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朝聞道,夕死可矣
李零 Li Ling
4.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賣油郎獨占花魁》,賣油郎說,若得這等美人摟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1980年代以來,很多出國迷也是這樣。他們說,到美國轉一圈,嘎巴兒死了也值了。
孔子不一樣,他說,早上聽說真理,晚上死了也值了。
王朝聞的名字就是據此而起。(朝聞道,夕死可矣)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士”,即君子,也叫“士君子”,是貴族下層的一般稱呼。《論語》常見。
孔子提倡安貧樂道,和很多古代宗教一樣,他也強調苦修苦行。孔門之中,誰最安貧樂道?顔回。孔子在陳絶糧,仲由見老師和同學挨餓,看不下去,發脾氣,被孔子批評(《衛靈公》15.2),其實仲由纔了不起。
吃苦,很多人能做到,特別是待在窮鄉僻壤,從沒見過錢的人。人最怕的,其實還不是窮,而是人比人。人比人,氣死人。誰能經受這種考驗,纔是真君子。
《子罕》9.27:“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這纔是考驗。(有志於道不怕窮)
以上兩章是講君子對道的追求。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無適也,無莫也”,“適”、“莫”二字,舊註多歧,大體有四種讀法:一種是把適讀為敵,理解為抵觸,莫讀為慕,理解為嚮往(《鄭註》);一種是以適、莫為厚薄(《邢疏》),似乎是把適讀為嫡,而以莫為相反的意思;一種是以適為可,以莫為不可(唐韓愈、李翺《韓李筆解》);一種是以適為專主之義,而以莫為相反的意思(朱註)。我看,“適”是可以,“莫”是不可以,這話也就是“無可無不可”(《微子》18.8)的意思。
“義之與比”,是說一切要看是不是合乎義。“比”,是親近之義。(以義為準)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常以君子、小人作對比。
“德”指仁恩,“刑”指威罰。《韓非子?二柄》把這兩條叫“二柄”。“二柄”是人主禦下的基本手段,就像馴象人手裏的香蕉和刺象棍。它是義的體現。君子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都是看這兩條。德,可以告他該幹什麽;刑,可以告他不該幹什麽。小人不一樣,他們關註的,主要是他們居住的那片土地,還有各種實惠,故土和實惠都是眼前的利益。
參下4.16,這裏,君子、小人之分,也是義、利之分。
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以禮治國,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和柏拉圖一樣,他也離不開政刑。(君子與小人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