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39节:端午风俗拉杂谈(2)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清宫中有"奶子粽",即用奶酪浸米一夜后煮之,味美绝伦。民国后,北海仿膳曾有出售。
  驱五毒之俗亦由来已久。清代吕种玉《言鲭,谷雨五毒》载:"古者青斋风俗,于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宣布家户贴之,以■虫毒。"北京糕点铺届时特制刻有五毒图案的甜馅儿点心,名曰"五毒饼"。时值初夏,病毒渐趋猖獗,此俗反映了劳苦大众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则是饮雄黄酒!雄黄为中药,有解毒杀菌之功效,酒和以雄黄,挥发的气味可驱虫除秽。神话故事中的白娘子,便是喝了法海和尚的雄黄酒才现了原形,以致吓坏了许仙,遂引发盗仙草一场恶战。
  挂菖蒲习俗,亦有实际意义。菖蒲,又名"剑水草"。据《本草纲目》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其根茎可作香料。此草具有提神、通窍、杀菌之功效。每逢端午,人们即至郊外采集菖蒲,挂于门户;或将其根茎刻成"小人儿"、"小葫公"等饰物,挂于儿童脖项,或用菖蒲泡酒而饮,据说喝了能延年益寿。唐代元和进士、待御史殷尧藩诗曰:"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缠五色丝之俗,约始于汉代,南朝宋,太子左卫将军范晔所撰之《后汉书》中,已有朱索连桃印饰门户之记载。汉代流行五行阴阳之说,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驱邪避瘟。五色丝又叫"朱索"、"避兵缯"、"长命缕"、"续命缕"、"百索"、"花花绳"。端午当天,人们把它缠于手腕与足腕;或用彩丝垂金、锡重物挂于脖项;或扎做人形,插于发髻;或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缀于胸前;或缠粽子,相互馈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第4节:新春话年画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第11节:迎春福、禄、寿(1)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第15节:北京"杂拌儿"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第17节:新春逛厂甸(2)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