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评说苏东坡   》 第39节:五、赤壁绝唱(7)      康震 Kang Zhen

  原来有一段时间,苏轼的右眼发炎肿痛,病情严重,他不得不闭门谢客,在家静心休养。为了给自己解闷儿,苏轼还编了个笑话逗自己开心:
  苏轼得了眼病,不能吃荤,可嘴巴不答应,它对眼睛说:"我是他的嘴巴,你是他的眼睛,给你的待遇为什么那么好,对待我为什么这么刻薄?凭什么眼睛患病却不许嘴巴吃荤?"苏轼没办法公正地判决,于是嘴巴跟眼睛商量说:"这样吧,等有一天我嗓子哑了,你眼睛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决不阻拦。"(语载苏轼《东坡志林·子瞻患赤眼》)
  看来苏轼虽然患了眼病,但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对外界不明真相的人来说,像苏轼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老顽童,长达一个多月不见踪影,很多人就开始胡乱猜疑,开始说苏轼患有其他的重病,后来越传越离奇,大家都说:苏轼早就病死了!
  苏轼的好友、退休大臣范缜听到这个消息,情绪非常激动,当即放声大哭,叫儿子赶紧准备金银绢帛去黄州吊唁。他的儿子却还冷静,先派了一个门客去黄州打探虚实,方知是一场虚惊。苏轼知道后不禁放声大笑,同时不免感慨万千,在给范缜的回信中,他写道:"我平生所得到的诽谤诋毁,大体都是如此,我早已见怪不怪了。"(语载《答范蜀公四首》之一)
  谣言也传到了宫廷。神宗皇帝正在吃饭,他问身边的宰相蒲宗孟这到底是真是假,宗孟回答说:"这几天外间都在传这个消息,但是还不能确定消息的真假。"听到这里,神宗连声叹息,说:"人才难得,人才难得。"推开饭碗,闷闷不乐地回书房去了。
  当然,这个谣言随着苏轼身体的康复自然烟消云散,但神宗皇帝对苏轼的牵挂与关注却日益加深了。这与神宗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从宋神宗即位到神宗元丰六年(1083),变法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六年。随着变法的一步步推进,神宗的用人思想逐渐由专用新法人物转向兼用新旧两派人物。但是要迅速启用司马光等反对派的领袖人物,时机还不成熟,于是苏轼开始进入神宗关注的视野。
  在神宗看来,苏轼虽然曾经出言不逊抨击新法,令人烦恼,但无论在政治还是文化上,的确是个难得的一流人才;比起司马光,苏轼的目标要小得多,起用他也许不会引起政坛太大的震动,却可以给旧党人物传递一个善意的信息;苏轼在黄州经过了四五年的反省历练,重回朝廷后应该不会惹出什么太大的麻烦,起能够与自己保持某种协调与默契。
  基于以上几点判断,神宗开始谋划让苏轼出任朝廷重要官职。他曾与数位宰臣商议让苏轼在中央或者地方出任重要职位,但是都被宰相王珪等人以各式各样的理由糊弄过去。一天,神宗与身边大臣谈论古今人才,神宗问:"苏轼可与哪位古人相比?"大臣回答:"很像李白。"神宗说:"不对,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却比不上苏轼广博的学识。"(语载宋·赵葵《行营杂录》)
  既然本朝有一位如此宝贵的文化巨匠,那神宗皇帝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犹豫、等待呢?元丰七年(1084)正月的一天,神宗亲自书写手诏:苏轼在黄州深居简出,反省悔过多年,鉴于人才难得,不忍就此抛弃,特将苏轼量移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事载《宋史·苏轼传》)。虽然还是没有签字权、行政权,但与黄州相比,汝州简直就像是京城开封的远郊区,离首都近得多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苏轼的北调乃是神宗皇帝亲下手诏,意义非同寻常。
  从元丰三年二月到现在,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经历了生活与人生的磨砺与反省,现在,全家人又要起身回到中原地区了。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信息,它表明苏轼与宋神宗、与变法派新党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前面我们提到,随着变法的不断深入,宋神宗从只用新党人物,转变为"欲取新旧人两用之",要借助新党与旧党两方面力量来推动变法,苏轼在这个时候被改判汝州,实际上就是神宗这种意愿的一种表达。
  更重要的是,苏轼也必须考虑自身的政治前途与命运。他在黄州时期对自己为人处世的反省,对人生的感悟,当然是对现实苦难的一种超越与达观,但这些反省与感悟也应当包括对自己以往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反思。换言之,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这个角度而言,苏轼应当反省自己对待新法的态度;另一方面,出于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实际考虑,苏轼也许也应当对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做出一些微妙的调整,这个调整即便不是全面地认同新法,至少在基本的立场上要与宋神宗的所思所想较为接近。
  那么,苏轼由黄州而汝州的量移究竟会给他的境遇带来怎样的变化呢?神宗皇帝最终是否会重用苏轼?历经磨难和反思后的苏轼,回到朝廷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请看第六章《东山再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百家讲坛
第1节:康震评说苏东坡序第2节:一、少年成名(1)第3节:一、少年成名(2)第4节:一、少年成名(3)
第5节:一、少年成名(4)第6节:一、少年成名(5)第7节:一、少年成名(6)第8节:二、步入仕途(1)
第9节:二、步入仕途(2)第10节:二、步入仕途(3)第11节:二、步入仕途(4)第12节:二、步入仕途(5)
第13节:二、步入仕途(6)第14节:二、步入仕途(7)第15节:二、步入仕途(8)第16节:二、步入仕途(9)
第17节:二、步入仕途(10)第18节:三、大难临头(1)第19节:三、大难临头(2)第20节:三、大难临头(3)
第21节:三、大难临头(4)第22节:三、大难临头(5)第23节:三、大难临头(6)第24节:三、大难临头(7)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