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對話:中國社會轉型中的焦點問題 》
第39節:教育之城市擇校(7)
佚名 Yi Ming
孫爸爸:也是這句話。
陳偉鴻:也是這句話?
孫爸爸:也是這句話。
陳偉鴻:我估計可能傢長的這個心聲都是相通的,在這句話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愈演愈烈的這種擇校大戰,剛纔這個主人公的朋友要上實驗一小,雖然要上實驗一小。
王小丫:交贊助費。
陳偉鴻:對,要交很多的錢。很多人也像男主人公一樣有這個睏惑,這到底是怎麽了?
王小丫:而且人傢當當纔6歲,耽誤了什麽?我原來也覺得6歲的孩子哪兒耽誤了,不過今天我聽了這位母親,孩子纔4個月就開始做準備。
陳偉鴻:所以當當確實耽誤了。
王小丫:我覺得6歲已經耽誤得太多了,真的。
陳偉鴻:確實是耽誤了。當然這個玩笑之餘,我們還是得來看一看這個嚴峻的現實,我們來繼續請教一下我們的專傢,告訴我們這究竟是怎麽了?楊教授來給我們回答一下。
楊東平:擇校熱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一個老百姓難以承受之重。高昂的擇校費,熾烈的擇校大戰,那麽這個現象我想主要是由於我們長期實行的這種等級化的學校制度造成的,就是剛纔講的,人為地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在北京市因為它的教育資源比較好情況還好一些,那麽在各地都有,有省級重點學校、市級、區級,然後普通學校、薄弱學校,等級森嚴,待遇、資源、政策各不一樣。所以剛纔講到其實很多傢長擔心,孩子到薄弱學校,除了學校風氣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升學率。因為好的學校升學率比較高,所以在這麽一個升學率導嚮下,就拼命追求到好的學校,但這個現象是嚴格地說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就是義務教育是面嚮全體公民、全體兒童的一個一視同仁的教育,不應該分成三六九等。
陳偉鴻:兩位專傢還有沒有不同解釋?簡單補充一下?
王晉堂:剛纔有一位傢長打了一個非常好的比喻,他把學生去參加這個班那個班,拿證書比喻成裹小腳,然後他要問什麽時候這個小腳就不裹了。我想從這個會場上就可以看出來,咱們這個會場上是有一種潮流,是不裹小腳的,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傢長有這種從衆心理。因為小學都在校門口,早早地去接孩子,然後傢長就互相聊聊,你那孩子報什麽班了,他這孩子報什麽班了,結果有一傢長說什麽班都沒報,然後旁邊的傢長都有一種有懷疑的眼光看着他,說你是後媽吧?
王小丫:怎麽那麽負責任?
陳偉鴻:就完全不符合潮流了。
專 傢:周老師這個孩子也很有天賦,但是她沒工夫,她太忙,所以也沒有給孩子。
王小丫:沒有,沒有,周老師是親媽,但是周老師她是另外一種觀念。
陳偉鴻:周老師自己在傢裏教他就行了。
專 傢:從這個會場上已經看出來,大地微微暖氣吹,這不是"春天的約會"嘛!這個報班熱會被埋葬的。
王小丫:會被埋葬?您估計,您覺得以專傢的身份覺得要什麽時候差不多?
專 傢:我想這次"兩會"就要通過《義務教育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它是使我們這個教育走嚮均衡的一個禁軍令,那麽隨着人們的認識變化深入和教育的,大傢從糊塗中逐漸清醒過來,我認為到"十一五",2010年這個小腳就差不多不要再裹瞭瞭。
王小丫:現在的孩子真的是挺可憐的,那所有的孩子聽到剛纔您說的這個消息,我覺得他們都會很高興,傢長也會高興,其實很多傢長真的就是互相在擔憂,怕別人都去上了,自己不去上給落下來的。
陳偉鴻:從衆的心理。
王小丫:而不是說自己真的想上。
專 傢:不要擇校就是孔夫子的"有教無類",不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所有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都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陳偉鴻:確實像您說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是我們大傢都必須亟待解决的一個問題,政府也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大傢也關註了這方面的問題,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看得到的也確實有了一些改進和改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1醫療改革之看病難(1) | 第3節:1醫療改革之看病難(2) | 第4節:1醫療改革之看病難(3) | 第5節:1醫療改革之看病難(4) | 第6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5) | 第7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6) | 第8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7) | 第9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8) | 第10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9) | 第11節:醫療改革之看病難(10) | 第12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1) | 第13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2) | 第14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3) | 第15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4) | 第16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5) | 第17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6) | 第18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7) | 第19節:醫療改革之關註藥價(8) | 第20節:教育之九年製義務教育(1) | 第21節:教育之九年製義務教育(2) | 第22節:教育之九年製義務教育(3) | 第23節:教育之九年製義務教育(4) | 第24節:教育之九年製義務教育(5)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