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与百姓生活   》 第39节:稳健:“中道而立”(2)      Tian Yuchuan

  一个人,如果他说的话,别人都以为是假的,他做的事,别人都以为那是骗局,他还能生活下去吗?
  一个组织,比如最基层的城市组织——社区,如果居委会只要求所辖居民尽种种义务,而不能兑现建立“诚信社区”“和谐社区”的承诺,居民还会服从和投他的赞成票吗?
  做生意,更是不能没有诚信。一个产品的产、供、销链条的连接和延续,靠的就是诚信。若生产厂家有诚信,产品质量好,供货、流通就容易,销售也就能获利;若销售商无诚信,好产品被随意改装,加价,则直接损害了生产厂家的信誉。或者销售商欠账不还,拖成三角债,把大家都拖垮了。无诚信的苦果让大家吃。
  而诚信的失去,也像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那样,最初只是从一次违约,一次贪利,一次借故,一次拖延,一次敷衍开始的。失去诚信的缺口一旦打开,那要想重新堵上,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连人都做不成了,还能做什么呢?
  人际关系的链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一旦由于失信出现了断裂,那就难以安身立命了。每个人的诚信,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依据,也是他人的依赖,谁也离不开缺少不了诚信。自身与他人之间的诚信,是互动的关系。即诚信的又一大原则:互动原则!
  由于诚信是所有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所以,诚信的根本原则往往是通过互动原则体现的。正如孟子他老人家分析的那样:由内到外,一个人若不能真诚地待自己的亲人,他还会取信于朋友吗?若对朋友都无诚信,对待上级还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相反,由外到内也一样。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诚信的互动表现得更为充分,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去超市购物,当然希望货真价实,离不开超市的诚信;自己也要诚心购买,不是去故意挑刺,或为把手中的假币花出去。若一方无诚信,生意就做不成。再比如去饭馆就餐,当然要求享用干净、卫生、无害的美味可口的饭菜,价钱也要公道合理,这些无疑是饭馆诚信的表现。否则,饭馆就会门庭冷落;自己得到了优质的服务,就应付费“埋单”,若吃饭后转身逃走,下一回还敢再去吃饭吗?再比如去看病,也是一样。先要看医院的诚信度如何,是否在用假药,是否有“宰病人”的现象,医生收不收“红包”,医护服务态度好不好等,然后再决定去哪家医院就诊。对病人,医院方面也要看其诚信度,是真病还是假病,是小病大养还是大病难治,有没有支付医药费的能力等,也要一一搞清楚,才好治疗。否则,医院无诚信,或病人无诚信,均不能达到互助治病的目的。
  有一个老太太,又患感冒了,她不想像以前那样,自己买点常用的感冒药,多喝水,注意休息,至多一周就好了。这次,她想早点好。于是,便去一家她选定的大医院就诊。医生一看,就对她说,症状虽然是感冒,但也可能潜藏着其它的病症,必须做全面检查。于是,按照医生的要求,这位老太太一会儿做化验,一会儿拍片,楼上楼下跑,忙了整整一天,总算有了诊断结果:一切正常。医生开了一个处方,所要买的药,正是老太太以前常用的那种感冒药。而各种检查费用,已超过了二千多元。老太太心疼她的钱的同时,开始怀念那个“头疼发烧,阿斯匹林一包”的年代,一包二角五分钱的药就能治好感冒,老太太一遍又一遍算着治一次感冒涨价了多少倍。她发誓再也不到那家大医院看病了。
  其实,这位老太太是充当了一次被“宰”的对象,她所惋惜的,不是失去了那些钱,而是这家医院已没有了诚信。
  诚信从来就是双方的,若一方已失信了,另一方也就难以再讲什么诚信。
  而失信于人,伤害的不只是人,还有自己。他人所受的伤害,可能是一次性的,尚能弥补和补偿,自己失失了诚信,那损失可能永远也补偿不了。尤其是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次失信于人,就会由人推及众人,就会由一时推及长期,发达的资讯的推及作用,达到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程度,只要失信成为新闻广为传播,那无异于降临灭顶之灾,什么还能够补偿如此大的损失呢?到了那时候,才想到要“思诚”,那就为时已晚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 孟子思想与我们的生活第2节:生于乱世
第3节:师于儒门第4节:游于列国
第5节:授于故里 圣于著作第6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1)
第7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2)第8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3)
第9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4)第10节:独尊儒术:三角版块中的一角(5)
第11节:“亲亲”:孝为德之本(1)第12节:“亲亲”:孝为德之本(2)
第13节:“亲亲”:孝为德之本(3)第14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1)
第15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2)第16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3)
第17节:“仁民”:博施爱于众 “爱物”:“无物不长”(4)第18节:养欲:即养礼
第19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1)第20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2)
第21节:养心寡欲:心理减负(3)第22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1)
第23节: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2)第24节:从小抓起:“易子而教”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