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春消息   》 第三十九回 猛游僧力擒二贼 贤府主看演千金      古吴金木散人 Gu Wujinmusanren

  诗:
  从来豪杰困蓬蒿,埋没行踪可自嘲。
  一身虽逐风尘溷,素志还期岁月消。
  名利两捐犹敝屣,千金一掷等鸿毛。
  漫将青眼频相觑,笑杀区区儿女曹。
  却说杨太守见他两人杀死,无计可施。正是羊触藩篱,进退两难之际,忽听得后面远远喊来,恰是那两个去报张驿丞的夫头,带领一伙徒夫,一个个执着器械,拿着石子,齐赶到亭子边。只见本官和李篾,都被砍倒在地,单单留得个半死半活的杨太守。众徒夫问道:“老爷,不妨事么?”杨太守道:“只可惜了你本官!你们下冈,快去取两口棺木来,且把他二人尸骸收殓。便着几个抬我下山,寻个僻静寺院,暂寓几时,慢慢的筑下坟茔,将他二人殡葬,才好起身。”众徒夫道:“老爷还转到驿中,消停几日便好。”杨太守道:“你们却不知道,或上任的官,只走进路,再不走退路。只是下山寻个寺院借寓了吧。”说不了,两个徒夫,扛了一口棺木,走上冈来。杨太守问道:“如何两个尸骸,止取得一口棺木?”徒夫道:“老爷有所不知,我本官在日,常是两名人夫,止给得一名口粮,而今止把一口棺木,殓他两个,却是好的,若用了两口棺木,我本官在九泉之下终不瞑目。”杨太守喝道:“休得闲说,这是甚么好去处?再站一会,连我的性命也断送在此了。”两个徒夫见杨太守着恼,急转身奔上山冈,不多时,又扛了一口棺木上来。杨太守就在山冈上,只拣上号一口,殓了张驿丞,一口次号的,殓了李篾。收殓停当,又着二十名人夫,轮流看守。他端然乘了轿,着几名精壮徒夫,前后拥护,抬下山来。不上一二里,只见那些跟杨太守的长随和那抬杠的人夫,一伙尽躲在山坡下深草丛中,伸头引颈,窥探消息。看见杨太守抬下山来,一齐急赶上前,假献殷勤,你也要夺抬,我也要夺抬。杨太守大怒道:“你这伙狗才!见死不救!适才我老爷在危急之处,一个个尽躲闪去,而今老爷脱离虎口,一个个又钻来了。且下山去,送到县里,每人各责四十!”众人不敢回说,只是小小心心,低着头,抬着轿飞奔下山。
  此时已是酉时光景,只见那金乌渐坠,玉兔东升,行了半晌,全不见些人烟动静。杨太守心中害怕道:“你们下山,又有多少路了?”众人道:“离了黄泥岭,到此又有三十余里。”杨太空道:“天色将晚,你众人已行路辛苦。怎么来这半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个道院禅林,还向那里去投宿?”众人道:“爷请自耐烦!下了这一条岭路,再行过五六里,就有一座禅林,唤做白云寺,那里尽多洁净僧房,尽可安寓。”杨太守听说,只得耐着性,坐在轿中,一路凝眸盼望。看看下得岭来,忽听得耳边厢远远晚钟声报,满心欢喜,道:“那前面钟声响处,敢就是白云寺了?”众人道:“那里正是。只求老爷到了寺中,将功折罪吧。”杨太守道:“也罢!古人云:‘慈悲看佛面’。这般说,且饶过你们这次。”
  霎时,到了山门。杨太守慢慢走下轿来,抬头一看,只见山门首有一个朱漆扁额,上写着五个大字云:“敕建白云寺”。有两个小沙弥,恰好坐在山门上,拿着一部《僧尼孽海》的春书,正在那里看一回,笑一回,鼓掌不绝。忽见杨太守下轿,连忙收在袖中,走进方丈,报与住持知道。那住持长老,急急披上袈裟,出来迎迓,同到大雄宝殿上逊了坐,送了杀,便问道:“老爷还是进京去的,还是上任去的?”杨太守便把黄泥岭劫去行李杠,杀死张驿丞的事,一一从头至尾细说。住持道:“老爷,这样讲着实耽惊受害了。”便唤道人整治晚斋侍候。杨太守道:“这到不劳长老费心,止是寻常蔬食,便充馁腹,不必十分罗列,只把那洁净的静室,洒归一间,下官还要在此假寓旬日,待殡葬了他二人,方可动身。早晚薪水之费,自当重酬。”住持躬身道:“老爷,太言重了!只恐接待不周,量情恕宥就是。但只一件,荒山虽有几间静室,日前因被雨露倾塌,至今未曾修葺,那方丈中到也洁净,只是蜗窄,不堪停老爷大驾。杨太守道:“你出家人,岂不晓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说话。”说不了,道人摆下晚斋,整治得十分丰盛。杨太守见了,便对住持道:“我适才已讲过,不必十分罗列,况且你出家人,这些蔬菜俱是十方募化来的,我便吃了,也难消受。”住持道:“老爷有所不知,而今世事多艰,十方檀那竟没有个肯发善心。去年正月十三,佛前缺少灯油,和尚捐了五六两私囊,蒸了二百袋面的斋天馒首,赍了缘簿踵门,亲自到众信家去求抄化一抄化,家家尽把馒首收下,哄和尚走了半年,依旧把个空缘簿撇将出来。和尚忍气不过,自此以后,就在如来面前焚信立誓,再不去化缘。”杨太守道:“既是你出家人自置办,一发难消受了!”没奈何,只得凭他摆下,各件勉强用些。便唤长随吩咐:“众人行路辛苦,都去图一觉稳睡,明早起来听候发落便了。”住持又吩咐道人:“再打点两桌晚斋,与那些伏侍杨老爷的人夫吃了再睡。”这杨太守吃了晚斋,便要向静室里睡。那住持殷殷勤勤,捧了一杯苦茶,双手送上。杨太守接过道:“生受了你!只是一件,我一路劳顿,却是先睡了,你请自去安寝吧。”那住持那里肯去,毕竟站立在旁,决要伺候睡了才去。
  这杨太守睡在床上,一心想着张驿丞、李篾二人为他死于非命,唧唧哝哝,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早惊动了间壁禅房里一个游方和尚。这游方和尚,原是陕西汉中府白河县人,只因代父杀仇,埋名晦迹,云游方上,尽有二十多年。后来到少林寺中,学了些防身武艺,专好替世间人伸不白之冤,除不平之事。他正在禅房炼魔打坐,听得杨太守唧哝了一夜,次日黎明,特地推进房来,只见杨太守恰才呼呼睡熟,厉声高叫道:“呀,官家,唧哝了一夜,搅乱洒家的魔神,却怎么说?”杨太守猛然惊醒,定睛一持,只见这和尚形貌生得甚是粗俗
  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戴一顶毗卢帽,穿一领破衲衣。两耳上铜环又坠,只手中铁杖轻提。喝一声神鬼怕,吼一声山岳摧。虽不是聚义梁山花和尚,也赛过大闹天宫孙剥皮。
  吓得杨太守一骨碌跳起身来,连忙回答道:“下官不知老师在此,夜来获罪殊深,望乞宽宥!”那和尚道:“官家,莫要害怕,洒家乃陕西汉中府人氏,幼年间曾为父祖杀仇,埋名隐姓,在方上游了二十多年,专替世人伸不白之冤,除不平之事。官家有何冤抑?请说个详细,待洒家效一臂之力,与你拔除也!”这杨太守听说,欲言不语,半吐还吞。上下仔细想了一想,事到其间,不容隐晦,只得把前事一一实告。那和尚大笑一声道:“官家何不早言,待洒家前去,只手擒来,替那驿丞偿命就是。”杨太守道:“老师,说起那伙强人,甚是凶狠,若非万夫不当之勇,莫能抵御,还请三思而行。”和尚大喝道:“呀,官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洒家云游方上二十余年,不知这两只精拳里断送了多少好汉,这一条禅杖上结果了多少英雄。便是重生几个孟贲、乌获,也免不得洒家只手生擒,哪数着这几个剪径的毛贼!只是一件,那黄泥岭此去恰有多少路儿?”杨太守道:“此去尽有三十余里,但是山冈险峻,只身难以提防,老师还带几个精壮从人,才可放心前去。”和尚道:“官家,莫道洒家夸口说,便是上山寻虎穴,入海探龙潭,洒家也只用得这一条防身禅杖,要什么人随从!”杨太守听说,不敢阻挡,便吩咐住持,先整早斋与他吃了。
  你看这和尚,尽着肚皮,囊了一顿饱斋,急站起身,按下了毗卢帽,披上了破衲衣,提着禅杖,奔出山门。不多时,早到了黄泥岭,站在那高冈上低头一看,只见果有两口棺木,恰正掇起心头火一盆,厉声高叫道:“清平世界,甚么毛团白昼里杀人劫掠!快快送出杨太守的行李杠便罢,牙迸半个不字,便将你这几个毛团,一个个打为肉饼,才见洒爷手段!”那伙强人听他喊叫,各持利器,急急赶上山坡。仔细一看,见是个惫赖和尚,倒有几分害怕。那两个为首的,却也顾不得生死,只得拚命上前,与他厮斗。你看:
  那两个举钢刀,挺身对敌。这一个提铁杖,劈面相迎。那两个雄纠纠不减似天兵下界,这一个恶狠狠恰便是地煞亲临。你一来,我一往,不争高下。左一冲,右一撞,怎辨输赢?这的是棋逢对垒,两下里胜负难分。
  他两家在山冈上斗了十余合,不分胜负。这和尚便使一路少林棍势,转一个鹞子翻身,那些为从的强人看了,一个个心惊胆颤,暗自夸奖道:“好一个利害和尚!怎么斗得他过?”各各持了器械,站在山冈上,大喊一声。这和尚趁着喊,拖了禅杖佯败而走。这两个强人如何晓得他是诈走,也不知些死活,兀自要逞手段,追赶上前。这和尚便转身提起禅杖,又使一个拨草寻蛇势,那两个抵当不住,被他一杖打倒。这些为从的强人,见打倒了两个,却也管不得器械,顾不得性命,一齐飞奔下山,尽向那密树林中躲个没影。这和尚便不去追赶,即向腰间解下一条绳子,把那两个捆做肉馄饨一般,将禅杖挑着,急忙忙飞奔下山。转到白云寺里,只见杨太守与住持在那里眼巴巴望,这和尚近前来厉声高叫道:“官家,洒家与那驿丞报仇来也!”杨太守见了,喜之不尽,急下阶迎接道:“老师,诚世间异人也!”今日擒了贼首,不惟雪二命之冤,且除一方之害。”和尚道:“官家,讲那里话,杀不义而诛不仁,正洒家长技耳!何足道哉!”杨太守吩咐众徒夫:“仔细认着,果是昨日这伙强人里边的么?”众徒夫答应道:“这两个就是杀死本官的贼首。杨太守道:“且把索子松他一松着。”众徒夫道:“他口中气都断了。”原来那两个强人,方才被和尚打的时节,早已半死半活,后来又捆了一捆,便已命归泉世。杨太守对住持道:“我想这两个强人,毒如狼虎,不知断送了多少好人?今日恶贯满盈,一死固不足惜。”吩咐徒夫:“将他两个尸首,依旧撇在山冈旷野之处,待那乌鸦啄其心,猛犬噬其肉,方才雪彼两人之恨!”众徒夫领命,便将两个贼死尸,扛去撇在山冈底下了。杨太守又吩咐众徒夫:“快到黄泥岭去,把那两口棺木下山埋葬,立石标题。”有诗为证:
  逆贼纵横劫士夫,酬恩驿宰恨呜呼。
  若非再世花和尚,一杖能开险道途。
  原来那和尚是个行脚僧人,凡受此过寺院只是暂住一两日,再不耽搁长久。但见他次日起来,竟到方丈里与杨太守作别。杨太守惊问道:“老师,为何登时便要起身?下官经惊恐,驿官害了性命,若非老师尽力擒剿,生者之恨不消,死者之冤不雪,地方之害不除。心中感德非浅,正欲早晚领教,图报万一。突欲前往,况遭倾囊劫去,教下官何以为情?”和尚笑道:“官家说哪里话!洒家本是一个过路僧人,遇寺借宿,逢人化斋,随寓而安,要甚么用度?”杨太守见他毫无芥蒂,知他是个侠气的和尚,便道:“老师,此去不知与下官还有相会的日子么?”和尚道:“小僧行游十方,踪迹不定。或有会期,当在五年之后,待小僧向巴江转来,回到少林寺中,便可相会。”杨太守便教住持整斋款待,两下分手,恋恋不忍。
  杨太守在白云寺中一连住了十余日,未得赴任。一日闲坐不过,遂问住持道:“你这里有消遣的所在么?”住持道:“我这白云寺原是山乡僻处,前后都是山冈险峻,除这一条大路之外,俱足迹所不能到,实无地可有消遣。只是本寺后面,随大路过西,转弯落北不上一里路,有座三义庙,明日五月十三,是三界伏魔大帝关圣降生之辰,合乡居民都来庆寿。县里一班后生,来到正殿上串戏,却是年年规例。老爷若肯挪步一往,也是逢场作戏,小僧谨当奉陪。”杨太守道:“我洛阳人敬神常有此事,你这里也是如此,岂非一乐。”便次早欣然起身,换了便服,不要一人跟随,只邀住持同行。慢慢的两个踱出寺门,走不一里,果有三义庙。进了庙门,只见殿前搭起高高一个戏台,四边人,坐的也有,站的也有,行的也有,顽耍的也有,笑话的也有,人千人万,不计其数。伸头引颈,都是要看戏的。杨太守执了住持的手,向人队里挨身进到大殿上,神前作了几个揖,抽身便到戏房门首仔细一看。恰好一班小小后生,年可都只十七、八岁,这几个装生装旦的,聪聪俊俊,雅致无双,十人看了九人爱。装外的少年老成,装大净的体貌魁伟,大模大样,恍如生成体相。其余那几脚,都是装一脚像一脚。这般后生敲锣的,打鼓的,品箫的,弄管的,大吹大擂,其实热闹。那看戏的,也有说要做文戏的,也有说要做武戏的,也有说要做风月的,也有说要做苦切的,各人所好不同,纷纷喧嚷不了。只见那几个做会首的,与那个扮末的,执了戏帖,一齐同到关圣殿前,把阄逐本阄过,阄得是一本《千金记》。众人见得关圣要演《千金》,大家缄口无言,遂不敢喧哗了。此时笙箫盈耳,鼓乐齐鸣,先做了“八仙庆寿”,庆毕,然后三通锣鼓,走出一个副末来,开了家门。第二出做出“仙人赠书赠剑”,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拜将登坛”,人人喝采,个个称扬。尽说道:“老积年做戏的,未必如他!”殊不知那些山东本地患戏的,人物精妙者固有,但开口就是土音,原与腔板不协,其喜怒哀乐,规模、体格、做法又与南戏大相悬截,是土人看之,都说道:“好!”那里入得南人眼中。杨太守是个南人,颇好音律,便南戏中少有差迟的,不能掩他耳目,况土人乎?只是闲坐不过,到此潇洒,一来叩拜神圣寿诞,二来假借看戏为名。也不说好,也不说歹,只扯了住持的手,东廊步到西廊,山门走到后殿,周围游耍,说些古今成败事迹,前后因果情由,又把创立本庙来历,关公显圣神通,备说一番。忽见红日沉西,戏文完了,看戏的俱各散去。那寺中走出两三个小沙弥来,对住持说:“请老爷晚斋。”杨太守道:“今日神圣降生,今晚月明如洗,适才逢场作乐,此时正好慢慢步月回去,有何不可,晚斋尚容少缓。”大家从从容容,说说笑笑,步到寺门首,已是黄昏时候。本寺钟鸣,住持带着笑脸便道:“老爷,小僧有一言告禀,未审肯容纳否?”杨太守道:“下官搅扰已久,就如一家,有甚见教,但说何妨。”住持道:“荒山原是唐朝到今,也名古刹,只是山乡幽僻之处,前有县,后有驿,来往官长,不过前面大路径行,并不到此少憩片时。今老爷在荒山盘桓数日,歼来贼寇,清理道途,虽是万民感仰,实亦荒山有缘。向来清宴书斋,不敢烦渎,今宵步月,可无题咏以为荒山荣扬?”太守道:“正合愚意,诚恐句拙,贻笑于人耳!”遂索文具,援笔赋诗四绝:
  其一:
  清净山门尚半开,松荫竹影乱成堆。
  山空日暮无人到,只有钟声满露台。
  其二:
  大众堂中尽法身,香烟缭绕不生尘。
  参禅打坐求真果,不似人间势利心。
  其三:
  灿烂琉璃不夜花,端然此地即仙家。
  白云堆里清幽处,一片尘心付落霞。
  其四:
  徐观斗星灿明河,月正当空午夜过。
  步履不烦人倍爽,谁知时序急如梭!
  写毕,便拱手道:“拙咏虽承尊命,幸勿见哂可也!”住持遂稽首下拜道:“多蒙题咏佳章,自当留作镇山之宝。”便邀进客堂,吃了晚斋,各安寝不题。
  这杨太守住了月余,恐怕凭限过期,况迎接人夫俱到,便要作别起身,住持重新备设齐整午斋饯行。杨太守道:“作扰多时,尚容赴任之后,差人奉酬。”住持道:“在此简慢,万勿见罪为荷!”两下遂别起程。毕竟不知去后,杨太守几时到得广西任所,又有甚么异说,再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十大手抄本
第一回 小儿童题咏梅花观 老道士指引凤皇山第二回 杨柳岸奇逢丽女 玉凫舟巧合新诗
第三回 两书生乘戏访娇姿 二姊妹观诗送纨扇第四回 作良媒一股凤头钗 传幽谜半幅花笺纸
第五回 难遮掩识破巧机关 怎提防漏泄春消息第六回 缔良盟私越百花轩 改乔妆夜奔巴陵道
第七回 宽洪相国衣饰赏姬 地理先生店房认子第八回 泥塑周仓威灵传柬 情投朋友萍水相逢
第九回 老堪舆惊报状元 郎众乡绅喜建叔清院第十回 夫共妇百年偕老 弟与兄一榜联登
第十一回 哈公子施恩收石蟹 小郎君结契赠青骢第十二回 乔识帮闲脱空骗马 风流侠士一诺千金
第十三回 耍西湖喜掷泥菩萨 转荆州怒打假神仙第十四回 察石佛惊分亲父子 掬湘江羞见旧东君
第十五回 凤坡湖龙舟斗会 杏花亭狐怪迷人第十六回 假天师显术李家庄 走盘珠聚党杨公庙
第十七回 三少年会猎魁星阁 众猎户齐获火睛牛第十八回 韦丞相东馆大开筵 盛总兵西厅小比射
第十九回 紫石滩夏方重诉苦 天官府陈亥错投书第二十回 两同寮怒奏金銮殿 二总戎荣返汴京城
第二十一回 酒痴生醉后勘丝桐 梓童君梦中传喜讯第二十二回 哑园公错卖美人图 老画师惊悟观音像
第二十三回 诉幽情两下传诗 偕伉俪一场欢梦第二十四回 丑姑儿园内破花心 小牧童堂上遗春谱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