逮捕,冯云山的妻和儿子就被逮捕,为什么赖谷的父亲赖养——赖汉英的儿子,却独能安居于家乡呢?第三、据赖谷说赖汉英是「由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了,他才跑到香港去」,那么,赖汉英一直是在天京的,考天京事变后、敌人调查天京著名人物的名单内共有: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文总衡正掌率赞天燕蒙得恩、副掌率顺天燕锺芳礼、真神殿大学士兼天官部事黄得用、地官加侯爵陈潘武、春官加侯爵刘庆汉、夏官丞相蔡子贤、秋官丞相加侯爵莫士暌、冬官丞相加侯爵陈得风、天官丞相加侯爵正任京都江南省佐将李春发、京都巡讨将帅黄文安、右二检点胡海垄六十二检点刘云汉、镇守仪凤佐将黄懿魁、水帅炎壹指挥熊姓、水师金壹指挥陈姓等十九人[一]。这个名单调查得很详细的,连守仪凤门的佐将黄懿魁、小小的水师指挥熊姓、陈姓都在内,
  如果当时赖汉英在天京,为什么名单上没有他呢?在石达开出走后,李秀成自述原稿说:「中国无人,经朝臣查压,选出蒙得恩、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现来助国」。如果当时赖汉英在天京,为什么没有选到他呢?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信任本家亲戚,凡「由广东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黄文英供),为什么赖汉英以国舅之尊,又是开国著名人物,却偏偏不得封王
  ?第四、杳九龙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租借给英国。在此以前,清朝设有九龙司巡检,大鹏协水师副将驻此,赖汉英不可能躲藏于此。在此以后,为英国租借地,清朝不能派兵去捉人。第五、赖汉英在英国租借地九龙藏匿不着,被清朝侦知,派兵去捕捉,为什么逃回花县家乡反能安居到病死,清朝却访缉不到呢?第六、自太平天国乙好十五年(一八六五年)森王侯裕田在香港被捕解广州牺牲后,太平天国人员逃避香港的被追踪益急,都不能停留,许多无地可逃而卖身为「猪仔」的都因此而起,瑛王洪全福便是这样赴古巴。赖汉英何得独留香港?第七、一九○二年洪全福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据调查说赖汉英于一九○六年左右始从香港回花县,何以此次广州起义全无赖汉英声息?第八,自辛亥革命后,关于洪秀全及其家人亲戚朋友的事迹,有记载,有报导,特别是建国后历次在花县的调查,均未闻有天京事变后有关赖汉英事迹,何以到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和一九七六年六月的调查始突然发现?以上八点,都是与历史事实抵触,于理难通,是不可相信的。
  根据赖汉英的历史判断,他若天京事变后还生存,以这样重要的人物不应无记载,他当死于天京事变前,但还未见于记载。直到本书将交稿前,始得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清张晓秋著粵匪纪略稿本。据武新立明清稀见史籍叙录记此书说张晓秋江苏江宁人,咸丰五年(太平天国乙荣五年)稿本。从这部稿本盾,其所记前期人物如襄天侯林大基、匡天侯黄维江(张晓秋误作黄维纲,据天父圣旨改正),后期重要人物如赖文光、蒙时雍等均不见于贼情汇纂、金陵癸甲纪事略、金陵杂记等书。所记秦日纲因失守田家镇革职贬为奴事,与天父圣旨记事合。其记太平天国改「埋字为歙」,解决了研究太平天国史者多年未解的问题。这人当是在天京一个比较重要的衙馆当书手一类的人,所以他所知道的人物和要事比谢炳、涤浮道人都多。他在逆匪陷江宁时十二僭丞相目下记赖汉英事道:
  伪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杨逆以其有异心,欲杀之,赴安庆,乘间投江死。张晓秋说「杨逆以其有异心」,必须分辨清楚。所谓有异心,乃指对杨秀清个人有异心,而不是对太平天国有异心。杨秀清专横霸道,为秦日纲、陈承瑢、黄玉昆等所嫉恨。赖汉英为洪秀全妻弟更不待说。杨秀清因不向他报告女官说的「东王若升天,尔们为官的都难了」这一句话,就杀了天官正丞相理东王府事的曾水源和东殿吏部一尚书李寿春,对他有异心的,即反对他的国舅赖汉英更何能免。张晓秋对此事的记载给我们记明了太平天国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的结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一 刘大年序二 谷霁光
序三序四 邢凤麟
自序凡例 汤锡龙
第一部份 卷一 序论第二部分 卷二 纪年
第三部份 卷三至卷二十一 表卷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卷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卷二十四 志第三 资政新篇
卷二十五 志第四 政权卷二十六 志第五 政体
卷二十七 志第六 食货卷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卷二十九 志第八 兵卷三十 志第九 刑律
卷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礼制卷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历
卷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举附招贤卷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卷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卷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