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北大日记   》 第39节:雪山梦(1)      朱家雄 Zhu Guxiong

  雪山梦
  作者简介:吕艳,女,北大法学院95级学生,现为该院民诉专业硕士研究生。北大登山队队员,1997年夏登顶青海东昆仑玉珠峰,1998年远征喜马拉雅山东段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毕业后出国留学。
  拉萨--日喀则
  1998年3月28日
  我们离开拉萨,向喜马拉雅进军。
  一路并水而行,城外拉萨河清澈美丽。拉萨河向西流至曲水,汇入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著名的大江上游水量并不大,水流也不急,柔美清亮,没有大拐弯后在横断山区迅猛奔腾的气势。
  沿途地带风化、沙化非常严重,偶尔见到的一两片固沙植草对广袤的沙地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即使在这样几乎不生植被的草场上,却仍常见到放牧的牛羊群。有报道说曾有三个日本人自己来到中国西部沙漠义务植树护林,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中国日益沙漠化的恶劣环境会影响日本本土。对此,我们应作何思考呢
  下午7点多,抵达日喀则--西藏第二大城市。这座后藏地区的首府曾是班禅的住地,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在城边山脚依山而建。
  协格尔--大本营
  3月30日
  冰雪越来越深,又下起雪来。吉普义无反顾开得飞快。
  一个多小时后,驶过横越山路的冰河不久,就看到了风雪中的几顶绿色大帐篷。
  傍晚正在帐篷里收拾,忽听春子(陈庆春)欣喜地大叫。跑出去一看,每个人都禁不住狂叫起来--天空放晴,南面云气荡开,异常清丽的蓝天下几座雪峰亭亭玉立!
  "看!那就是卓奥友!"古拉(唐元新)兴奋地指着偏东方向的那座告诉我们。
  我们齐齐站在摄影机前,与朝思暮想的雪峰合张影。
  适应和休整
  4月1日
  西方的愚人节却也是北大山鹰社9周年社庆日。
  经过昨天的休整,今天A组[古拉、丹增多吉(西藏登山队队员,给我们做技术指导)、郑晓光、张春柏]和B组(春子、徐岷、高永宏、陈光)上山适应。C、D留守本营。
  雇的牦牛队已进山,牧民们搭起两顶马蹄形帐篷。这些终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北侧高原的藏人全身都黑黑的,只有耳垂、发梢、脖颈不时有银色、绿色或棕色的东西闪亮。与在别处见到的藏民一样,他们喜欢一声不响地趴在别人窗前或门口张望,眼光好奇而澄亮,看到你也不会跑开,而是迎着你的目光友善又略带羞涩地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
  4月6日
  昨天,全队到达宿营地巴龙。
  早上起来烧水、做饭。天气很好,深深的积雪早被牦牛队踩实,踏出了一条路。尽管如此,鞋还是湿了。
  约6小时后,终于在翻上一个山头后看到远处山坳里的玛尼堆和几顶帐篷。
  和A、B组会合,他们已基本适应,只有徐岷左眼球充血很厉害,两天前因呕吐低头所致。明天他将下撤到本营,再找车回拉萨。Poor boy!千里迢迢从美国赶回来登山,还没真正开始攀登就不得不离开。默默地看着他一个人收拾东西。
  4月7日
  古拉、春子、柏子、陈光4人侦察C1路线。到达离Cl还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平台--可作过渡营地和物资存放点。
  留守队员在队长曹峻带领下搭大帐篷。在5700米的地方干体力活实在太不容易,半人高的雪墙先用雪锯分割成块,再用雪铲铲掉。不一会儿,人就喘得不行。
  前进大本营可说是我们真正的大本营。这里虽然冰天雪地,不见野花绿草,却仍是极美丽的。阳光下的卓奥友峰显得如此雄伟壮丽、耀眼迷人,仿佛那真是神的世界,人在他面前渺小得可怜!卓峰西面是一座挺拔削尖的雪峰,奇妙的是这座不高的山峰的北部一侧看起来竟然像一个老人的侧面像!大家都把它叫"山身人面像"。营地周围还有许多黄嘴山鸦和野鸽子,它们在天空悠然飞翔的景象使整个世界和谐美丽而散发出光芒。
  傍晚时分,月亮初上,卓奥友以东的天空被映照得发亮,峰顶的冰雪在月色下呈现出夜空一样的蓝色,宛如仙境。
  4月8日
  本来已有好转的咳嗽头疼,因为走了两天就又加重了。12名队员上山运输物资和建C1(1号营地),我躺在睡袋里一点力气都没有。
  正迷糊睡着,一根凉凉的管子伸至鼻前。曹峻为让我的病快点好,非要我吸点氧不可。经不住劝说,自己也希望早日康复好为大家做事,只好从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沉沉睡了3个多小时,醒来竟觉得好多了。
  下午天气变坏,下起雪来。雪正下得紧,一支外国登山队和他们的牦牛队上来,这是一群俄罗斯人。晚上C组队员返回,受冻受累。
  4月10日
  A组昨日从C1下撤回ABC,B组今天上去建好C2(2号营地)后也撤回ABC。
  本营在曹、储带领下齐心协力包饺子。王瑾误把丹增多吉的糌粑面当成面粉给和了;自己人(张永红)包出的饺子"漂亮"得大家都不愿吃;储哥(储怀杰)一锅又一锅尝试"最佳高原煮饺法";叶子(叶峰)和柏子(张春柏)大展身手,揉面、擀面、包饺一手好活……
  经一上午折腾,人人吃得肚子滚圆,还为晚上回来的B组弟兄留了一百零八个饺子。
  明天A组上去修通C2到C3的路并建C3;C组(曹峻、王老师、张永红、王瑾)运输到C1。
  4月12日
  天气很好,下午风大。
  6点多钟,步话机里传来李锐的声音:"山上风太大,C2帐篷和物资全被吹走!……A组将撤回C1,曹峻、自己人、叶子会撤到过渡营地,我们一刻钟后可回到ABC……"
  不久,李锐、王老师、王瑾顶着大风回来。详细说起C2之事,众人均感痛心和遗憾。这是上山来遇到的第一次大挫折,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卓峰的危险性和艰难性。挫折和压力带来的应该是激发出的更大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星空下的校园(1)第2节:星空下的校园(2)第3节:星空下的校园(3)
第4节:星空下的校园(4)第5节:星空下的校园(5)第6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1)
第7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第8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3)第9节:校园网上的我(1)
第10节:校园网上的我(2)第11节:校园网上的我(3)第12节:校园网上的我(4)
第13节:校园网上的我(5)第14节:燕歌行(1)第15节:燕歌行(2)
第16节:燕歌行(3)第17节:燕歌行(4)第18节:燕歌行(5)
第19节:燕歌行(6)第20节:学生会情结(1)第21节:学生会情结(2)
第22节:学生会情结(3)第23节:因为年轻(1)第24节:因为年轻(2)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