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释家类 》 悲憤而後有學 》
覆歐陽瀎明書
歐陽竟無 Ou Yangjingmo
來函謂《法相辭典?敘》惹起糾紛雲雲,甚矣,愛我之甚,敢不如教,上追無諍﹗顧此次《敘》末寄感,亦實是萬不得已之苦衷。在我輩歸依三寶,法將大混,教岌岌危,明見及此,烏能已已?
何謂法混教危耶?文殊弘二諦,而彌勒別弘三性者︰一以求真,一以去妄故也。求真在辨別偽無,知一切執無,則知一法界有,故其工夫在悟入,般若之教如是也。去妄在抉根株,在傾勢用,必染種上中下轉弱,方淨種下中上轉強,故其工夫在對治,瑜伽之教如是也。對治者,如水對火,必皆有其物。若一虛一實,亦何對之足雲?是故貪觀不淨,嗔觀慈悲,癡觀緣起,慢則析根,疑則數息,所謂初步五停心也。進則三十七菩提分至涅 城,三三昧入涅 門,此平等通行之對治也。四無量柔心,進而十度、十地,而菩提得涅 果果,此大乘無上之對治也。
如稱兩頭,低昂平等,如𠔌久儲,朽無生用,是為染去,豈一言染,則謂之無?若虛妄分別無,則亦安用對治?對治不必用,止談悟入,則教之麯折繁重,豈非多事?如是則戒、定、慧三學可不重矣﹗世尊涅 ,垂淚殷囑,於戒特重,顧何為哉?與戒同囑,是謂為教,又何為哉?大乘不食肉,比丘不開淫戒,而今有別說而可相違,其源皆由不知虛妄分別有,不知有之勢用剛強,非戒嚴、教嚴,三僧祗劫一息不苟對治發生,不足為勝。不知虛妄分別有,而以為無,一切犯戒,可易引生,並視為不足危懼,幾何而不戒絶教滅,而末日時至耶?
吾誠哀懼,而不得已於言。若正法未闡,吾儕應急起直追,昌言正論,此責非復漸一人之責也。
(1938年9月30日)
(選自《內學雜着》捲下,《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二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編選者序 |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 |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 唯識抉擇談 | 心學大意 | | 《內學》敘言 | 辨方便與僧製 | 辨虛妄分別 | | 辨二諦三性 | 附︰解惑四則 | 辨唯識法相 | | 附︰解惑二則 |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 | 今日之佛法研究 | 談內學研究 |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 | | 釋悲訓第二 | 釋教訓第三 | 《瑜伽師地論》敘 | | 捲下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 | 捲二 | |
| 第 I [II] [III] 頁
|
|
|