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旷世才女魂归何处:张爱玲传   》 卖洋文,谈中国人(2)      Yu Bin

  张爱玲称她姑姑是“轻度知识分子”,“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在她的散文中姑姑是出现频度最高的人物之一,而且每出现必出以亲切的、会心而笑的笔调。姑姑和炎樱似乎组成了张日常世界中轻松愉快那个部分。她在《姑姑语录》等文中流露出的欣赏之意,一望而知。对姑姑的欣赏恐怕也包含了对姑姑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欣赏,那种生活方式的要点是,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管自己,自由自在,住在公寓里,清清静静,没有牵牵绊绊的人事纠缠。总之是一种清爽、利落的生活。当然,要做到自食其力,才有这一份开心和理直气壮。
  张爱玲一直渴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后来她直白地说过:“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并不是每一个生在高门大户里的人都会生出这样的念头,但是张爱玲的以往的遭际、眼下的处境、她的敏感、她的心性,都使她对这条道矢志不移。如今学生时代已告一段落,她当然不愿向家里伸手,再去看人眼色,再去品尝她已尝够了的寄人篱下的滋味——该是她自己养活自己的时候了。靠什么谋生呢?也许她可以在教会学校里当一名教师,像《封锁》中的翠远;也许她可以到某个机构里做个职员,像她的姑姑;也许她面对的可能性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但是她后来成了那样一位杰出的作家,那样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以致其他的种种可能性似乎统统没有存在过——就好像命里注定只能选择作家的饭碗。不管怎么说,张爱玲决定用笔来谋她的衣食,她开始卖文了。
  她最初卖的是洋文。头一个对她大加赏识、为她戴上“天才”冠冕的是一位洋人。
  1941年10月,上海出现了一份英文月刊,刊名《二十世纪》(The XXth Century)。主编克劳斯·梅奈特(Klaus Mehnert)是德国人,当过驻苏联记者,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历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来到上海。上海是当时尚存的最后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还没有被交战国任何一方完全控制,敌对情绪也不像别处那样严重,梅奈特便想借这夹缝中的真空地带来实现他的新闻自由,对时事战局作公正客观的分析报道。虽然如此,《二十世纪》却是一份“软硬兼施”的综合性杂志,时事报道之外,也有小品、风光旅游、书评影评之类。它的主要对象是羁留亚洲的西方人,尤以上海外国租界为重点。它的作者亦是五湖四海,创刊号各文章的撰稿人便分属八个国家。
  1942年年底,梅奈特从来稿中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Eileen Chang,她送来的是一篇万字长文,题为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并配有十二幅作者本人所绘的发型、服饰插图。此文行文流畅典雅,从容自如,有英国小品文的风致,不仅见出对中国人生活和服装的独到见识,而且见出不凡的英文造诣,加上简洁有趣的插图,真是图文并茂。梅奈特一见之下大为惊喜,很快将其刊登在1943年1月出版的《二十世纪》第4卷第1期上,并在编者例言中向读者郑重推荐,誉作者为“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这个“天才”就是张爱玲,而此文就是后来收入《流言》的《更衣记》的底本。
  张迷读张爱玲的散文,读到《中国人的宗教》,起首一句是“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没了下梢,细心的人不免就有几分疑惑,收进《流言》以前,此文是登在《天地》月刊上的,难道洋人会去读这中文杂志?答案就在《二十世纪》,事实上《流言》上的好些文章最初都是以英文形式在这里发表的。
  张爱玲对文字有特殊的爱好,也有过人的感受力,对方块字如此,对蟹行文字也是一样,《天才梦》中说到她对色彩浓重、音韵铿锵的字眼的喜爱,“珠灰”、“黄昏”、“婉妙”之外,她也举出splendour、melancholy这样的英文词汇。
  上中学,教会学校对英文的重视当然更在中文之上,校刊《凤藻》既登中文,也登英文的习作,张爱玲的英文习作Sketches of Some Shepherds(《牧羊者素描》)、My Great Expectations(《心愿》)就登在上面。港大三年,张爱玲苦修英文。为了让英文写得地道纯熟,狠狠心三年没用中文写东西,甚至通信用的也是英文。留过洋的姑姑对她的英文功底很是佩服,说她“无论是什么英文书,她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学”。物理、化学张爱玲不喜欢,她是揣摩里面的为文之道。过人的悟性加上刻苦的砥砺,成就了张爱玲一手漂亮的英文。她姑姑的评价是,她的英文“好过中文”。迷张的人听了此话当然不会怀疑她姑姑对她英文评价过高,但却不免要为《传奇》、《流言》中那花团锦簇的文字抱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南京大学出版社
引言1引言(1)引言(2)从前(1)
从前(2)从前(3)从前(4)家庭生活场景(1)
家庭生活场景(2)家庭生活场景(3)家庭生活场景(4)家庭生活场景(5)
家庭生活场景(6)“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读书岁月(1)
读书岁月(2)读书岁月(3)读书岁月(4)读书岁月(5)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