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 第39节:林语堂:中西以及两岸的人生哲学(9)      师永刚 Shi Yonggang

  1976年三月二十三日,林语堂因胃出血送入香港玛丽医院,后因并发肺炎、心脏病突发,于三月廿六日晚间病逝于香港。四月一日移灵台北,一部圣经伴随,长眠于阳明山故居"有不为斋"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墓碑由挚友国学大师钱穆题字。
  林语堂过世后,廖翠凤一直住在香港幺女家中,用心整理出《京华烟云》和《林语堂当代汉英辞典》等巨著的手稿,存放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直到1985年阳明山故居原址改为"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这些著作和遗物才捐给台北市政府供公开展示。1987年廖翠凤于香港去世。
   孔子之外,最广为西方认识的中国文人
  一如众多满腔热血的青年,林语堂早年思想左倾,在东西碰撞的大时代,他原选择了西化这条路,却又发觉,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是他必需担负的使命,因此毕其一生,都在为中西文化交流而努力,做为中国知识分子,林语堂倾全力将中国文化与精神通俗化地介绍给西方世界,是他毕生的功业。
  面对文革的冲击,林语堂晚年选择到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台湾定居。但他并没有迷失自己的路向,尽管蒋介石对他极为礼遇,宋美龄还在林语堂夫妇八十双寿时,为文赞誉林语堂具有多方面的卓绝才华,是一位"十足完美的文明人",但他始终与官职保持距离,一度婉辞考试院副院长的职位。
  林语堂著作等身,在中文的文艺创作方面,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他翻译"幽默"一词,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半月刊。虽然作品不多,但《论语》半月刊,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编写范围与态度,提倡幽默文学,形成一股风潮,所谓"幽默大师"的美誉自此加冕在林语堂身上;《人间世》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提倡性灵文学,成为中国第一本纯散文小品刊物;《宇宙风》半月刊则以畅谈人生为主旨,以言必近情为戒约。都让林语堂在中国文坛占有相当分量。
  这些提倡贴近人生的刊物,或许在现代社会不足为奇,甚至早已成为畅销书必备的要素,但上世纪初深受传统的束缚,过往中国社会对文章关于"文以载道"等主流要求,依旧深深影响着文艺工作者;纯情的"新月派"、左倾的"创造社",虽然让中国文坛大鸣大放,却门户森严,笔战激烈。在这样严苛的环境限制下,林语堂于内师法清代名士袁子才等人,于外推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幽默的笔调写出寓意深远的文章,的确开启了中国写作新局。
  然而他对中文世界影响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创造了"幽默"二字。
  他自己曾说过,"幽默"的意思或与"风趣"、"谐趣"相当,但是英文中的humor多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译意仍不如译音的直接了当。但同样是译音,译法可有十数种,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兼顾音与意,不失为一种选择,林语堂也认为不无可取。
  为何使用"幽默"这两字的组合?林语堂认为"凡是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静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最后还是"幽默"在中国生了根。
  "幽默"不仅加入中文的形容词家族,而且在中国语言里继续繁衍,现代人说"你刚才幽了他一默",将"幽"与"默"变成动词与名词,已远超出英文humor的用法,可是林语堂始料未及的。
  译了"幽默"一词,其后主持《论语》半月刊时以撰写幽默文学闻名,成为大师级人物后的林语堂,每回亮相手里老端着烟斗,仍是想说就说、想笑就笑,使得外人对林语堂的印象总离不开"幽默"二字。夫人廖翠凤曾说自己原是很严肃的,但夫妻日久相互影响下,也越来越能接受幽默。
  林语堂说过,"凡做什么事,我一生都不愿居第一的",有趣的是,中学和大学毕业,成绩都是第二名。他说向来喜欢自由看书,对功课不耐烦,也不肯认真;他的兴趣广泛,迷机械,好代数和几何,对自然科学和地形学有兴趣,但讨厌积分,当物理老师或英文老师都曾是他的志愿,不过如愿当英文教师后,他又投入中国古典文学,且着手改革汉字索引的方法,并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汉字索引制说明",获得蔡元培与钱玄同的声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 1949年后的背影第2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
第3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2)第4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3)
第5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4)第6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5)
第7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6)第8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7)
第9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8)第10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9)
第11节:梁实秋:将西风带进台湾的浪漫干将(10)第12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1)
第13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2)第14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3)
第15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4)第16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5)
第17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6)第18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7)
第19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8)第20节:钱穆: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9)
第21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1)第22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2)
第23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3)第24节:罗家伦:被政治消磨去了五四光芒(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