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碎句与短章   》 第39节:美的两个定义      Zhou Guoping

  92,关于美的两个定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可以归结为:美是生活,生活高于艺术,艺术只是生活的再现或得不到原物时的替代物。他还把生活等同于"现实生活"。这个贫乏的论点后来支配了好几代人的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
  他的论述中也有合理的见解,例如指出艺术的内容并不限于美,而是包括生活中一切使人发生兴趣的东西。不过,这个见解是与"美是生活"的定义相矛盾的。也许矛盾仅是字面上的,他反对艺术仅仅表现狭义的美即激情,而要求表现广义的美即全部生活。站在这一立场上,他精彩地抨击了雨果式的浪漫主义,包括浮夸的语言,狂暴的激情,虚构的性格,诡谲的情节,悲惨的境遇,兴奋的调子,"做作地把幻想刺激到病态地紧张的地步",等等。所有这些与尼采对浪漫主义的抨击十分相似。我相信,这里显示了他的"美是生活"与尼采的"美是生命"这两个命题的相通之处。浪漫主义之所以令人反感,就因为它既是做作(反生活)的,又是病态(反生命)的。
  93,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哲学
  高尔基有一回生动地谈到他对哲学的观感。他说,世界刚刚开始,正要形成起来,而哲学却在它头上打了一巴掌,喝问道:"往哪儿去?为什么去?"或者命令:"站住!"
  读到这段话,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真精彩!我立刻想起当今的许多文学家、作家、艺术家,他们恰好相反,都在争先恐后地朝世界头上打巴掌和喝问,并且以此证明自己和哲学一样聪明,甚至比哲学更聪明。
  我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哲学家,我还有第二个冲动,就是替哲学辩护。例如,我想说,世界并非刚刚开始,而是早已存在了,甚至是永恒存在着的,却始终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种意义。所以,哲学的掌击和喝问是完全有道理的。我还想说,哲学现在也已经有了改变,它发现世界完全不理睬它的喝问,继续毫无目标地朝前走去,于是幡然悔悟,明白了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目标,所谓目标是哲学自己的杜撰。所以,今日的哲学不再向世界喝问,现在它只做一件事,就是没完没了地自我检讨,追究自己从前向世界问那样愚蠢的问题的原因。
  不过,在做了这些辩护之后,我的第一个感觉依然鲜明:高尔基的话真精彩!我想说的是,不管哲学是在朝世界的头上打巴掌,还是在朝自己的脸上打巴掌,文学和艺术都不必去理会,更不要去模仿,而只须让自己融入世界之中,与世界一同朝前走去。
  94,不同的哲学观
  世界与我:哲学的两个永恒主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精神生活第2节:灵魂是什么第3节:信仰和道德第4节:精神创造
第5节:爱国的尺子第6节:哲学第7节:人生的心灵第8节:宏观视野
第9节:文化和学术第10节:谦虚和骄傲第11节:智性的快乐第12节:关注灵魂
第13节:写作之路第14节:写作第15节:一种自信第16节:生命变成真理
第17节:读书第18节:读永恒的书第19节:超越民主第20节:个人态度
第21节:思絮第22节:对人生负责第23节:拥有“自我”第24节:成为自己的朋友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