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帶你去耶魯 》
第39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28)
曹藴 Cao Yun
馬徵 Ma Zheng
許: 是的, 中國學生在國內獨立做實驗以及動手能力的訓練太少, 應試的東西多。
曹: 我瞭解到, 復旦生命科學院現在開始重視這方面的訓練了。
許: 是的, 復旦、 北大生物醫學方面, 本科生動手實踐的時間比以前多了, 能力也比較強。 但中國其他大學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比如說, 在面試學生的時候我發現, 像浙江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 學生動手機會卻比較少。 不是學生不聰明, 是學校創造的機會還不夠多。
曹: 留美的中國學生如果經過努力, 度過了開始階段, 動手和獨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 他們還有什麽優勢?
許: 沒有, 耶魯是很優秀的學校, 裏面的學生也都很優秀, 中國人沒有特別的優勢。
曹: 有些基礎學科, 如數學、 物理之類的, 可能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基礎比較紮實, 在生物醫學方面有沒有類似的優勢?
許: 我覺得醫學、 生命科學領域註重科技創新, 而這恰恰是中國教育最薄弱的環節。 要說優勢, 唯一的優勢就是這些學生是挑選出來的天資很好的學生, 他們在哪裏都可以很快地適應。 但耶魯醫學院集中了全世界有天資的學生, 中國學生的這種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
倒是劣勢很明顯, 中國理科學生不重視語言能力, 這是最大的障礙之一。 語言能力對科學研究很重要, 博士後最後一個臺階上不去往往就敗在語言上。 科學也是一種交流的過程, 不懂語言, 不能有效地溝通, 是中國學生很大的劣勢。 創新動手能力的欠缺, 中國人已經認識到了, 也比較重視, 但在語言方面中國學生還沒有充分意識到。 我們在招收教授委員會和晉升教授委員會上發現, 很多中國人在語言上吃虧。
新東方在和學生交流時, 應該讓學生知道這一點, 語言能力很重要, 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托福、 GRE考試不一樣。 我們學院招聘教授, 一個位置通常有300多份應聘材料。 研究方面做得好的, 十個人裏有六七個是中國人, 從研究成果上看中國人有一點點優勢。 但一面試, 局面就不一樣了, 最後沒剩幾個中國人。 中國人發文章的數量可以排名一二, 但面試、 做報告的能力不行, 主要還是語言的問題。
曹: 是不是做科研的人沒有很多機會提高語言能力, 跟他們的研究環境有關?
許: 不是, 本來就是外國人, 英語能力肯定比較弱。 很多人在國外又不重視, 中國人在國外都喜歡紮堆, 這本來很正常, 但對提高語言能力, 融入美國社會就沒有幫助了。 多數人一直要等到找工作纔發現語言這方面最欠缺。 你申請經費, 要通過語言把好的思想告訴別人, 你發表文章、 做報告、 管理實驗室、 和同事交流, 語言的溝通都很重要。 所以在美國, 對處於最上層的中國學生來說, 語言是個大問題。 語言能力不能一下子突擊, 要平時細水長流, 我們這個領域留學人員中最出色的往往在工作發展最後階段因語言能力而受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1) | 第2節:目錄(2) | 第3節:目錄(3) | 第4節:序言 | 第5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1) | 第6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2) | 第7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3) | 第8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4) | 第9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5) | 第10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6) | 第11節:第一章 選擇:夢想耶魯(7) | 第12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 | 第13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2) | 第14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3) | 第15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4) | 第16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5) | 第17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6) | 第18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7) | 第19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8) | 第20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9) | 第21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0) | 第22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1) | 第23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2) | 第24節:第二章 碰撞:感受耶魯(1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