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鄰傢少婦 》
商州初錄(35)
賈平凹 Gu Pingao
地以人重,人因地靈,鎮柞地處偏僻,挺生者不多,但山川蜿蜒,靈淑之氣有結,人才仍輩出矣。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山裏一天一天發生着現代的變化,山外一天一天也認識了這塊土地的神奇和豐富。
現在年輕的山民已經徹底看不起父輩那種急於謀生而緩於謀道的生活,差不多不願那種六七人合擠在一炕的習慣。盡一切力量去求學,學成回來,不死纏身於那一畝二畝瘠貧的山
地,勃勃欲興之氣甚盛。生在山裏,重新認識山,靠山而吃山,光挖藥一項,天麻、豬苓、黨參、肉桂,傢傢門前屋檐下都是一曬一席,擴大茶園,自辦茶坊,種植桐樹,榨取桐油,割土漆而置染新式傢具,請工匠熟製各類皮革……山上萬寶俱全,土特産運出去,錢財就源源不斷流淌而來。商店裏,開始出售手錶、電視機、錄音機,也有了姑娘們穿的高跟皮鞋,也有了小夥子們的黑墨蛤蟆鏡。
原先幹部皆關中或商州川道那邊支援來的,來時都不願來,來了全不安心,有“祖國山河可愛,鎮安柞水除外”的俗語流傳。而今爭相前往,但本地幹部迅速成長,從縣上到區到社,層層幹部出門就背着草鞋,翻山越嶺,抓政治,抓生産,抓科學。山僻幹部事簡責輕,若要無事,便僅吃肉喝酒也應付不了,最足鈍人志氣,所以他們時時提醒,嚴格要求,激發無事尋出有事,有事終歸無事,體察風物,熟悉民情,興利除弊。
小型水電站日益發展,村村都有了電燈、電磨,粉碎機,用不着麥子用枷、棒槌打了,用不着糧食在屋角的手搖石磨上磨了。那板慄、核桃、獼猴桃,因為有電,機器加工,其罐頭暢銷全國。更有那一山栲樹、槲樹,放養起山蠶,一年兩次,收成好不壯觀。且傢傢註重起種桑,不養蠶的摘葉賣,養蠶的有絲織綢,不能自織便將絲賣,無絲而又不能買者就多代人繅絲。於是,縣上機構龐大的絲綢廠就建成了,一座絲綢廠是鎮柞最大的工業,亦是最大的文明之地。大凡別的地方,代表當地富裕的標志是商店,代表當地人物容顔的標志是劇團,但鎮柞的絲綢廠卻兩者兼而一身地代表了。工廠招收工人的條件要幹淨利索,眼明亮,牙整齊,心細,手巧,故機器織出的綢緞如霞如雲,管理機器的女工華美嬌豔,簡直使你不能想象這山野之內竟有如此風流人物。
老一代人流傳的俗語有:洋芋糊湯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現在竟成了一種譏諷的笑話。在縣城村鎮,夜裏的彩色電視機占卻了所有人的心身,一場國傢隊的排球賽勝利,竟也會幾十人,近百人連夜遊行慶賀,一次電影百花評奬,一次全國小說評奬,竟也會有十幾人集體寫票寄往北京。在那些深山老林裏,山民們或許正捧着糊湯碗,或許鼕至天氣還未換上棉褲,或許二、三月青黃不能接上,但常發生有人急急火火跑老遠的路去對相好的人講:“某某進政治局了!”“誰誰下臺了!”樣子可笑卻可敬。天明六點半的新聞廣播,青年山民也會準時醒來收聽。他們註意着國傢政策的頒布,研究着生財變富的門路,捕捉着生意買賣的信息。當他們大把大把嚼着油炸的蠶蛹,嘴角流油地嚮你誇說着他們的計劃時,你會感到吃驚而又有幾分嫉妒。他們雖然不像城市人那樣嚮現代化邁進的節奏迅速,但你卻熱羨這裏水好,用不着漂白粉;這裏的空氣好,用不着除塵器;這裏的花草好,用不着在盆裏移栽。城裏的好處在這裏越來越多,這裏的好處在城裏卻越來越少了。
1983年7月18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在女兒婚禮上的講話 | 相思 | 夏河的早晨 | 陋室 | 商州初錄(1) | 商州初錄(2) | 商州初錄(3) | 商州初錄(4) | 商州初錄(5) | 商州初錄(6) | 商州初錄(7) | 商州初錄(8) | 商州初錄(9) | 商州初錄(10) | 商州初錄(11) | 商州初錄(12) | 商州初錄(13) | 商州初錄(14) | 商州初錄(15) | 商州初錄(16) | 商州初錄(17) | 商州初錄(18) | 商州初錄(19) | 商州初錄(20)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