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醫故事 》
陰陽平衡(5)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按照中醫理論,大自然中所有的物質都是分陰性和陽性的,所以當人體陰陽失衡時,中醫就用自然界中屬陽的物質去補陽,用屬陰的物質去滋陰,以此來調整人體的陰陽,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藥。大自然中的物質為什麽會形成陰陽之別,中醫又是如何辨認的呢?
有一年,那是我大學剛畢業留校當老師的時候,領導為了讓我們得到鍛煉,讓我們到山裏採藥,專門找了一個有經驗的採藥老師傅帶着我們去。在河北省興隆山上,我發現嚮陽山坡上,有黃芩等等,這些都是清熱藥,因為是嚮陽山坡,在太陽的直射下,石頭燙得人都不敢拿手摸,在這個地方茁壯成長的草藥,能抗熱。它為了協調內外的陰陽平衡,所以本身就偏性涼。在背陰的山坡,上面生長的這些藥物,大多是養陰的,沙參、玉竹、麥鼕,在太陽直射的陽坡上,它們都很難很好地生長,在背陰的山坡上,半見太陽,半不見太陽,卻能夠茁壯地成長。我心想,這個深山溝裏,終年不見太陽的地方,會長什麽草藥呢?我就跟那個採藥的老師說,我要下一趟山溝看一看。然後我就用了兩個小時下到山溝裏,我驚奇地發現,當時是夏天,在那個山溝裏還有冰雪不化的地方。來到這麽陰冷的地方,真是暑熱頓消,陰風慘慘,我真是有點緊張,原來出的一身汗,一下子全沒有了。我就沿着山溝走,周圍是些苔蘚類的、蕨類的植物,沒有什麽比較高大的植物。走着走着,我發現一種有一人高的植物,一堆一堆,緑色的葉子,開着紫色的花朵。我沒見過這種植物,不認識它,我覺得它可以在深山溝裏冰雪都不化的地方生長,一定是熱性的,能夠抗寒。我就拿小鎬頭,連根刨了一棵。它的根像小紅薯一樣,一個一個的。當我拿到山上的時候,那個採藥的老師說,你從什麽地方采的附子啊?我說,這就是附子啊?怪不得它大辛大熱,它就生長在深山溝裏啊。為了能夠達到陰陽協調,陰陽平衡,它必須練就自己抗寒的能力,所以當我們人體不能抗寒的時候,中醫大夫會說,這是我們人體陽氣虛了,吃一些自然界中能夠抗寒的植物,就能夠糾正我們陰陽的失調。所以大自然真是奇妙啊,它不僅化育了我們人類,也化育了萬紫千紅的植物、動物和礦物。那些食物保證了我們能量代謝的正常,是我們生命延續的必需物質;那些藥物調理了我們人體陰陽的失調,是保證我們健康的藥物,所以中醫有句話叫做“藥食同源”。
藥物和食物都來自於大自然,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所以我們人類要愛護自然,那是我們的父母,要愛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因為那是我們的同胞兄妹。中醫學就是這樣認為,自然界是由於陰、陽二氣平衡協調的運動,纔化育了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的生命世界。所以生命的健康存在需要陰陽協調,而中醫大夫就是通過調和陰陽來治療病人的疾病的。在中醫學裏,陰陽和五行學說常常是同時來論述的。陰陽我們介紹完了,那五行到底是怎麽回事呢?請看下一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診病聖手(1) | 診病聖手(2) | 診病聖手(3) | 診病聖手(4) | 診病聖手(5) | 扁鵲之謎(1) | 扁鵲之謎(2) | 扁鵲之謎(3) | 扁鵲之謎(4) | 附錄(1) | 神醫傳奇(1) | 神醫傳奇(2) | 神醫傳奇(3) | 神醫傳奇(4) | 華佗之死(1) | 華佗之死(2) | 華佗之死(3) | 華佗之死(4) | 附錄 | 醫聖之路(1) | 醫聖之路(2) | 醫聖之路(3) | 醫聖之路(4) | 醫聖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