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駡最多的人和最多人駡的人--李敖 Most people curse curse most people - Li Ao 》
二、情係花蓮(1)
陳纔生 Chen Caisheng
1961年的春節,李敖依然住碧潭山樓。由於要到“文獻會”上班,他常坐“中央研究院”的班車。這天是正月初十,車上的人並不多。李敖正低頭看書,聽到有人叫他:“你是李敖吧?”他擡頭一看,一位清秀可人的少女正對着自己,那明眸皓齒和善良的微笑使李敖感到一種莫名的溫馨。交談中纔知道,她是自己大學同學王尚義的妹妹王尚勤。在臺大時,李敖曾經到過他們傢,當時她正上中學,如今已是臺灣大學農經係四年級的學生了。 王尚勤中等身材,長得清純美麗,善良溫柔,正是李敖所喜愛的女性類型。自從公交車上的第一眼李敖便認定,她是一位文學素養很高且最有女人味兒的小女人。 也許是為了與王尚勤交往的方便,李敖在搬入“文獻會”不久,又在安東街231號三樓找到一套公寓,與文星老闆蕭孟能合租。在這裏,他與即將大學畢業的王尚勤同居。 李敖又一次陷入熱戀之中。 1962年的秋天到了,王尚勤走出了臺灣大學,被分配到臺灣最東部的花蓮市任教。 花蓮位於中央山脈東麓,東臨太平洋,是一個美麗而又寧靜的海港城市。發源於中央山脈的美侖溪呈S型穿過市區,把小城裝點得旖旎多姿。在這裏,王尚勤先任教於農校,後調入地處市郊的海星女中,開始了她短暫的教師生涯。 在王尚勤任教花蓮期間,李敖的情感為之所係,兩人以筆傳情,書信不斷。在情書中,李敖充分發揮他語言的天才,極盡“花言巧語”之能事,寫得既靈且肉,使王尚勤不能不為之心動。且看其中之一: 親愛的G貝貝: ……在真的太平洋畔,想不想臺北的太平洋旅館? 你是哪兒學的?你好會寫情書呀!看你寫的: “我唯一想的是你,關心的是你。” 這種多情該多可愛呀,哎呀,寶寶當沒有起呀! 你囑咐我別不告訴你就來花蓮,理由是“學校管理甚嚴”,我怎麽能相信呀?我有時候會想:“她怕我不告而來,當場拿獲”吧?你一定要老實呀! …… 你真好意思!你在農職驚鴻一瞥,第二天就搬走了,你把他們的胃口都提起來,然後就坐十元一次的計程車跑掉,你怎麽這麽尋人開心呵!我猜你走的時候,“他們”一定每人坐了一輛計程車追你——像“蕭何月下追韓信”那樣追法,結果花蓮市計程汽車生意暴漲,表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局面,“農業”增産,“經濟”景氣,此皆“農業經濟係”出身的小貝貝之功也! 昨晚寫到這裏,趕回來應付臺風來臨,心裏一直為你捏一把汗,越想你越不乖——你跑到花蓮那可怕的地方幹什麽?前兩天伊朗地震,死了兩萬多人,花蓮地方又有臺風,又多地震,還會着火,計程車又貴,香蕉又供不應求……越想缺點越多。 昨天一晚我這兒總算房頂沒塌下來,漏得很多,幸虧昨晚有先見之明,把窗戶用防水甘蔗板釘起,否則更不堪想像。你那兒怎樣?你的“現代化建築”! 今早醒來,天涼而陰沉,外面風聲凄厲,越發想到跟你溫存的情景,觸物思情,為之“心酸酸”不止。(“心酸酸”是個臺語片的片名,這是我第二次告訴你的臺語片名,第一次是“無你我會死”,你還記得嗎?) 因為整日不能外出,吃得真窩囊,到現在(夜11時)胃還不好受。 沒電,沒報紙,一點也沒有關於花蓮的消息。真倒黴!想不到這輩子為這麽一個鬼地方擔心受罪——都是你害的,要不是你住在那兒,我真詛咒它幹脆被臺風吹到海裏去算了!每次臺風都是它招惹的,臺風最對它感興趣,老是從它那兒登陸。 1962.9.5.夜深① 一封封充滿柔情蜜意的情書從臺北飛嚮花蓮,飛到王尚勤的手中。有時李敖每日一封,連續數日不斷,就像電視裏的連續劇一般,對戀人進行情感轟炸。在熾熱的情愛力量感召下,1963年3月,王尚勤離開花蓮,回到李敖的身邊。 就在這時,王尚勤的哥哥王尚義因肝癌住院,不久即離開人世。這對王尚勤一傢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李敖也退出研究所,兩人的生活出現波折。 1963年9月1日,李敖的第一本專著《傳統下的獨白》出版,他在文壇的聲譽亦愈來愈高。此時,王尚勤想到了哥哥的臨終遺囑。 王尚義生前曾經寫過一些文章和文學作品,他在病危時希望自己的朋友們能幫他將這些遺著整理出版。他的朋友們經過一番努力後進展依然不大,最後事情又推給了王尚勤。王尚勤想請李敖幫忙。李敖並不欣賞王尚義的文章,但念在王尚勤的情份上,為王尚義出版了第一本遺著。 這時,王尚義感情綫上的朋友又找到王尚勤,請尚勤出面催李敖設法出版尚義的另一本集子《狂流》。關於《狂流》一稿,王尚義在世時李敖就看過,也為出版之事幫他奔走過,但由於印刷質量問題都未辦成。現在王尚勤又舊事重提,李敖覺得暫時不出為好。尚勤見李敖如此消極,一氣之下自己拿去讓一傢小印刷廠排印,但校樣效果很差。李敖見尚勤如此執着,衹好將稿子轉到自由太平洋文化公司印刷出版。① 在為王尚義出書一事上,因觀點不一致,李敖與王尚勤之間有過一係列不愉快的經歷,兩人的情感生活亦受到影響,加上李敖此時的文章已受到官方註意,他的處境十分不妙。王尚勤想馬上結婚的願望難成現實,便産生出國留學的念頭。 關於出國留學一事,王尚勤曾與李敖商量過多次,她希望李敖能同去,但李敖不大情願,他不願離開《文星》這塊戰鬥的陣地,兩人因此十分苦惱。如今王尚勤去意已决,李敖也不再阻攔,衹有無可奈何地望着那赴美的飛機從遠空消失。 面對王尚勤的離去,李敖深感自己的無能和無奈。在與情人分手的第三天,他懷着愧疚而又怨憤的心情在情書中寫道: 也許人世的滄桑已使我逐漸變得冷酷而麻木,也許是我的惡性重大而難改,在我的生活和生命裏,已經沒有對“明天”的憧憬,我也許該羨慕×××一流的人,他們滿腦袋“明天”和“家庭第一”、“小孩至上”,我好像在這方面非常不及格,我非常慚愧。 站在一個女孩子的觀點,如果她聰明智慧,如果她知道一個幸福傢族所必須的條件,如果她瞭解一個無聊文人的沒有出息,她應該知道什麽是她最後的抉擇,醫學博士、工學專傢、留美學人、安謐的小家庭、美國的定居……這一切一切,都該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的真正需要與真正歸宿,浪漫文人給她的應該衹是曇花一現的romance,一些歡笑與眼淚和那眼淚流幹後的夢醒。現實是最殘酷,也是最真實的,如果一個靈巧的女人不把她的未來拋擲在不承認現實的幻覺上,那她的幸福,將是無窮的。 如今,現實如此暗淡,人生如我,哪裏還有什麽理由和熱情來選擇什麽?我衹是任憑別人的選擇。別人可以選擇我入牢獄,可以選擇我自己否定自己,可以選擇我所背的十字架的式樣……我就俯首而已。我所做的一切都該使我負擔它的苦果。因為人人看我是罪人惡漢,人人都是如來佛,我好像在人人的手心裏反抗。(像孫悟空?) …… 我覺得人和人生越來越荒謬,而不可理解,有心栽花花不發,有心為善反遭惡報,殘忍反換到仁慈之果,仁慈反倒傷害別人,幫人忙反倒落埋怨,為人作嫁反倒害了人,策劃明天反倒今天就完蛋,殺人越貨反倒名利雙收或成為民族英雄……這一切一切,都是荒謬荒謬,而荒謬即是正常,即是人生。 我多年前就喜歡蘇武給他太太的詩: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憶。” 蠻動人的。其實改寫一下也未嘗不可—— “努力愛春華,可忘歡樂時,生當不來歸,死當無所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 |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 | 二、行為“古典” | 三、神交梁啓超 | 四、師從嚴僑(1) | 四、師從嚴僑(2) | 五、暗戀羅君若 | 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1) | 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2) | 六、失戀:“性的信仰的轉變”(3) | 七、姚本師,“不拒麯木” | 八、鬍適:(1) | 八、鬍適:(2) | 九、“偏要驚人過一生!”(1) | 九、“偏要驚人過一生!”(2) | 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1) | 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2) | 十、《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3) |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1) | 一、他嚮往“偉大驚人”(2) | 二、行為“古典” | 三、神交梁啓超 | 四、師從嚴僑(1) | 四、師從嚴僑(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