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这部伟大的写实小说,意蕴深厚,意象复杂,它的艺术奥秘有待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专家学者在作者问题、成书问题、政治背景、地理环境、版本评点、美学价值、语言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新材料的缺乏,又由于研究者视角的不同,加之问题的复杂,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意见。《金瓶梅》崇祯本的评点者、改写者究竟是谁?就是“金学”中有分歧意见的疑难问题之一。1985年,有学者曾提出“李渔评改《金瓶梅》”之说,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笔者在校点《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的工作中,曾思考过这一问题,搜集、分析了有关的材料。笔者认为此一说不能成立。现述拙见,与提出、赞同这一说的同志,进行商榷。
现存的《金瓶梅》版本分《金瓶梅词话》、《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两系三类。关于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崇祯本在后,词话本在前,崇祯本以现存词话本为底本改写加评点,它们之间是父子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崇祯本与现存词话本是兄弟关系,它们还应有共同的祖本。第三种意见认为崇祯本在前,现存词话本在后。它们还应有共同的祖本。就版本特征来看,崇祯本与词话本在文字上有不同。崇祯本有评语与插图二百幅,词话本没有。崇祯本与以崇祯本为底本而刊印的张竹坡评本,在明末及有清一代影响很大,翻刻本较多,这两种本子促进了《金瓶梅》的传播。但是,崇祯本的评点者与改写者没有留下姓名,读者不知道评点者与改写者究竟是谁。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李渔是崇祯本“评改”者之说。其根据有这样几点: 1、首都图书馆藏《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有一百零一幅插图,在第一百零一幅图像背面有两首词,后署“回道人题”。认为回道人是李渔的化名,还说李渔《十二楼?归正楼》第四回用了“回道人评”。
2、署湖上笠翁李渔题的两衡堂刊本《三国演义序》中论《金瓶梅》“讥刺豪华淫侈,兴败无常”,与崇祯本第九十回眉批所云合拍。
3、张竹坡评点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兹堂刊本扉页右上署“李笠翁先生著”。“在署名‘李笠翁先生著’的《合锦回文传》里也有回道人的题赞”(笔者按:实际情况是题署“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由以上所据作出判断:“李渔不仅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书的写定者,同时也是作评者。笔者的考证,与上述结论不同。回道人不是李渔的化名,而是吕洞宾诡称的别名。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字笠翁,别署随庵主人、觉道人、觉世稗官、笠道人、伊园主人、湖上笠翁、新亭樵客,族中后人尊称“佳九公”、人称“李十郎”。就已知李渔著作和编纂的书,从未见有署回道人者。吕洞宾,五代北宋初年人(或谓唐人,生于唐贞元十四年),名岩、字洞宾,别号纯阳,关中京兆人(或传为河中永乐人)。吕洞宾善写诗,民间流传他的诗歌,多达一百多篇。《全唐诗》收吕洞宾诗四卷。他本为隐士,死后被附会为举世闻名的神仙和道士。明末邓志谟据吕洞宾的传说写神怪小说《吕祖飞剑记》十三回,其中多次写到吕洞宾诡称回道人,如第六回写道:“一日,纯阳子又向长沙府,诡为一个回道人。”“回道人者,以回字抽出小口,乃吕字,此是吕神仙也。”
查《全唐诗》第八百五十九卷,收吕洞宾《渔父词》十八首,其十六、十七两首为:作甚物疾瞥地贪贵贪荣逐利名,万劫千生得个人,追游醉后恋欢情。须知先世种来因;年不永,代君惊,速觉悟,出迷津,一报身终那里生。莫使轮回受苦辛。首图藏本刊印者在翻刻崇祯本时,把原刊本二百幅插图减为每回刊用一幅,应为一百幅(均采用每回的第一幅图),第一百回第一幅为“韩爱姐路遇二捣鬼”(笔者按:图极粗劣,左上方漏刻篱笆门),这样不能表明全书的结局。所以,刊印者又刊印了第一百回的第二幅图“普静师幻度孝哥儿”(按:书口无此标题),并在背面刻印吕洞宾词二首,取其报应轮回的思想,以便与《金瓶梅》中的因果报应思想相呼应。李渔是一位通俗文化大师,他特别重视小说戏曲创作,不以稗官为末技,在小说戏曲创作与理论上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生活情趣。他不可能把吕洞宾的词作为自己的作品题写在《金瓶梅》刊本上,更不会以吕洞宾的别号作为自己的署名。而且,李渔特别熟悉吕洞宾的神怪故事,在他的作品中至少有两处直接引述过。《十二楼?归正楼》第四回叙一盗贼儿改邪归正后出家为归正道人,为造殿堂,费用无所出,遂设诡计劝募,令其徒弟乔扮为神仙吕洞宾到仕宦之家化缘。仕宦向富商说他见到的情景:“他头一日来拜,说是天上的真人,小价不信,说他言语怪诞,不肯代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